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物蹲苗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一)農作物蹲苗,簡單的來說就是在作物幼苗特定的生長期內,在充分考慮不同氣候、墑情、苗勢等多種因素的前提下,通過前期控制田間澆水施肥、合理中耕松土和蹲苗后及時追施肥水等田間管理手段,以此來壓制作物莖葉的旺盛長勢、促進作物形成健壯發達的根系、提高作物生長的健壯度、增強作物等綜合抗逆能力,從而為作物接下來矮壯生長、分化花芽、開花結果、高產優收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農作物蹲苗,蹲不是莖葉,蹲的是作物根系,通過蹲苗作物快速形成數量更多扎土更深的根系、讓作物形成更加發達健壯的根系、讓作物根系形成更加強大的水肥吸收能力,為作物接下來的健康旺盛生長、大量飽滿分化花芽、盡早大量開花結果、早熟高產優收等鍛煉幼苗敦實生長、打好豐收高產的苗株框架,這是農作物蹲苗的本質和根本目的。總而言之一句話,作物蹲苗,在本質上蹲的是作物根系。
二、作物蹲苗的好處到底有哪些?
農作物苗期蹲苗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上:
①降低作物的株高,矮壯作物的苗株,降低作物的結果位置、肥厚作物的葉片、粗壯作物的莖稈;
②抑制作物莖葉生長、預防作物旺長,促使作物形成具有強大水肥吸收能力的發達健壯根系;
③提高作物整體健壯度,增強作物綜合抗逆能力(包括抗旱、抗寒、抗病、抗蟲、抗倒伏、耐高溫、耐低溫等各方面的能力);
④增強作物中后期旺盛長勢(如以莖葉采收為主的綠葉類、葉球類等蔬菜),促進作物更早、更快、更多、更好的分化花芽和開花坐果(如開花結果類的各種瓜果蔬菜);
⑤通過蹲苗期間的中耕松土,提高作物根際土壤的疏松通透性和保溫保墑、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減少田間雜草與作物苗株爭奪養分的現象,減少田間打藥的次數與投入。
⑥讓作物在蹲苗后更加旺盛健壯的生長、實現更大的增產增收。
三、作物蹲苗到底在什么時候進行最合適?
決定作物蹲苗成敗與蹲苗效果的第一個關鍵技術要點,就是要靈活找準作物蹲苗的最佳時機。
農作物蹲苗針對的是處于苗期生長階段,并且還沒有進入到莖葉迅速旺盛生長期(如以生長莖葉為主的綠葉蔬菜)或沒有進入到開花坐果生長期(如以開花結果為主的瓜果蔬菜)的農作物。一般來說,農作物幼苗剛移栽定植后或者剛澆完緩苗水,因為此時不能準確判斷移栽苗是否已經緩苗成活,所以此時直接進行控水控肥蹲苗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很多農民經常犯這個錯誤)。
正常情況下,瓜果蔬菜蹲苗的最佳時間是在幼苗移栽定植后且已經緩苗成活后進行最合適,瓜果蔬菜幼苗緩苗成活的顯著標志是:
①地下根部已經開始生長新根;
②地上莖葉已經開始新葉(在心葉展開后蹲苗最合適)。
如果農作物蹲苗時間太早、移栽苗的緩苗期還沒過就開始蹲苗,那么蹲苗后既容易造成新栽幼苗難以成活而大量死苗死棵,也容易導致幼苗因為蹲苗過早而出現根系差、生長慢、發育遲、開花結果晚、成熟采收期晚的問題;
如果農作物蹲苗時間太遲、移栽苗已經進入到開花期了或者綠葉類作物已經進入到莖葉迅速旺長期了,那么蹲苗后既會嚴重影響作物的正常開花結果(嚴重時大量落花或不坐果)或者造成作物缺水缺肥莖葉無法正常生長、苗株長勢變慢變弱變差或形成“僵苗”、“小老苗”,也會直接造成作物因為蹲苗而出現大幅減產。
因此,大家在對農作物(特別是瓜果蔬菜)進行蹲苗時,應該在移栽苗澆足澆透緩苗水且確定移栽苗已經完全成活度過緩苗期以后,這時候才可以進行蹲苗管理,這也是農作物蹲苗的最恰當的時間點。但大家要注意的是,作物在蹲苗時,如果前期地里澆足澆透了緩苗水且蹲苗時土壤比較濕潤,那么此時就可以不用再澆水進行直接蹲苗,如果前期雖然澆足澆透了緩苗水但蹲苗時土壤比較干旱(如天氣一直比較干旱不下雨的原因),那么大家應該先給田間作物輕澆1次小水保證蹲苗期間土壤有一定的濕度,然后才能再去對農作物進行蹲苗管理。
四、作物蹲苗到底蹲多長時間最合適?
