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解讀

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12年一月發布了第二版的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這是繼去年之后BP第二次發布能源的中期預測。BP雖然是一家石油公司,但是在能源統計領域還是很有些地位的,每年發布的世界能源消耗和產出數據一直是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與其它主要機構發布的數據互相呼應,所以BP發布的預測是值得重視的,至少能夠代表能源業內對能源前景的一些看法。特別是在這份報告是免費的,對于對能源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講,可能是免費可以得到的最全面的分析之一了。BP的這份報告可以直接在BP的網站上找到,http://www.bp.com/sectionbodycopy.do?categoryId=7500&contentId=7068481,今年這次,還有了中文版本,下載地址是http://www.bp.com/live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spreadsheets/2012_editiion_BP_2030_engery_outlook_booklet_chn.pdf

 

三月初,我在的學校請到了BP的一位高管來講解這份報告。直接聽報告還是比自己看文件能多得到不少信息的。趁著對這次報告還有印象,分享一下相關信息,順便對這個展望做一下自己的解讀。圖片完全來自BP的報告,版權自然還是BP的。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能源預測本身是有很多假設的。影響能源生產和消耗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全球經濟增長形勢,人口壓力,能源消費強度變化,相關能源政策變化,甚至重大的區域政治事件等等,都會對能源的供需造成影響,而這些眾多的因素都是很難準確預測的。這些假設前提的變化,就會導致預測的結果有很大的變化,所以看待一個預測,不能只簡單的看其結論是什么,分析其得出相關結論的前提和推理關系,可能更有趣一些。

 

先看下BP給出的基本假設

最基本的假設計是需要確定未來二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人口增長速度。BP認為未來的二十年里面,在中低收入經濟體的發展推動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會比之前的四十年都高,達到平均每年3.7%的水平。考慮到最近十幾年的實際情況,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發展迅速,勢頭應該仍然可以持續,這個預測應該是合理的。未來二十年世界人口也繼續增加,不過預測人口增加速度會繼續之前的趨勢逐漸放緩。之前的四十年里面全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平均每年1%以上,BP預測這個人口增速在未來二十年會放緩到平均每年0.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了人口增長率會有下降,這個預測也說的過去。不過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二十年時間,全球新增人口數量是14億人,達到84億人口。

未來二十年全球的能源利用效率會繼續提高,這里的能源效率說的是單位GDP所需要的能耗。BP對未來二十年能源效率的提高預期比較樂觀。雖然過去二十年里面能源效率平均每年只提高了1.2%,但是BP認為未來二十年,這個數字可以達到平均每年2%。這是BP考慮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階段,應對氣候變化壓力等因素得出來的。這樣,BP預測未來二十年一次能源消費增幅從過去二十年的年平均2%放緩至年均1.6%,相應的人均能源消費的平均增速為0.7%,后面這個數字,基本上與過去四十年來的情況差不多。

通過這些假設,未來二十年的一次能源的需求也就可以看出來了。按照每年1.6%的水平,到2030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需要增加39%。

 


BP預測,未來二十年新增的39%的能源消費,幾乎全部來自發展中國家,或者按照BP這份報告使用的詞匯,非經合組織國家。這個預測也有道理。經合組織國家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人口已經基本維持不變或者變化緩慢,經濟規模增速也已經比較慢,能源效率也在逐漸提高,對能源的總體需求變化是比較慢的。預測未來二十年的時間里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消費僅會增加4%,平均年增速僅為0.2%,而人均能源消費實際上平均每年下降0.2%。而非經合組織國家仍然處在發展期,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來進行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工業化,個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逐漸提高能源消費量。BP給出的非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消費年增長為2.7%,人年均增速1.6%。按照這個預測,到2030年非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消費所占全球消費的比例會從2010年的54%提高到65%。

下一個預測就會有不少人不喜歡了。BP認為未來二十年里面,能源的結構變化會非常緩慢,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的份額會提高,煤和石油的份額會降低,但是化石能源仍然會是主要的能源來源。未來二十年可再生能源的增速會很快,預期年增幅度達到8.2%,但是因為基數太低,到2030年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化石能源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但是至少在可預期的將來,解決能源需求問題仍然需要依靠化石能源。

