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我們沒有功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周國平
我們打拼于都市繁華,每日匆匆行走,勞碌奔忙。有的人拼得了一隅陋室,有的人則還在奮斗。偶有閑暇,我們或沉浸于肥皂劇,或滿足于聚會玩樂,或干脆埋頭睡覺迎接下一輪工作。還有人甚至會犧牲僅有的空閑,充電、加班,為的也許是更上一層樓,也許只是不會逆水行舟。不知何時,我們學會了一句法語,“C'est la vie”,頗有些蒼涼地感嘆“這就是生活”,然后一瞬悵然。
我們的生活需要寧靜與沉淀。
而沒有什么會比沏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更妙的了。
由世紀文睿出品的《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詞》恰恰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它的語言平實卻睿智,不像哲學書那樣給人以壓力,而是以近似獨白的口吻,闡述作者個人的探究。書中探討的不是簡單的處世哲學或“圓滑之道”,而是對人生的深刻思考。“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
我們常常會悵然。這是因為我們在與生活的交鋒中漸漸丟失了夢想,或與其漸行漸遠,忘記了曾經所堅守的,從而也就迷失了自我。我們可能會因為虛榮而從事光鮮亮麗、自己卻并不喜歡的工作,我們也可能會因為公認的成功標準而拼命追求職稱和地位,或甘做房奴、車奴。在很多時候,我們一窩蜂擠在路上,互相競爭、推搡、阻擋、踐踏,并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只是覺得既然大家都朝前趕,肯定不會錯。然而從書中我們明白,“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一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活著才有意思。周國平對成功的理解就是“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讓自己滿意,不要去管別人怎么說。”“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們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關于夢想,蘇珊大媽的一曲“我曾有夢”讓多少人在屏幕前潸然淚下。她符合一切打動我們的特質。平凡、其貌不揚、人到中年,但夢不落。她觸到了我們心中許久不曾開啟的角落,猶如晚風吹走浮云,帶我們仰望夏夜繁星。在這城市里,抬頭看星似乎是上輩子的事了。我們或是沒有這份心境,或是壓根兒就沒有機會。我們習慣了沒有星星的夜晚,就好像我們習慣了那曾經的執著被掩藏。然而,我們不能沒有夢想,“如果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物質的財寶,丟失了可以掙回,掙不回也沒有什么,它們是這樣毫無個性,和你本來就沒有必然的關系,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存放罷了。可是,你的生命中的珍寶是僅僅屬于你的,他們只能存放在你的心靈中和記憶中,如果這里沒有,別的任何地方也不會有,你一旦把它們丟失,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在反思。
“身邊的什物,手上的事物,很容易獲得一種支配我們的力量,奪走我們的自由。我們應該經常跳出來想一想,審視它們是否真正必要。”我們常常給自己身上背負很多期望,有的是家庭和社會責任,有的則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人們往往會因為繁重的事物而喘不過氣來,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拼命奮斗。
翻動書頁,細細品讀,我們的心情會歸復平靜。分主題的安排,讓我們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閱讀,隨時拿起,隨時放下。50個關鍵詞幾乎涵蓋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有生、有死,有幸福與苦難,有愛情和婚姻,有人情和交往……在疲憊和困惑時,讀者可以各取所需,自我調適。
我們讀周國平,聽著他樂得孤獨的碎念哲思,有時會恍然大悟,有時則似懂非懂,有時會不盡認同。說白了,人生是自己的,路總要自己走。而手邊能有一本良友般的書相隨,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我們在閱讀中發現自我。
那么,何不現在就去創造一片心的靜地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