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青蒿鱉甲湯的應用

青蒿鱉甲湯
《溫病條辯》
【方藥】
     青蒿二錢(6克)鱉甲五錢(15克)細生地四錢(12克)知母二錢(6克) 丹皮三錢(9克)
【用法】
     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原文】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之。(《溫病條辨·下焦篇·十二》)
【解說】
     本方為溫病后期,陰虛邪伏而設。本證以夜熱早涼, 熱退無汗, 舌紅少苔,脈來細數為臨床特征。邪熱伏于陰分,非清透不能外達;陰虧無以作汗, 非滋補無以恢復。故吳瑭氏立本方之旨,在于使伏于陰分之邪熱透于陽分而解。方用鱉甲直入陰分,“入絡搜邪”,滋陰潛陽;青蒿外出陽分, 芳香清透, 透邪外出。難怪吳瑭氏自釋云:“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 有青蒿領之出也”。更用生地配鱉甲,養陰以生津;知母伍青蒿, 透邪并滋陰。至若丹皮之用,有一舉兩得之功,既可內清血中之伏熱,又可外透陰分之伏邪。諸藥合用,大抵滋陰透邪并進,標本兼固而圖之。凡發熱疾患屬陰虛者, 俱可用本方加減治之。

【運用】
一、低熱不退(痢疾后低熱不止)
     張淑云醫案:趙某某,男性,68歲。自述半月前患疾, 經治療后下痢已止,但是唯有低燒起伏不退已一周。經用抗生素無效,腋下體溫在37.5℃至38℃,自覺疲乏無力,渴而少飲,暮熱早涼,且大便干燥, 尿少色黃。查體:體溫為37.8℃,面色潮紅,舌質紅而干、少苔,脈象細數。便常規化驗正常, 血象正常。證屬:陰虛內熱,治則為養陰透熱。予以青蒿鱉甲湯加味。
  青蒿10克,鱉甲20克(先煎),生地18克,地骨皮15克, 知母10克,丹皮 12克, 銀柴胡12克。服藥3劑后熱勢減退,效不更方,再進2劑,體溫正常,諸癥消除而告愈。
(北京中醫 1994;〈6〉:34)


  按語:該患者年老體弱, 痢疾治愈后期,余邪未盡, 陰虛生內熱,其病在陰分。津液虧損所致使陰液灼傷,故見低燒不退。此時治療若單純用清熱法則更加重傷陰液,若只顧養陰又容易斂其邪氣。故在治則上宜使用養陰透熱之法。養陰清熱涼血藥合而用之,使邪熱清除而又不傷陰液。

二、小兒夜熱
  杜志中醫案:侯某,女,1歲, 1991年10月25日初診。其母述: 患兒于半月前患扁桃體炎發燒經中藥治療好轉, 近1周來,每晚9~10時始發燒,伴面赤氣粗,倦怠嗜睡, 無汗, 體溫 38℃~39℃,約1小時后熱自退,每夜如斯,白天如常??淘\: 形體較胖, 面色紅潤, 扁桃體略大但不紅赤, 舌紅苔白而干, 指紋沉而紫滯。查看前醫處方盡銀翹、豆根、黃芩、青黛之屬。擬養陰透熱之法。
  青蒿6克(后下), 炙鱉甲、白薇、知母各8克, 丹皮、銀柴胡、秦艽各5克,白前6克。
1劑盡,當夜即未發燒,后亦未再發而愈。
(四川中醫 1998;〈12〉:53)


  按語:此患兒常因感冒咳嗽發燒,迭進寒涼, 傷其“稚陰”,陰虛內熱,夜熱早涼,此“熱自陰來”是也。

三、消渴(糖尿病)
  景慶醫案:楊某,女,52歲。消瘦,乏力, 煩渴引飲,消谷善饑,小溲頻多, 視力減退,舌紅苔少,脈滑數。檢查尿糖+ + +,空腹血糖6.8毫摩爾/升。燥熱內盛, 津液耗損,用青蒿鱉甲湯損益治之。
  生地30克,知母10克, 青蒿 10克, 鱉甲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 15克,石膏30克,黃柏10克,淮山藥30克。
  服藥治療3個月, 癥狀明顯改善,尿糖陰性, 空腹血糖5.2毫摩爾/升, 繼續以知柏地黃丸善后。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4〉:235)


  按語:據報道,青蒿鱉甲湯有明顯的控制血糖作用, 對陰虛有熱型糖尿病,療效肯定。

四、百合病
  杜志中醫案:向某,男,38歲,教師,1991年5月20 日初診。述5年前出現失眠、多夢。經服中藥未見好轉,并相繼出現頭昏、乏力、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口苦、小便黃、善太息、思維不集中,影響工作,自覺脅下支滿, 并有一掌大之灼熱區時左時右,走竄不定, 時覺胸腹痛,自疑為“肝炎”,經治不效。刻診:唇面無華,顴微赤, 時時嘆息,性格內向, 少言寡語, 憂思苦悶,切其雙脅下軟, 舌質紅苔薄而黃, 脈細而數。診為百合病陰虛內熱。
  百合50克,生地25克,地骨皮20克,青蒿(后下)、炙鱉甲(先煎)、郁金、柴胡各 15克,丹皮10克。日1劑,連服1月。
  囑加強體育鍛煉,調暢情志,定時起居。半年后專程來告,經服上方月余,諸癥消失, 未再復發。
(四川中醫 1998;〈12〉:53)


  按語:該患者失眠之疾多年, 性格內向,情懷不暢, 陰傷化火致百合病,采用辨病與辨證結合, 以清熱養陰為法, 清泄肝膽
郁火,百合地黃湯為百合病專方,兩方合用, 透熱養陰,俟陰火退則滋陰為主善后,數年之疾竟瘳。同時配合恰當的心理治療亦十分重要。


