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旱地燥,萬物蟄伏,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人體免疫力會進一步下降,容易得病。下面推薦幾種冬季常喝的湯,來度過這個漫長的冬季。
一鍋好湯不僅營養豐富,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熱湯還可以祛除寒意,防止因寒冷產生更多的進食欲望。喝補湯,清淡油少才是最佳選擇。
小岐以下面幾種湯為例進行分析,并不是所有湯都適合自己!
這么喝湯才滋養:
1.胃不好的人不要經常吃湯泡飯
湯泡飯本身不會對腸胃有影響,主要是因為吃湯泡飯時,我們會很容易沒嚼爛就咽下去。
這種情況下,揉碎并消化食物的任務就都交給了胃,胃功能不好的朋友會進一步加重胃的負擔。
2. 湯里少放鹽
重口味的朋友需要注意,湯里面的調味料一定要適量,鹽更是需要控制。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朋友,過量攝入食鹽的壞處,健康頭條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了,喝湯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才是。
3. 喝湯,別忘了吃肉
肉湯的主要營養還在肉里呢,喝湯記得把吃湯里的原料。
煮過湯的肉塊魚塊,也可以再次利用,做成一個菜。比如雞胸肉,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細絲,加點筍絲、黃瓜絲,用調味汁拌一下,不僅保留了營養,味道也不錯。
4.盡量別喝太燙的湯
吃過燙的湯會引發口腔潰瘍,食管也會燙傷,這么長年累月地燙下去,甚至可能致癌。
5. 少喝濃湯、煮得過久的湯
痛風患者不要喝久煮的魚湯肉湯或是海鮮湯,因為這樣的湯里的嘌呤含量相當高。湯里的肉可以適當吃一些。
再有就是,湯里最好最好不要添加雞精。雞精中添加的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會參與核酸代謝而轉變為尿酸,可能誘發痛風。
相比喝魚肉湯,各種谷物的粥湯更適合痛風患者食用。比如稀的小米粥、燕麥粥、玉米碎粥,多加點水,盛出上面沒有米粒的部分來當湯喝,既能補充水分,又能增加 B 族維生素和鉀,嘌呤含量也非常低,味道亦香柔怡人。
6. 糖尿病人慎喝粥類的湯
因為粥煮得比較久,淀粉充分溶出,容易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人不要一次喝太多粥湯, 1~2 小碗的量,還是合適的。
小岐推薦三高人群多喝雜糧粥,雜糧粥富含更多的膳食纖維,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生能量。
此外膳食纖維被營養學界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和傳統的六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并列。
所以非三高人群也應該多食用粗糧粥,讓身體攝入的營養更加均衡,健康喝出來。
這幾種湯怎么樣?
1. 雞湯、魚湯補身子?
雞湯主要是含調味料、肉里的嘌呤和油脂,而主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是很難被燉進湯里的。
科學測算,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為 15%~20%,遠高于雞湯,所以「精華」還是在肉里,而不是湯里,魚湯也是相同的道理。
這不是說雞湯魚湯不好,而是說湯的價值沒有想象得那么高。而且,湯能起到的作用也要針對個人的實際情況。
比方說,雖然雞湯蛋白質含量低,但對于消化能力弱、胃口不好的朋友來說,吃飯前來喝點雞湯,是不錯的選擇,喝之前把浮油撇掉就更好啦。
2. 骨頭湯真的補鈣嗎?
大家都知道骨頭富含鈣,但骨頭湯并不補鈣。是不是很震驚?讓小岐來分析分析!
首先就是燉再久,骨頭中的鈣也很難溶入湯中;
其次骨頭湯類似雞湯,含有大量嘌呤和脂肪;
所以骨頭上的肉的營養比湯還要高一些。
小岐推薦大家排骨湯,既能喝到鮮美的湯又能吃到美味的肉。不要一味的追求骨頭湯補鈣,到最后鈣沒補多少,血脂含量卻高的出奇。
3. 奶白色的湯真的營養更高嗎?
這奶白色的湯,并非有高價值的營養物質,其實大多都是脂肪。
乳白色的魚湯、肉湯、骨頭湯、鴨架湯、豬蹄湯,都是含有不少油脂的湯。
如果你喜歡用這些乳白色的湯來煮蔬菜,最好先去掉大部分浮油。蔬菜的吸油能力眾所周知,即便有幾十克的油,半斤蔬菜也能把它們吸得干干凈凈。
如果是減肥人士,尤其是老年「胖」友,還是喝清湯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