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語講義》——先進第十一(4)

 

 

李里《論語講義》——先進第十一(4

 

 

http://blog.sina.com.cn/liliguoxue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顏回死了以后,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把車賣了給顏回買一口外棺。古人的棺材,內棺為棺,外棺為槨。即分內外兩層,貼身的為內棺,內棺外邊還要套一層大的,叫槨。大家想一想,一般來說,有學生死了,學生的家長會不會要求老師出錢,叫老師把房子賣了,給學生買一口棺材?這可不可能呢?一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親戚關系,而且還是比較親一點的親戚才有這種可能??鬃拥哪赣H姓顏,所以我推測,顏路和孔子可能有點親戚關系。顏路請孔子把車賣了給顏回買外棺,可見顏路這個人是不太懂禮的。孔子六十九歲這一年,他的兒子孔鯉死了,孔鯉比顏回早死兩年,孔鯉死了也只有棺而沒有槨,所以孔子說,不管有才還是無才,都是兒子,是我們各人的兒子。盡管顏回很有才,而孔子的兒子孔鯉不及顏回有才,但有沒有才華都是兒子,我的兒子孔鯉死了,沒有用外棺,為什么你的兒子死了,你要叫我賣了車給你的兒子買一個外棺呢?

 

 

    這段話是對很生活化的一個場景的記錄??鬃赢敃r任大夫,做大夫就配有車。就像現在,比如處長坐什么樣的車,局長坐什么樣的車,廳長坐什么樣的車,都是有規定的,是禮儀中的一種。做大夫就不能徒步。“吾不徒行以為之槨”,我不能自己徒步,把車賣了來給他買槨。“從大夫之后”,是謙稱,就是說我是大夫行列中的一員,既然如此,我就必須坐車,這樣才符合規定。但是這話聽起來很奇怪,會讓人覺得孔子吝嗇,連給自己最喜歡的弟子買個外棺都不愿意。但這段話的深意其實是:第一,車是公家配的,孔子不可能把公家給他配的車賣了,去給私人買棺材。公家配給你的車,你可以坐,但你沒有權力把它賣了。第二,孔子是重禮的。大夫要坐車,不能徒步,這只是表面的現象。事實上,孔子認為,顏路這種人只懂世俗那一套,所以只有用世俗的一套來回答他。其實真正的理由并不在這里,孔子并不吝惜那個車,而是他知道顏回的父親很世俗,盡管顏回的境界很高,可他父親根本不能體會兒子所達到的精神境界,如果孔子按照顏路要求的去做了,就真的對不起顏回了,顏回在九泉之下都不會瞑目。顏回活著的時候,他會讓老師把車賣了,去給自己買東西嗎?這不可能?!稙檎菲镆仓v了:“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做什么都要符合禮,用不用外棺是有規定的,什么樣的人可以用外棺,什么樣的人不能用外棺,這都是有規定的。不該用的人用了,就是違禮。違禮恰恰是顏回不愿意做的。但是這些道理對顏路是說不通的,顏路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理解,當然更理解不了兒子的老師了。所以孔子沒有給他解釋這么多,只說不能把國家的車賣了走路,就這么簡單。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死了以后,孔子說,哎呀,老天爺要斷送我啊,老天爺要斷送我!老天爺要斷絕我的什么呢?天要斷絕我的道啊。孔子一直把顏回當作他的道的傳承人,因為顏回是學圣人之道的,顏回的死,讓孔子以為真是天要斷絕他啊。孔子一生周游列國,道不見行,唯一的希望就是還有顏回能繼承他的道,可是現在顏回也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真是天要斷絕大道嗎?這是孔子情感的自然流露。為道之不傳而惋惜,深深地惋惜,從這里也看得出孔子暮年心境的悲愴與無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慟”,異常悲傷叫慟,顏回去世了,孔子哭得異常悲傷。跟隨孔子的弟子就說,老師啊,你哭得太過分了,和平時講的不一樣啊,你平時教我們要中庸,喜怒哀樂都要中節??鬃诱f,我哭得很傷心嗎?我除了為這個人哭得這么傷心,還會為誰這樣呢?

 

 

    孔子為什么不覺得自己哭得傷心呢?因為他認為對顏回之死應該這樣哭,只有這樣悲痛的哭才是中道。顏回是傳孔子道的人,傳道的人都死了,還表現得很平靜,那就不是中道,是不及。如果對一般人死也這樣慟,那就是過。過猶不及,皆失其中,所以孔子才說,除了顏回,誰還能當得起這種悲痛的哭呢?孔子對顏回之死感到深沉的悲痛,于情于理他都必然會這樣哭:于理,孔子哭道之不傳,道之不傳則百姓還要在黑暗、痛苦中掙扎,不得見光明。于情,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最喜愛的人去世了,而且這么年輕,白發人送黑發人,自然是異常悲痛。從這段話既能夠看出圣人的至情至性,又能夠看出圣人的中庸。圣人至情至性,當哭則哭,當笑則笑,然而又是發乎情、止乎禮,合乎中庸之道的:不是什么時候都哭成這樣,而是在特定的場合如此。不及高明就不能達中庸,你沒有那種高明的人生境界,你就不能體會圣人的情懷。我們一般人在聽圣人之道時,總是以己心來揣測圣人之心,這樣往往會失之千里。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這段話就更有趣味了,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和不可溝通展現得很深刻。顏回死了,同門想厚葬他??鬃诱f,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歡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們想要厚葬,孔子應感到高興才是,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為他主張葬之以禮??鬃又v,喪葬應該稱家之有無,就是根據死者的家庭經濟狀況來辦理葬儀。顏回活著的時候是貧困的,死了卻厚葬,這不合禮,所以孔子反對。但弟子們不聽,還是厚葬了顏回。他們認為,厚葬才能符合老師的哭之慟,才能符合老師對顏回的稱道與喜愛。殊不知這樣既不符合老師的心,也不符合顏回的心??鬃诱f,顏回把我當作父親一樣對待,我卻不能像對兒子一樣對待他。顏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沒有辦法啊,我不同意他們厚葬你,他們偏要這樣做啊。孔子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是薄葬,顏回是把老師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的,老師自己的兒子是薄葬,那么,顏回也應該薄葬,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說自己沒能像對待兒子一樣對顏回。從這段話展開聯想,其實人世間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總是以我們自以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殊不知很多時候事與愿違,因為自以為好的不見得別人也以為好。其原因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所以真正要對別人好,要以別人覺得好的方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順有話如是說之我讀《論語》:孔子說,這可不是我的主意(11—11,講于2022年4月30日)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舒城县| 霍邱县| 关岭| 南平市| 仲巴县| 阳原县| 台南县| 峡江县| 镇安县| 长宁区| 龙门县| 铁岭县| 西平县| 乌兰浩特市| 大兴区| 辽阳县| 资溪县| 望谟县| 哈密市| 宝山区| 确山县| 江达县| 东明县| 留坝县| 金湖县| 望江县| 舒城县| 宁安市| 虎林市| 瓦房店市| 惠州市| 全南县| 砀山县| 泽州县| 虎林市| 榆社县| 萨嘎县| 双牌县| 栾川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