五、熱痹(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萬良政醫案:王某某,男,32歲。患者1982年10月10日突然發熱,微惡風寒, 咳嗽咽癢,右臀部和腰骶部痠痛。次日右下肢痠軟無力,膝關節紅腫疼痛。第三天相繼出現左上肢肘關節紅腫疼痛。經某院檢查診斷為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后仍發熱不減,關節紅腫疼痛,于10月26日遂來我處診治。癥見發熱(體溫39.5℃)不惡風,朝輕暮重, 咽喉疼痛, 左上肢肘關節和右下肢膝關節局部紅腫灼熱,痛不可觸, 屈伸活動不利, 腰部疫痛,口渴咽苦,溲黃灼熱,脈細滑數, 舌紅苔黃燥。血沉115mm/時, 抗鏈“O”700u。證屬風濕熱痹(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病因外感風熱兼挾濕邪,痹阻經絡, 營陰受傷,氣血不通而得。治宜養陰清熱。除濕通絡。方用青蒿鱉甲湯加味。
  青蒿15 克,炙鱉甲15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丹皮 10克,生虎杖30克,雷公藤30克,秦艽10克,雞血藤15克,苡米30克。1日2劑,每隔4小時服1次。
  次日體溫降至正常。照原方改為每日1劑, 分兩次服。連服4劑后未再發熱,左上肢肘關節和右下肢膝關節灼熱紅腫基本消除,疼痛大減,腰骶部微有疼痛。檢查血沉、抗鏈“O”均降至正常范圍。效不更方,守原方繼服10劑后,諸癥悉除, 熱痹痊愈。
(遼寧中醫雜志 1986;〈7〉:35)


  按語:熱痹的形成可因感受風熱之邪與濕相并,而致風濕熱合邪為患;或因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 感受外邪之后易從熱化;或因風寒濕痹,日久不愈,郁而化熱, 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得。邪熱壅于經絡、關節,氣血郁滯不通, 以致局部紅腫灼熱,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熱痹易化火傷陰,故可出現關節紅腫、疼痛劇烈、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諸癥。治以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為主, 佐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方中鱉甲滋陰退熱,入絡搜邪;青蒿芳香清熱透絡;生地、知母滋陰清熱;丹皮涼血散瘀。共奏滋陰清熱之效,作者常用本方加虎杖、雷公藤以增清熱解毒之力;佐秦艽祛風除濕, 雞血藤活血通絡,并結合臨床辨證,隨其兼癥而恰當地增減藥物。

六、月經先期
  杜志中醫案:王某,女,21歲,未婚,1991年3月10日初診。述半年來月經每15~20天一行,經色鮮紅, 質稠時挾小血塊, 伴小腹脹痛,3~4日經凈, 口干欲飲,便干溲黃, 手足心熱,診脈細而數,舌紅苔黃少。
  疏方:青蒿(后下)、炙鱉甲(先煎)、白芍、生地、知母、地骨皮各15克,粉丹皮12 克,白薇25克, 黃柏10 克(酒炒), 益母草20克,香附、醋炒青皮各10克,甘草5克。
  服藥4劑,月經3月23日來潮, 經前腹不痛,經血無塊,諸癥好轉。后囑患者于經前1周3劑,連用三個周期,隨訪一年余,其經期、量、色、質均正常且無所苦。
(四川中醫1998;〈12〉:53)


  按語:此患者屬熱伏于陰血,血熱擾于胞宮, 沖任不固而月經先期,亦“熱自陰來”,故以青蒿蟹甲湯為主以清瀉血熱,且于經前服藥, 因勢利導, 相機而行,使血熱透解,諸癥悉除。

七、口瘡(口腔潰瘍)
  景慶醫案:陸某,女, 23 歲。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年余, 屢投西藥維生素、抗生素、甘草鋅等均不見效??淘\:舌尖破碎,口腔粘膜有數個潰瘍灼熱疼痛,張口疼甚,妨礙進食,口渴口臭,小溲短赤,舌尖紅,苔少,脈滑數,以心脾積熱,熱損陰液,青蒿鱉甲湯主之。
    生地30克,知母10克, 鱉甲10克,青蒿10克, 丹皮 10 克,地骨皮15克,竹葉10克,石膏30克,黃連5克。

連服15劑,口舌糜潰得愈。

八、雀斑(面部色素沉著)
  景慶醫案:陳某,女, 38歲。面部色素沉著, 兩顴黝黑,口渴引飲,性情急躁易怒,大便數日一次,質干難解, 苔薄黃, 舌邊紅,脈弦。此津液虧損,內熱消爍,用青蒿鱉甲湯加味治之。
  青蒿20克,生地30 克,知母10克, 桑白皮10 克, 丹皮 10克,鱉甲10克, 竹葉10克, 地骨皮15 克, 大青葉10 克, 綠梅花6克。
連續服藥2月獲效, 兩顴色素退凈, 便解正常。
(上兩案見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7;〈4〉:235)


  按語:以上兩案主證雖有不同, 但從其兼證看, 均為陰分伏熱所致,用青蒿鱉甲湯滋陰透熱, 實屬方證相對,故獲效甚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崇义县| 镇巴县| 江口县| 沅江市| 咸宁市| 黎川县| 武陟县| 罗山县| 辽宁省| 上饶市| 泸定县| 巫山县| 寿宁县| 克拉玛依市| 安陆市| 清水河县| 西吉县| 乐昌市| 南和县| 三穗县| 阜新市| 海南省| 闻喜县| 玉林市| 武邑县| 那坡县| 赤城县| 奉新县| 德江县| 阿克苏市| 崇仁县| 建湖县| 阆中市| 和硕县| 肥东县| 井研县| 铜川市| 安平县| 青龙|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