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直有一句古話,叫做千金難買老來瘦。如今隨著生活條件愈來愈好,飲食選擇更加豐富,并且娛樂項目也越來越多。這也是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在現如今這個三高癥狀愈發普及的時代,很多老人也會因為如何保持健康的體重而迷失。
一些健康觀念比較重的老人會因為擔心肥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刻意限制飲食,但是這樣也會導致自己過瘦,同樣也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那么對于老年人來說,究竟什么樣的體重才是合適的呢?
一、體重和壽命真的有關系?研究指出:體重在這個范圍內的老人更長壽!
其實我們都知道體重的合適與否是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的,但是你是否又想過,體重又會直接影響到壽命呢?
來自歐洲的一組研究團隊就給了我們答案:在一項涉及到4000余位參與者的試驗中,研究人員在篩除性別、慢性病史和特殊生活習慣等客觀存在的差異因素后,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十多年的隨訪調研。
最終,學者通過數據篩查發現:對于年齡不到60歲的參與者來說,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也就是BMI指數處在18.5~24.9之間的人,其死亡率比較低;
那么年齡超過60歲的受試者,體重處在略微超重,也就是說BMI在25~29.9之間,死亡率較低。
所謂的BMI,也就是體質指數。這也是我國目前判斷體重最常用的指標,計算方式是: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值,這個值平方一下就是我們自己的體質指數了。
計算體質指數其實很簡單,這也可以很直觀地幫我們看出來自身的體重是否處在死亡率最低的推薦范圍之內。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中青年人來說,體重處于正常的范圍,免疫系統會處在最佳狀態,并且相關疾病發病風險會最低,這是死亡率低的原因;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免疫能力不可避免地會下滑,并且此時肌肉也會逐漸趨于萎縮,脂肪占比會逐漸提高。因此,他們處于適當超重,就意味著自身的營養狀況較好,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更強。
換言之,體重之所以會對壽命造成影響,就是因為體重的兩個極端都會帶來一系列疾病隱患。
二、太胖太瘦都是罪!老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體重
?老人肥胖的危害:
1.易患糖尿病
不完全統計表明,正常體重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概率是0.26%,但是體重超重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概率達到了2.82%。十多倍的概率差距也足以說明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密切關系。
因為體重過大的老人,進食量就一定會比正常體重的人多。長時間的進食過多會直接刺激胰島過量分泌胰島素,從而出現高胰島素血癥。再加上肥胖的人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差,這會進一步加速胰島素分泌,從而使胰島負荷加重,刺激細胞增生肥大。長此以往,胰島功能會不堪重負走向衰竭,從而發生糖尿病。
2.易患高血壓
俗話說代謝綜合征不分家,肥胖同樣也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老人的脂肪組織含量遠超正常體重的人,因此血容量和心輸出量必須不斷增加才能滿足機體需要。但是這個過程會加重心臟負荷,從而逐漸使得左心室肥厚,這是高血壓的典型病因之一。
另外,肥胖的老人比較容易患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本身就會促進腎遠端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導致鈉潴留并引起高血壓。
還有就是,肥胖者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也很活躍,皮質醇的轉換率比一般人要高,這會導致皮質酮和脫氧皮質酮羥化反應增強,從而誘發血壓升高。
3.易患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作為“三高”中的一員,高血脂自然也不會旁落。肥胖的老人脂肪含量重,因此多有高血脂,典型的是高甘油三脂血脂。這種病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液黏度上升,從而可能致使患者出現動脈硬化。
