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河西北朝石窟研究的新進展 ——張寶璽先生《河西北朝石窟》介評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為石窟寺的存在,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一條佛教藝術的畫廊。漫步在這座藝術殿堂,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佛教藝術的萌生、勃興、成熟的整個過程。然而就在這座畫廊,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引,我們將會很難讀懂他們的內容,很難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張寶璽老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揭示佛教藝術奧秘的導師,雖然已屆耄耋之年,但是依然筆耕不輟,2016 年11月出版了《河西北朝石窟》。這本新書非常厚重,這份厚重不僅僅是指大作體量的厚重,更是學術內容的厚重。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石窟藝術研究和圖版。其中研究部分共計4章。第1章主要介紹河西自然面貌和歷史沿革,這是河西石窟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其次介紹北朝石窟整體分布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石窟主要分布于古代交通要道的特點;再次重點分析北朝石窟的年代問題,這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最后分析中心塔柱窟的造像題材和風格演變。第2章則用翔實的文字記錄了河西石窟的歷史沿革和洞窟內容,整體再現河西石窟現狀。第3章是北朝石窟大事年表,為讀者理解河西石窟的歷史背景提供了方便。第4章是河西石窟內容總錄,作者用簡練的文字保留下第一手的考古資料。第二部分是圖版,共計227幀,彌足珍貴。

《河西北朝洞窟》的出版,對河西石窟研究乃至中國西北地區石窟藝術研究具有多重意義。

一、本書可以彌補河西石窟研究的薄弱環節

河西石窟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它是早期佛教藝術東向傳播的見證者。佛教考古專家宿白先生曾經提出“涼州模式”的概念,依據就是河西走廊的這批十六國北朝時期的佛教遺跡。第二,它同樣是北朝佛教藝術西向回傳的見證者。北魏在5世紀60年代開創了氣勢恢宏的云岡石窟,作為北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云岡模式”形成巨大的影響力,輻射到全國各地,這樣就形成了一股佛教藝術西向回傳的潮流,河西石窟也深受影響。第三,它保留著十六國到元明時期的佛教遺跡,時代跨越上千年,整個中國佛教藝術風格演變歷史在這里得到了完整體現。

與其地位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目前學界的研究相對薄弱。以莫高窟為核心的敦煌石窟是研究的重點,是國際顯學敦煌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然而敦煌周邊中小石窟的研究卻長期以來處于低沉狀態,深入細致的研究遠遠沒有展開。本書系統介紹了河西石窟的時空背景,對石窟年代、內容、藝術風格都有詳盡闡釋,不僅如此,還完整詳細記錄了洞窟內容,提供了珍貴的歷史照片,可以說,本書圖文并茂、立體多維地展示了河西北朝石窟的學術價值和藝術魅力。

二、本書為河西北朝石窟的年代提出了新的觀點

根據《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所記,北涼沮渠氏“據有涼土三十余載。隴西五涼,斯最久勝,專崇福業”。北涼不僅統治河西時間長久,版圖龐大,而且極力推動佛教發展。20個世紀下半葉學者們一直在熱烈討論“涼州石窟”在哪里的問題,其結果是多數傾向于武威天梯山石窟。此外炳靈寺第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墨書題記也被發現,轟動一時。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界把河西石窟中的一批遺跡悉數歸入北涼的范圍。然而我們知道,時代明確的北涼佛教作品比較稀少,主要是目前公布的14座北涼石塔,數量有限。

