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
手里掌握了一些素材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怎么辦?
小編幫你想辦法!
來看看高考滿分作文怎么用素材!
常用的素材卻被他們用出了新意,快來學習這些神奇的技巧吧!
《瓦爾登湖》式的生活
【原文選段】
虛擬的世界讓距離縮短,世界放大,再也沒有那一封簡短的電報拍回遙遠的音訊,有的只是微博上短短數語對點擊量和贊的渴求。
而生活本身卻不能僅限于此,《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將自己深深扎進生活,吸盡生活的骨髓,用一種簡單再簡單的生活方式,剔除一切不需要的東西。當我們看著虛擬的場景贊嘆萬千時,他卻可以切身地體會到馬囀、水流、山水深沉的吟哦和草木生長的力量。正是扎入生活的勇氣,讓他的《瓦爾登湖》永遠那么靜謐,那么澄澈動人。
所以,生活需要我們用心靈去傾聽,去感受,而不是那轉瞬即逝的虛無的泡沫。
——2016年浙江高考佳作《虛實有度》
【素材還原】
1845年,28歲的梭羅撇開物質的羈絆,只身住進瓦爾登湖邊自己蓋的木屋,自耕自食,兩年有余。他帶著對現實生活的懷疑來到林中投入這種實驗生活。在這間木屋里,他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并且夢想著,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奮人生,闡述人生的更高規律。《瓦爾登湖》這本書即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正如梭羅所說:“我隱居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領略其中的奧妙,以免待我將死之時,才發現我原來是枉度此生。”
【思路解讀】
“梭羅與瓦爾登湖”是一則經典素材,它已成為隱逸生活與詩意人生的代名詞,但作者卻從“虛”與“實”的角度切入,探求真實生活的本質。文章先談“虛擬的世界讓距離縮短”,然后筆鋒一轉,強調“生活本身卻不能僅限于此”,于是引述梭羅與瓦爾登湖的素材,簡要概括其簡單的生活方式以及真實而自然的生活內容,從而闡明真實地感受生活比轉瞬即逝的虛無更為重要,讓素材得到更新的審美感受。
本文摘自《作文通訊》(高中版)2017年1期“佳作素材秀”欄目,更多精彩,請翻閱紙質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