另外,超重和脂肪組織過多會引起心臟負荷加重,從而誘發心臟缺血和缺氧,隨即帶來的結果是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削弱,這是冠心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4.呼吸功能不全
肥胖者呼吸功能不全被臨床稱之為通氣不足綜合征。因為過度肥胖者胸壁和腹壁上的脂肪非常多,限制了呼吸活動。這會致使人體呼吸淺薄,補呼氣量和功能殘氣量會降低,使得肺處在接近呼氣的位置。
又由于此時人潮氣量降低,肺泡通氣量減少,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發生紫紺。這也是我們時常會看到部分胖人皮膚發生變色或者淤青。
對于肥胖者來說,長期處于這種狀態,體內氧流量勢必會下降。這可能會造成血液黏度增加的同時紅細胞增多,會加重循環阻力,導致心臟負荷加重,肺動脈壓力變大,從而發展為慢性肺心病。
總之,這四種疾病雖然乍一看沒那么恐怖,但是都是非常難治,并且并發癥諸多的慢性病。對于免疫力逐漸下降的老年人來說,都會對壽命的延長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老人就一定要刻意壓低自己的體重,太瘦同樣會給健康帶來一系列問題。
?老人太瘦的危害:
1.易患皮膚病
老人的肌肉含量會逐漸下降,如果太瘦,脂肪也會變少,這就會造成皮下成分稀薄,導致皮膚逐漸缺失水分,變的又干又薄。再加上瘦弱的情況下,皮脂腺分泌會減少,局部的皮膚免疫力就會下降。這時老人就很容易患上如角化病、老年斑等皮膚病。
2.免疫力低,疾病痊愈時間延長
另外,太瘦就意味著身體內的能量貯存較少。老人的免疫力普遍相對較低,如果患上一些疾病,特別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能量偏少或者能量不足就會使得處于病理狀態的組織器官很難汲取充分的營養,從而導致疾病治愈時間延長,康復周期變長。
3.抵御低溫能力差
瘦也意味著脂肪少,它作為人體三大營養素之一,也是能量的儲存庫,對身體也有著保暖作用。因此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脂肪含量太少,抵御寒冷的能力就會變差。這也可能會導致老人出現凍傷、體內風寒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總而言之,對于老人來說,過瘦和過胖都會帶來一系列不適癥狀,這些問題都是追求長壽路上的巨大隱患,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因此,對于老人來說,掌握合適的方法保持體重是很重要的。
三、怎樣保持健康的體重,要堅持“兩步走”
補充營養
老人肌肉含量偏少且不斷下降,脂肪含量上升。因此減緩肌肉含量下降的速度既能夠避免脂肪過多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又不會使得老人變得太瘦。
肌肉的生長過程中,蛋白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如果想要維持穩定的體重,最好每日每公斤的標準下,攝入25~30千卡的熱量以及1~1.5克的蛋白質。這里最好選擇魚肉為主的白肉、鮮牛奶、雞蛋等優質蛋白,并且分三餐均衡攝入。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根據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的建議,一個體重在70公斤的老人,每天要吃70~84克蛋白質。
具體來說,對于正常老人,大概是一個雞蛋、一杯牛奶、100克瘦肉、100克魚肉或者蝦再加上一塊兒豆腐就能滿足蛋白質的需求。對于進食困難的老人,蛋白質或者氨基酸口服制劑也可供選擇。
積極鍛煉
運動同樣可以使肌肉收縮,刺激釋放肌肉生長因子,幫助肌肉再生。另外,運動還能消耗脂肪,幫助我們在合適的體重范圍。它同時可以增強腿部力量,強壯骨骼,有效避免跌倒。因此運動對于老人延長壽命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這里推薦上年紀的老人選擇較為輕盈的運動方式,比如散步、太極、舞劍等。根據世衛組織推薦,每天進行40~60分鐘左右的運動就能獲得顯著的健康收益。
總而言之,壽命和體重是我們常用來評判個體健康情況的指標,但是卻很少直接將它們聯系在一起。
但是隨著醫學研究的愈發深入,我們也越來越多地探求到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掌握合適的方法,保持良好的體重,對于我們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延長壽命是很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蘇健.權威研究:中國老人胖點更長壽[J].江蘇衛生保健,2022(08) [2]張楠. 千金難買老來瘦?微胖可能更健康[N]. 中國科學報,2022-04-26(001) [3]倪合一.高齡老人不妨胖一點[J].中國保健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