陳會昌教授連續15年的兒童研究中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控力和主動性“兩顆種子”,孩子成長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兩顆種子都飽滿地、和諧平衡地得到發展。
本文是陳教授2010年在《父母必讀》創刊30周年慶典發言中的部分演講內容。
1995年,我在北京找了208個小孩。當時他們是兩歲,把他們叫到我實驗室做了一系列的測試、觀察、父母問卷,每隔幾年叫他們來觀察一次,一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了15年了,現在這些孩子已經17歲了,大多數都已經高考結束了。
在這15年研究當中,我所發現的結論非常多,光這一個研究帶出了五十個研究生,他們都是寫這個研究的,我認為在我們眾多的發現當中,有一個發現很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兩顆種子。
我的研究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有兩粒種子。
其中第一顆種子就是自我控制力。
聽話、守紀律,做別人讓你做的事情,這是我們平時的大白話。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出門交通規則,校規、班規這些你都遵守。上級領導給你發的任務完全聽話執行,這就是自我控制力,這個東西重要不重要,我們認為非常的重要。
在孩子的身上,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還有另外一顆種子就是個人主動性。
內在興趣、內在動機,自發性,首創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促進一個孩子的和諧發展。
如果在一個孩子身上兩顆種子都發達那是最令人滿意的,也是最困難的。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孩子比較少。
所以我們劃一個橫坐標和縱坐標,出來四個象限,第一個是高自控、高主動性,理想型。還有一種是高自控、低主動性,小綿羊型。還有一種是低自控、高主動性,破壞型,還有一種低自控,低主動。
我們來看看第一顆種子。在1995年了6月份當時我們對孩子觀察四十分鐘,其中兩分鐘是畫畫讓他等著,我們先把蠟筆和紙拿來,你喜歡不喜歡畫畫,然后小孩拿過來就要畫,但是我們把他的蠟筆拿過來了,說讓他等一分鐘,也不給他什么獎勵,這個小孩回頭跟他媽說,不讓畫了。
他正在用分心術來等待,就是玩紙,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回過頭看看媽媽,手放在下面,扭扭身子,看看門口,用這樣的分心術壓制自己的內在動因。
當時我正在外面那個窗簾擋著攝象頭,他看到那個窗簾動了一下,他跟他媽說阿姨過來了。他的思想動機是你過來我就畫,估計這一點特別有意思,他剛要畫,他又放回去了,因為他腦子里面記得是等阿姨回來。在小男孩當中做了這個行為是非常少的,現在我們已經給他發出命令,讓他畫了。
我們看208個小孩的情況,女孩比男孩得分高30%到40%,關鍵是追蹤下來,兩歲能不能等到實驗員回來再畫畫,到他11歲的時候,我們看他的語文成績,就是兩歲時候的自我控制可以預測到11歲的語文成績,數學成績,預測在學校的獲獎情況和負面預測在課堂上的學校表現的問題。
這是第一粒種子,在一歲多,兩歲的時候,表現出來這種能力,可能影響他今后的人生。這是我綜合國際上的研究和我自己的研究提出來,培養兒童自控力的建議。
第二顆種子,就是內在的興趣,內在的動機。
很多的家長說了,我的孩子興趣不廣泛怎么辦?給他報了一個課程班,三分鐘的熱氣,對學習不感興趣。
還是剛才那個57號的錄像,剛才第一次錄像是1995年,現在的錄像是1997年和2000年,大家看到背對鏡頭穿的花背心男孩就是57號,現在情景是第二課種的情景,我們拿了一個他們誰都沒有見過的玩具上來,你們喜歡嗎?
老師就教這些小孩,哪個鍵可以干什么,我們就是看每個孩子搶這個玩具到自己手里的時間,前面大家看看57號,他聽講的時候注意力,這些也是我們的指標,但不是主要指標,主要指標是最后搶到這個玩具,拿到自己手里玩的時間。
現在57號正要搶。大家看57號搶到了,另一個小孩去跳舞,內在興趣第二顆種子是不一樣的,沒有大人在現場看著,他們自發的表現出來,現在開始了爭奪大戰,這三個孩子輪番的跟他爭,但是這個57號開始搶了,有兩個小孩不太怎么搶,繼續的跳舞,有一個小孩跟57號搶,但是他弱小,他搶不過,只好呆在旁邊跟他一塊玩。
我們時間是五分鐘,在這一段五分鐘時間里面,這位57號吳某某,誰都沒被搶過去,他一直在霸著這個玩具玩了五分鐘,跟他兩歲時候自我控制有點矛盾,他聽大人的話,但是不聽小孩的話。
我們現在看一看這一種心理行為特性是不是穩定的,遺傳基因導致的還是社會性導致的。
一個孩子身上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分別是什么?我現在做的一個課題是兒童發展的穩定性和變化性,我們這個研究里面有很好的證實。
大家看到了三年以后,這個穿綠色體恤是57號,也受過教育,現在又這么一個情景,他又第一個搶到飛機,但是另外三個小孩跟原來不一樣了,對他來說還是陌生的,他現在開始玩了,他大概玩到大概二十秒的時候,后面那個小朋友就跟他要的,按照他的本性四歲的時候不會給這個小孩。
但是在七歲的時候,經過幾年的教育,他不愿意給,但是過了四秒鐘就給他了,他不變的是又一次第一次搶到這個玩具玩,這個孩子是我所謂的典型的兩顆種子和諧發展的典型。
他現在是人民大學附中高中的高材生,這里面遺傳占一半,他父親就是人民大學畢業的,他媽媽是中央財經大學的,家庭教育比較好。等到這三個孩子玩了一圈之后,現在該輪到我了,現在他坐起來了,意思是第三個孩子已經玩的差不多了,他坐起來了,他被動的坐起來了,往那邊靠,人家不給他手松回去,人家主動給他,他才玩。
在每個孩子身上,兩顆種子表現都是完全不同的,什么造成的?天性占一半,教育占一半。57號四歲時候誰都不給的。所以我們無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當中,我這樣研究結果都是好好應該開一個新聞發布會,我們媒體好好的宣傳一下。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家長心目當中就有一個方向,我的孩子身上缺什么,什么時候應該給他做什么樣的教育,很多的孩子現在在家里是無法無天,沒有自我控制力,家長也不有意識的培養,另外到上幼兒園、小學以后,很多教育工作者缺乏對孩子第二顆種子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