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結構變化要比全球的平均變化幅度大。由于需要的資金和技術門檻,以及相關的政策導向,可再生能源會在經合組織國家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會逐漸在運輸領域部分替代石油,在發電行業部分替代煤炭。天然氣雖然也是化石能源,但是是最清潔的一種,也會取代部分煤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對于處于發展期的非經合組織國家而言,能消費得起的能源都是好能源,傳統的新的所有的渠道都需要利用上,能源本身的經濟性相對來講更加重要一些。在能源價格已經不再廉價逐漸稀缺的年代,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能源形勢,盡可能的保證低廉的能源價格,對于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


不過在新增的能源供應里面,可再生能源,核能,水電這些非化石能源加在一起會占到全球增長的34%,這樣就超過了天然氣在增幅中所占的31%的比例,更高于煤炭和石油在新增份額里面所占的比例,仍然可以顯示出能源領域向清潔低碳的替代能源發展的發展方向。BP對于核電的發展仍然充滿信心,雖然目前全球的核電發展又一次處于低谷,但是BP仍然認為核電將在未來二十年是非經合組織一些國家解決能源問題的好手段。



能源消費形式里面,發電的能源消費增長最快,會高于總體能源需求的增長,達到平均每年2.1%。同時發電也是能源來源多元化最充分的領域。畢竟可再生能源絕大多數都只能以電的形式被利用,成為最容易替代化石能源的領域。煤炭仍然會是未來二十年發電能力增長的主力,貢獻39%的新增發電量。這個比例比前幾十年已經少了不少了。痛恨煤炭的人不少,但是煤炭的總量和價格在短期內仍然具有很強的優勢。不過BP預測到了2020-2030年,煤炭的增長會得到抑制,到了那個時候,四分之三的發電增長都會來自非化石能源。



工業消耗仍然是能源消費的主要增長點,但是運輸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會比較慢。這里面,經合組織國家的交通能源需求會降低。運輸行業消耗的主要能源形式仍然會是石油。石油的產量增長受到資源自身的限制,增速是所有資源形式里面最慢的,價格會繼續保持高位,被逐漸替代已經是必然趨勢。預期在運輸消耗能源的增長量中,生物燃料能占到23%,天然氣13%,電力2%。


BP認為世界各國的能源強度會繼續長期趨同的趨勢,就是單位GDP的能源消耗量的長期變化趨勢都是會逐漸下降,世界各個不同經濟體的能源強度最終達到基本一致。這里面的解釋是因為全球化本身的發展,能源貿易壁壘被打破,使得能源的分配更加合理;節能的新技術可以迅速在全球普及,使得能源利用手段,能量使用效率逐漸趨同;全球化也導致世界各地人們的消費模式逐漸趨同,對能源的需求也就也有趨同的趨勢。這個進程與城市化的進程也相符,城市化以后,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模式逐漸趨于一致,具有趨同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講解這個概念的時候,主講人說在上海吃的中午飯會和在南非吃的一樣,我心說,國內的飯多好吃呀!南非這邊午飯無聊到家了,天天為了吃啥最不影響心情發愁!

三個化石能源也顯示了所占份額的趨同。這里面的規律就是石油在能源供應里面占據的份額繼續下降,但是煤炭會繼續過去十年的上升勢頭,到了2020年以后所占比例才會下降。天然氣會繼續上升。可以說,現在在天然氣行業的,機會多多!當然增速最快的還是可再生能源領域。


BP預測到2030年,世界液體燃料需求將達到每天1.03億桶,比現在的每天0.87億桶規模高出每天1600萬桶。這個增長全部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實際上,因為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需求將會每天下降600萬桶,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需求實際上會增加每天2200萬桶。這里面,中國占了非經合組織國家增長份額的三分之一強,增加幅度達到每天800萬桶。印度新增每天350萬桶的消費量,中東雖然是產油國,但是能源消費也會有大幅度上升,每天增加400萬桶消費,印度和中東加在一起也占了三分之一,整個亞洲幾乎包攬了全球新增液體燃料消費的三分之二。到2014年,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消耗總量就將要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消耗總量。到2030年的時候,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消費會達到每天6300萬桶,是1990年的時候液體燃料消費總量的2.5倍,超過屆時經合組織國家每天4050萬桶的消費量將近一半。

和一些預測不同,BP認為這個增加幅度的液體燃料是可以被生產出來的,傳說了很久的石油峰,僅僅是廉價石油供應的石油峰。隨著液體燃料價格高啟,全球液體燃料產量會繼續增加。當然也同樣因為液體燃料價格會繼續維持高位,各種替代液體燃料也都具有了經濟性,液體燃料的來源會逐漸擺脫單一石油來源的情景。

 

