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湖南新化縣水車鎮荊竹小學期末考試成績單在網上流傳,一年級的15人中,語文考個位數的有6人,最高分僅為30分,數學考個位數的有3人;二年級的19人語文成績中考個位數的有5人,數學只有4人及格,最高分67分……該鎮分管教育的官員回復稱,目前,他們已將兩名代課教師辭退,鎮中心學校也組織了老師一對一輔導,爭取把孩子們落下的功課補回來。(7月13日 《重慶晨報》)
期末考試結束,家長以及教師的關注重點就是孩子們的考試成績,畢竟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能夠給學生們提供在今后學習中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在荊竹小學,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幾乎沒有及格的,甚至有很大比例的學生考取了個位數,這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禁讓筆者懷疑學校教師的授課水平。
誠然,從報道中我們得知,這所學校位于山區,教師只有4人,其中包含兩名代課教師,這也從另一面反應出學校教育資源的落后。事后,相關教育部門已經把不合格的代課教師辭退了,也對學生們進行了一對一輔導。然而,在筆者看來,辭退不合格的代課教師雖說是可行的,但對于提高學生成績來說,僅僅辭退代課教師只是治標不治本。
其實,學生們考試成績為個位數,與不合格的教師有很大關系,也許他們對課本的知識點都不了解,又如何能教好學生呢?可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偏遠地區師資力量的不均衡。在這所學校,學生幾十人,正式教師僅僅2名,這顯然使得教師們力所不能及。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們的成績,當地教育部門均衡的分配教育資源是重中之重。讓學生考個好成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既要指標、更需治本。(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