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特別常見的家常小菜,茄子的種類也比較多,外形有長長的、圓圓的茄子,顏色也有紫色、青色、白色等,其中紫色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下面和小編一起去詳細了解茄子的種植管理技術。
茄子的栽培技術
1、茄子的種植地塊應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作為三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田塊,深耕曬白,土塊細碎。結合整地,畝施石灰粉50—80公斤對土壤消毒及調節酸堿度。茄子耐肥性強、需肥量多。移栽前要施足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起高畦種植。畦高約30厘米,畦寬包溝1.8米,雙行植,株距45—50厘米,畝植1400株左右。單行植,畦寬包溝1.3米,株距45厘米,畝植1000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后停止澆水,促進根系深扎。
2、要選擇適宜本地氣候、品質優良、抗病力強、適銷對路的品種。
3、種子處理。播種提前25~30天。畝用種子40~50克。種子要進行消毒處理,把種子用50~55℃水燙種,邊倒水邊攪拌,使種子一直處于漂浮狀態,至水溫降至30℃,撈出,略干后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10~15分鐘,取出洗凈再用30℃的水浸12~24小時。直到種子全部泡透為止。浸泡過程用手反復搓洗,搓出種子表面的粘液,浸透后撈出,用干凈的紗布包好放在25~30℃條件下催芽,催芽過程中每天要用清水投洗1~2次,一般4~5天即可出芽80%,及時撒播于苗床。
4、播種。茄子的播種方式為撒播。為了使撒播種子能在苗床、苗盤上均勻分布,播前可向催芽種子中摻些細沙,使種子松散。如果撒播種子分布不均,可以用竹簽、樹枝、細鐵條等把較密集的種子撥勻。
田間管理
茄子定植后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溫,疏松土壤,促使發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開始掛果時追肥一次,在第一層果實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葉面積大,需水量多,生長前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濕濕,大量結果后要灌透水,在雨水較多的黃梅季節還要注意排水。茄子葉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為防止土壤板結,在植株封行前應中耕,結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茄子因夜間溫度過低、白天溫度過高、土壤干旱、光照不足、營養不良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如5月上旬前夜間溫度低于15C,為防止低溫引起落花,可用30ppm的2,4-D溶液處理花朵,也可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噴花。
為改善茄子通風透光的條件,應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側枝。當茄子第一、二果實收獲以后,基部葉片過多影響通風透光,應打去部分黃葉、老葉以減輕病害。
后期管理
1、茄子定植后最大的困難是地溫不足,因此在定植后的低溫季節要加強防寒保溫。定植后7-10天,保持室溫30℃以上,以此來提高地溫,補充夜溫,盡快緩苗。并盡量保持地溫穩定在16-18℃。緩苗期過后,植株開始正常生長,每天都要注意揭簾見光,如光照不足極易造成落花。緩苗后門茄花開放,進入結果期,此時應注意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關系,將室溫降到白天25-30℃,夜間15-17℃,這樣既可以使茄子開花結果,又可以枝葉繁茂。室溫超過25℃時開始適量放風,排除室內過多的濕氣,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光照強度,減少落花。即使是陰天也要堅持適量放風,只是要格外注意放風量和放風時間。
2、茄子定植澆過緩苗水后至門茄開花期間,不再澆水,直至門茄普遍長到3厘米大,再行澆水施肥。第一次肥水量可大一些,畝施硫酸銨10-20公斤或糞稀1000公斤。對茄開始膨大時給第二次肥水,以后10-15天澆1次肥水,結果中后期不能缺水缺肥。
3、茄子屬喜光作物,但日光溫室冬春茬栽培自然光照很難滿足需要,造成植株徒長,出現短柱頭花,造成果實畸形。因此,除每天清掃溫室屋面外,還要張掛反光幕,以縮小溫室中后部光照差距,增加光照強度。
4、茄子花開前、坐果后,葉面噴施如金種植專用(原液),通過補充茄子有益菌,可起到提到坐果率的目的,還能減少植株病害情況。
采收留種
茄子采收的標準可看茄眼的顏色,若茄眼與果皮顏色分明,表明果實正在生長,組織柔嫩,品質好。茄眼不明顯表示生長慢應及時采收。溫暖天氣開花后18~20天為采收適期。6~8月高溫天氣應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中午果實溫度高呼吸旺盛,容易干癟,皮薄的品種和供應外地的或遠距離運輸的茄子尤應注意。
留種茄子栽植宜稀,應增施磷鉀肥料,少施氮肥。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長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實與泥土接觸腐爛。一般每株可留2~3果,待果實黃褐色時摘下放在室內后熟7~10天,使種子和果肉分離,然后切成數塊,在水中搗爛揉出種子,洗凈后在布上晾干,避免種子在烈日下曝曬。
通過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種植茄子有了一定的了解。雖說茄子非常好種植,甚至不少人家都會種不少茄子,但如何大面積種植的話一定要注意后期管理及蟲害防治,這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