BP預測能夠為這么大幅度的增幅做出最大貢獻的是歐佩克國家。預計所需要的每天1600萬桶新增凈產能里面,歐佩克國家就可以增加每天1200萬桶。歐佩克里面,新增產能最重要的包括三大塊,一個是天然氣開發過程中凝結的液體產品,傳統上這部分組分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預計隨著技術經濟問題的好轉,會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液體燃料來源,增加每天400萬桶的供應量;一個是沙特的產量仍然有潛力可挖,可以再增加每天300萬桶;再一個就是伊拉克產能的恢復,能夠比現在的產能翻一番達到每天600萬桶,增幅是每天300萬桶。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二十年歐佩克在全世界原油供應中所占的分量越來越大,預測到2030,歐佩克組織在全球液體燃料供應中將達到七成。

但是在歐佩克國家之外,傳統石油的生產能力會下降,彌補這個空缺的,BP認為是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深海石油開采,美國的頁巖油,以及生物燃料。預期加拿大油砂能夠增加每天220萬桶產量,巴西深水石油增加每天200萬桶,美國頁巖油會提供每天220萬桶。此外生物燃料會解決每天350萬桶的液體燃料供應,其中生物燃料發展最好的美國和巴西占了一半。

也就是說,BP預測歐佩克國家之外的新增液體燃料生產能力,基本上都來自美洲。特意問了為什么沒有考慮中國的深海油田、頁巖油以及生物燃料的增加。回答是生物燃料領域,中國仍然需要以糧食為主,人口壓力大,很難在生物燃料生產領域有很大的貢獻,這個解釋還算可以接受。在深海油田以及頁巖油領域,認為中國自身的經濟模式和能源政策會限制這兩個行業的發展,所以BP對2030年這兩個領域來自中國的產能并不抱樂觀態度。希望中國自身的努力可以讓BP改變這個看法。


液體燃料不能只開采,還需要煉制。在煉油加工領域,預計增加的每天900萬桶煉油加工能力。因為傳統液體燃料的消費增長絕大多數來自中國,預測中國需要新增煉油能力每天700萬桶。中國現在采取煉油產品基本自給的策略,估計在未來的二十年的時間,這個政策并不會有多大的變化,那么,在中國之外增加煉油能力的動力并不強。

天然氣是未來二十年化石能源增加的主要來源,平均年增速會達到2.1%,其中80%的增長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特別是亞洲的非經合組織,達到每年4.6%,中東的增幅也達到每年3.7%。對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預期則達到了平均每年7.6%,使得中國到2030年的消費量達到每天460億立方英尺,也就是每天13億立方米。這就意味著中國在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中占到23%的份額,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所占的比例也會從4%增加到9.5%。這個預測與中國目前的能源戰略基本相符。


有這么大幅度的天然氣需求增長,就需要有這么大幅度的供應增長。天然氣供應增長將主要來自中東和前蘇聯國家,分別占了新增供應量的26%和19%。澳洲、美國、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也會大幅度增加,各占到增量的11-12%。中國的天然氣生產年增速幅度會達到6.1%,除了傳統的天然氣資源外,頁巖氣和煤層氣的開發也會成為中國的重點,加在一起占了中國新增天然氣生產能力的將近一半,46%。但是中國自己的產量增加幅度仍然低于消費增加幅度,必然需要增加進口份額。BP不認為在2020年前歐洲會開始這些非常規天然氣的開采,也會繼續增加天然氣的進口幅度,也就是說,中國需要繼續和歐洲搶奪位于兩者中間的中東和前蘇聯國家的天然氣資源。而北美則因為頁巖氣和煤層氣的大規模開發,天然氣基本上可以自給,甚至有可能實現2030年天然氣凈出口。



未來二十年全球的煤炭生產將繼續增加。經合組織國家的煤炭消耗目前的趨勢是基本平穩略有下降,預期將繼續下降,年下降幅度1.1%。除了中國和印度之外的其他非經合組織國家煤炭消耗量會略有增加但是增幅不大。世界煤炭需求的增長將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預測中國在2020年以前會繼續維持煤炭消費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后煤炭消費增速會停滯,到時候雖然印度會繼續增加煤炭消費,但是增加幅度將很難與中國曾經實現的增幅相比,所以預計到2020-2030年,煤炭消費增幅僅為年均0.5%。到2030年,新增的煤炭消費里面中國一家占了三分之二,中國的煤炭消費所占全球煤炭消費的比例也會從48%增加到53%。印度到2020-2030年會成為煤炭消費增加的主要動力,在全球煤炭消費中的份額會從目前的8%增加到14%。中印兩國的煤炭消費增長一部分會從增加國內煤炭產量來解決,也會嚴重影響國際煤炭貿易的分布。鑒于世界其他地方煤炭消費增長乏力,中國有可能可以凈進口煤炭彌補自己生產能力不足。


