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是膽道外科常見的手術之一,多數情況下該手術的長期效果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其適應癥包括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膽囊炎,有明顯癥狀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膽囊外傷性破裂以及各種類型(不可逆)的膽囊隆起性病變等。膽囊切除術一般會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進行,術后除了要應對可能出現的近期并發癥,包括術后出血、膽漏、膽汁性腹膜炎、黃疸、胰腺炎等,還需進行適當的飲食護理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一般情況下,普通患者在膽囊切除術后的短期內依然會受到麻醉藥物作用的影響,其胃腸道蠕動能力尚未完全恢復,且手術創傷造成的應激作用也會使肝臟功能受限,進而限制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在傳統療法中是需要嚴格禁食的,僅以靜脈注射的方式補充水分及熱量。但隨著近年來醫學技術及醫學觀念的發展,大量新型營養制劑及營養支持措施的出現使得這一情況得到改善。只要患者在膽囊切除術結束蘇醒之后能自行吞咽進食,就可以為患者提供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制劑,這對改善患者術后的不良狀態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使患者機體糖類物質代謝應用能力得到回復,因而也就能夠作用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有效控制;而從消化系統的角度上來看,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制劑能促進患者腸胃蠕動,這對加速患者的康復也是很有幫助的。
術后一段時間內,只要患者的腸胃恢復正常蠕動且肛門能夠正常排氣之后,即可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增加一些流食,如一開始可以藕粉、米粉、果汁為主,隨后慢慢改為磨碎的大米粥、肉粥、豆腐羹及米糊等。需注意的是,食物種類及食物量的調整需要嚴格遵循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
術后患者無法有效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因此術后一個月內應盡量避免或是嚴格控制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入,避免造成患者消化功能紊亂的情況。也就是說,不僅不能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蛋黃等,堅果類(包括花生、開心果、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高脂肪含量的食品也不能吃。烹調用油不能用動物油,而應選擇植物油。還需嚴格控制濃肉湯、濃雞湯及濃魚湯的供應。患者的營養補充以優質蛋白質為主,以修復膽囊疾病導致的肝細胞損傷,可選用魚、蝦、禽類及豆腐等。同時要多為患者提供新鮮果蔬,其中的礦物質與維生素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新陳代謝,對患者的康復也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抑制膽固醇的形成,進而使患者的血糖及血脂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食量,避免患者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盡可能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則,以清蒸、燉煮等溫和的烹飪方式為主。
老年患者與一般患者的不同之處在于機體能力的下降。由于老年患者年事較高,多數生命器官均發生退行性病變,因而在各方面生理指征上的表現比一般患者更差,患有慢性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在這方面尤甚,甚至可能因膽囊切除術引發其他危險。因此,老年患者膽囊切除術后的飲食護理需要更加小心注意。考慮到老年患者腸胃功能恢復速度更慢,因此在膽囊術后的兩周內是嚴禁攝入高脂肪飲食的,從流食到固體食物的轉變也需要更長時間。一般術后第二天老年患者順利排氣后可進食流食,一個月之后才能為老年患者提供瘦肉、水產品、豆類食品以及脫脂牛奶等,來使老年人獲得充分的優質蛋白,進而促進老年人的恢復。此外,老年患者術后更需重視腹脹、排氣困難的護理工作。
總之,膽囊切除術后患者應從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以適應術后的生理改變。針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消化不良的情況,在合理飲食調理的前提下通常會在3個月至半年后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