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互聯網/文字由谷歌軟件翻譯僅參考
杰內古城(Djenn)是非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位于馬里,于 13 世紀出現在穿越撒哈拉的貿易路線上。18 世紀末,杰內成為法國殖民地的一部分。1988年,這座城市的老城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建筑是大清真寺。 杰內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清真寺之一。據一些消息來源稱,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它僅在 1907 年才獲得目前的外觀。外觀與老城區的建筑相似。最初,清真寺建于13世紀,但多次被毀。
清真寺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用粘土建造!也就是說,它是一座粘土沖積建筑。建筑工作由城市泥瓦匠行會監督。這座建筑的類型屬于蘇丹-薩赫勒建筑。 Jenne Grand Mosque 是用一種在馬里叫做 banko 的材料建造的。它是干草、粘土、谷殼和糞便的混合物。可以想象,這種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很短。 杰內大清真寺最怕水。馬里雨季開始時,清真寺遭到嚴重破壞。墻壁變成粘土流,清真寺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為了不讓當地人厭倦而死,他們每年都會舉辦一個修復節。假期的主要任務是讓杰內大清真寺恢復原貌。大多數男人會在損壞的墻壁上涂抹新鮮的罐子。 如果你看照片,你會問:“這些突出在墻上的橫梁是什么?” 不,這不是裝飾品,也不是外觀的一部分——這些正是人們爬上和站在上面,用新砂漿涂抹墻壁的橫梁。因此,為了不每次都放腳手架,梁建在墻上。
杰內大清真寺共有三座尖塔,每座尖塔高 11 米。清真寺的所有塔樓都裝飾有鴕鳥蛋,在馬里被視為純潔的象征。整個綜合體總面積為5625平方米。 在里面,清真寺有幾個大廳和許多由柱子隔開的走廊。祈禱墻轉向東方,朝向麥加。最大的房間是祈禱大廳。大廳的尺寸為 50 x 26 米。大廳的典型特征是地板沒有地板。游客在光禿禿的地面上行走。庭院的三邊被帶有拱形開口的畫廊所環繞。西廊是女性的一半。
杰內大清真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通電。這是因為當地居民擔心電的危害比水大。但盡管遭到拒絕,這里不僅有電,而且還安裝了揚聲器系統。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只有穆斯林才能參觀清真寺。它位于杰內市的商業區中心。這座建筑矗立在一個高臺上,高于眾多的市場攤位。杰內大清真寺是非洲的主要景點之一。對于當地居民來說,清真寺是第二個家。即使在雨后必須重建所有房屋時,每個人都認為修復第一座清真寺是他們的職責,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