本書認為,天梯山石窟內的北涼遺址、遺物實在薄弱,難以確定,在常年考察和甄別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看法:“敦煌莫高窟中心柱窟始于北魏中期。云岡石窟中心柱窟始于北魏太和年間,其年代考證相當可靠。由此推論,河西中心柱窟的流行不會超越這個年代。特別是在北魏佛教國家化、民眾化的歷史背景下,河西石窟受到云岡石窟很大的影響。”(第19頁)《河西北朝石窟年代表》把原來學界所確定的北涼洞窟重新斷代,其中北魏石窟包括天梯山石窟第1、4、7、8、18窟,金塔寺東窟和西窟,千佛洞第2窟,文殊山第1、2窟,昌馬第4窟等等(第14頁)。作者在隨后的《以中心柱窟為主的河西北朝石窟》和《造像風格之演變》等節進行闡述,并在第二章《河西北朝石窟分論》相關部分展開詳論;這樣看來,河西主要早期石窟和敦煌北朝石窟一樣,都應該是北魏開窟盛期的產物,具有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觀點都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必將引發學界的關注和進一步的思考。

三、本書所公布的歷史圖版信息豐富,彌足珍貴,對還原洞窟原貌具有重要價值

河西石窟部分洞窟位于現代人日常生活區域,極易受到人為破壞;而部分洞窟遠處深山戈壁,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再加上自然環境的惡劣,在過去幾十年里,許多洞窟造像壁畫殘損殆盡。所以我們今天研究河西石窟,首先面臨的一個困難就是洞窟內容破壞嚴重,盡最大可能復原洞窟原貌成為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而本書則保留下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信息豐富,極具研究價值。

本書首次公布部分壁畫資料。比如酒泉文殊山前山第1窟中心塔柱正面佛龕以及左壁底層北朝壁畫(圖版第81頁,第82 頁),正是該窟前壁左側的曼荼羅曾經險些被不法分子盜取,至今刀痕仍在。

隨著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國家資金的大量投入,許多石窟進行了加固維修,在此過程中石窟外在的歷史原貌有所改變。比如涼州瑞像原來暴露在外,遠遠望去,確有史書記載“挺出石像”的感覺,(圖版第19 頁)如今瑞像已經被包裹在寺院殿堂之中了。張掖馬蹄寺千佛洞第1 到第4 窟(圖版第41 頁,第44頁)和第8窟(圖版第52頁)原來周邊有部分殘窟,現在經過加固維修,增建了窟檐建筑。

部分佛像經過后代的改造,已經面目全非,造成了學術界研究的分歧甚至誤讀。本書圖版卻保留了他們的歷史原貌。張掖千佛洞第6 窟主尊現為立姿阿彌陀佛,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尊標準的“涼州瑞像”。這類造像流行于唐宋西夏蒙元時期,其標準造型就是佛像為立姿,身穿袒右式袈裟,左手置于胸前手握袈裟,右手下垂作如愿印,其背景多是山巒。第6 窟主尊原來的造型(第67 頁圖20,圖版第57頁)完全符合涼州瑞像的標準。大約在20 世紀90 年代之前,當地信徒曾經對主尊進行了改造。這次重新改造引發了學術界討論的大分歧。但是利用本書的歷史照片,這些分歧就迎刃而解了。

掩卷之余,筆者引用佛教藝術研究專家黃文昆老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本書第一次以翔實的論述和豐富的圖版,將河西地區除敦煌以外的中小石窟系統、全面地介紹給讀者,從而銜接敦煌,建立起河西石窟研究整體性的框架。”

《河西北朝石窟》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1月出版

定價:298.00

古籍新書報

ID:gujixinshubao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敦煌歷史背景
中國歷史上河西王
莫高窟第257窟 | 《鹿王本生圖》
探尋敦煌壁畫的原貌
敦煌藝術的時代巡禮
甘肅著名古建筑——文殊山石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葫芦岛市| 阿克| 正安县| 苏尼特左旗| 松潘县| 泗水县| 吴川市| 根河市| 靖州| 花莲市| 武川县| 轮台县| 望都县| 班玛县| 芒康县| 九龙县| 长宁区| 河曲县| 玉门市| 个旧市| 镇平县| 绥中县| 观塘区| 澄迈县| 东平县| 息烽县| 寿光市| 沐川县| 京山县| 麦盖提县| 翼城县| 大埔区| 平乐县| 靖江市| 鹿邑县| 铜川市| 庄浪县| 汉川市| 长宁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