非化石能源領域,經合組織國家與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增幅都會很高。預測經合組織國家年平均增速2%,而非經合組織國家則達到平均每年5.1%的增幅。發展的側重點會有區別。經合組織國家增長會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水電因為基本開發飽和發展會很緩慢,核電則因為日本福島的事故會降低發展。預計到2020年,經合組織國家的核電發電能力才能恢復到福島事故前的水平,隨后的增幅也不會大。而非經合組織國家里面,各種非化石能源領域都會有高速增長。預測核電的增長來自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大規模核電計劃,未來二十年里面會達到每年7.8%的增幅。


可再生資源到2030年會占到全球發電量的11%,其中歐盟可以達到26%。到2020年后,美國和中國會成為最大的可再生資源的發展動力。2030年之前,非經合組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量會超過經合組織國家。在運輸燃料領域,可再生能源會有增加但是增幅有限。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會貢獻7%的運輸用燃料,這里面主要增加值來自巴西和美國。





可以看出來在未來二十年,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里面,中國和印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預計到2030年,中國和印度分別是世界上最大和第三位的經濟體和能源消費國,兩國的人口,GDP和能源需求綜合會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強。中印兩國加在一起,貢獻了未來二十年全球全部的煤炭消費增長,94%的石油需求凈增長,30%的天然氣需求凈增長,以及48%的非化石燃料需求凈增長。也因為如此重要,中國的高速能源需求模式是否會繼續,印度是否會重復中國的道路也就成了預測的一個難點和重點。

 

BP預測中國的能源消耗增速將會放緩,這個基本上符合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歷史經驗。


BP不認為印度會重復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國和印度都處在工業化階段,但是兩國的工業化進程會完全不同。歷史的經驗是,一個經濟體在工業化進程中,能源強度都會提高,然后隨著工業比重逐漸下降,經濟向服務行業轉型,能源強度會逐漸降低。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發展過程都表明了這個趨勢,中國的印度應該也不會例外。但是中印兩國的工業化起點完全不同。中國的工業化起點要高很多,而印度則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工業化水平,也導致印度的能源強度會一直低于中國的水平。把二十個主要工業國家的發展過程與中印兩國的發展過程比較,可以看出中國會處于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的一端,即使經濟大規模向服務業轉型,自身的工業比例仍然不會很低,而印度的工業化水平較低,預期也不會達到中國的工業化程度,處于工業化程度較低的一端。不過這個預測,可能影響的因素太多,只能算是表達一種看法吧。

講報告的人舉了一個例子,說城鎮化,一個人從低能耗的農村到了城市里。在中國,這個人有更大的可能在工業領域找到一份工作,那么這份工作崗位本身就會消耗比較多的能量。這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幾年的時間就會開始模仿城市人的高能耗的生活,用上各種電器,嚴重依賴能源提供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公共的還是個人的,這些都會增加這個人的能耗。而在印度呢,一個人從低能耗的農村到了城市,住的是仍然低能耗的貧民窟,更大的可能會在某個低端服務領域找到位置,工作增加的能量消費有限。而在印度,這個人再怎么努力,也很難過得上城市中產的高能耗生活,絕大多數人只能繼續在底層,想消費能源也消費不起,所以印度的人均耗能水平不會超過中國。BP預測到2030年,印度的能源消費量也只會達到現在中國目前消費量的一半,人均收入則與中國目前水平相當。

不過BP預測印度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增加幅度會超過中國。這當然與印度目前的汽車保有量比較低有關。預測二十年內,印度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從20輛增加到65輛,年平均增幅6.7%,中國則從千人50輛增加到140輛,年均增幅5.7%。中國汽車保有量增長預計會放緩的估計,依據是中國會采取減少進口石油依存度的政策,以及解決交通擁堵的措施而限制車輛數量的快速增長,比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就是一個合理的措施。還有一點就是收入分配失衡也會導致汽車保有量增速遇到門檻。




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數量增加會使得全球汽車數量從目前的10億輛增加到16億輛。考慮到燃料效率的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預期僅為26%,平均每年增加1.2%。比較過去二十年每年1.9%的增幅,這個數字比較樂觀,不過考慮到高油價以及碳排壓力,這個增長幅度還是可能的。石油仍然會是交通燃料能源消費的主力。這也意味著汽車的燃油經濟性需要很大幅度的提高。預計二十年內,同樣量的燃油會比現在多跑出一倍的距離。


燃油經濟性的提高也是通過多個渠道實現的。汽車內燃機的效率會進一步提高,車輛小型化,輕量化,起停技術的應用等等都會降低傳統燃油汽車的油耗,而混合動力車的普及會進一步降低油耗。預測到2030年傳統的乘用車會從目前新車的市場份額的幾乎100%下降到僅有三分之一,空下來的市場空間主要被各種形式的混合動力車彌補。BP預期包括插入式電動力在內的電驅動汽車的市場增速會比較快,但是到2030年,仍然只會占據8%的新車市場,在所有上路的車輛里面只占到4%。這與目前電池技術的成熟程度有關,目前人們已經習慣的行駛里程會使電驅動車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BP預測在電驅動汽車里面,插入式的混合動力電動車因為可以使用汽油來彌補航程的不足,市場表現也會優于全電車。重型商用車也是一個運輸業能耗大戶,實際上預測重型商用車的增長會快于民用小汽車的增長,但是因為重型商用車的車輛壽命長,其混合動力化所需要的時間要長很多,慢得多。

BP的預測與去年的相比,大幅度調高了北美的能源產量,所以就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2030年北美可能實現能源自給。預測中的2030年北美能源自給是通過兩個途徑實現的。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發展成熟,能量效率提高,北美地區對能源的需求開始下降;另一方面是多種非傳統能源資源的開采提高了北美自身的能源供應。一增一減,就導致2030年北美有可能實現能源獨立。對于美國而言,到2030年,液體燃料仍然有32%需要通過進口彌補,但是這個來源完全可以由加拿大提供,由巴西的燃料乙醇來補充,而天然氣和煤炭美國到2030年都可能出口。基本上可以說美國能源獨立的夢想有不小的可能在未來二十年實現。美國長期以來在維持能源安全上一直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時候全球戰略都為其能源供應安全服務。奧巴馬這幾天在twitter上還很為自己任內能源對外依存度降低而自豪。可想而知,這個變化對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可能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全球的政治局勢也會有重大影響。

 


與此相反的,就是歐洲和亞洲的能源失衡進一步惡化。歐盟自身的能源資源開采都已經進入晚期,進口依存度會繼續增加。到2030年,歐盟57%的煤炭,94%的石油以及80%的天然氣都需要進口,主要能源來源將是前蘇聯,中東以及非洲。而與歐盟在世界能源市場爭奪能源的,主要就是亞洲。其中中國到2030年42%的天然氣,80%的石油以及6%的煤炭可能需要進口,而印度也需要進口所需要的47%的天然氣,91%的石油和40%的煤炭。這些情況對于未來整個國際政治局面都會有很大的影響。BP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中國替代能源的開發速度,中國要避免出現如此大的對外依存度,那么非常規能源的開發就需要加快力度進度。



BP認為自己給出的是一個最可能出現的情景。在這個情景下,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就很不樂觀了。這個情景給出的全球碳排放量到2030年仍然將增加28%,比把大氣溫室氣體含量控制到折合二氧化碳450ppm所需要的情景高出不少。即使是更加嚴格的政策來應對氣候變化,BP認為實現450ppm的控制目標也并不樂觀。當然報告里面并沒有排除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問題的關鍵還是世界各國是否愿意承擔減排帶來的成本,以及究竟由誰來承擔多少成本的問題,這里面,就要各國政要去繼續扯皮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2012年1月)
關注 | BP能源展望之一:看煤炭未來二十年的“命運巨變”
2011BP世界能源統計解析—國際石油網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BP:天然氣消費增速加快 看淡新興能源增長
bp 2035世界能源展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从江县| 长春市| 策勒县| 大兴区| 宜春市| 泸水县| 秦皇岛市| 新郑市| 嘉黎县| 迁西县| 衡水市| 沈阳市| 邵东县| 岳阳市| 平远县| 济源市| 宜章县| 沈丘县| 天长市| 都江堰市| 长宁县| 泽库县| 南木林县| 板桥市| 昌江| 柏乡县| 敦煌市| 剑河县| 襄樊市| 稻城县| 阳春市| 石狮市| 右玉县| 石泉县| 彭山县| 曲阜市| 舒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徐汇区|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