決定作物蹲苗成敗與蹲苗效果的第二個關鍵技術要點,就是要靈活把握好作物蹲苗的時間長度(也就是蹲苗期的長短或者說蹲苗蹲幾天苗)。
如果農作物蹲苗的時間太短,那么作物就會因為蹲苗太輕而起不到蹲苗促根壯棵、促花促果的最佳預期效果(甚至時蹲不住幼苗旺長勢頭);
如果農作物蹲苗的時間太長,那么作物就會因為蹲苗過重、蹲過了頭而導致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發育、不能正常開花結果的問題(嚴重時會造成作物長勢變弱變差、植株過度矮化僵苗、甚至大量落花不坐果的問題。)
農作物蹲苗期的長短,嚴格來說并沒有非常固定的天數和時長,因為天氣溫度、墑情土質、苗情苗勢以及土壤干濕變化、作物的種類不同、蹲苗成效差異等各不相同,所以農作物蹲苗的天數時長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個明確固定值(誰要明確告訴你必須蹲苗幾天,那么他一定在農業經驗方面是個“半吊子”),具體蹲苗蹲多久、蹲苗蹲幾天,這就需要咱們大家結合農作作物的實際情況去靈活判斷、靈活掌握。
正常情況下,農作物緩苗成活后的蹲苗天數時長,絕大部分情況下一般是蹲苗7-10天左右比較合適(蹲苗時間一般最長不能超過15天),具體蹲苗的天數時長,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因素進行靈活調整把握:
第一點:
凡是土質黏重保水保肥性強的地塊、土壤潮濕的黏地塊、中晚熟型的作物品種、開花結果類和地下莖塊類的作物種類、蹲苗期間陰雨天氣多的地塊、長勢很旺或者開花比較晚的作物,那么農作物蹲苗的時間要適當長一些;
凡是土質疏松漏水漏肥重的沙地塊、土壤偏干的地塊、早熟型的作物品種、生長綠葉類的作物種類(注意:白菜、甘藍等結葉球的蔬菜比生長莖葉的蔬菜蹲苗時間要長一些)、蹲苗期間氣候高溫干旱多的地塊、長勢偏弱或者開花比較早的作物,那么農作物蹲苗的時間就要適當短一些。
第二點:
當作物蹲苗蹲到苗株外觀比較敦實、根系比較發達(主根粗壯扎土深、側根粗長健壯、新生白毛細根繁多)、枝莖比較粗壯、莖節比較短粗、葉片比較肥厚、心葉比較深綠、葉柄與主莖大致成45度夾角時,也就說明我們已經蹲苗成功了,此時也就可以趕緊結束蹲苗及時追肥澆水了。
第三點:
一般情況下,開花結果類的瓜果蔬菜可以一直蹲到滿枝肥大飽滿花蕾、苗株上第一朵花序盛開或底部坐住第1個幼果時(比如說黃瓜下方結出第一個幼瓜時);
綠葉類瓜果蔬菜可以一直蹲到莖葉即將需要開始快速旺盛生長前(比如說大白菜地上蓮座即將包心前);
地下根莖類作物可以一直蹲到地下莖塊形成即將快速膨大前(比如說蘿卜地下肉質根即將開始快速膨大發育時)。
五、作物蹲苗到底應該注意哪些技術細節?
第一點:作物蹲苗時,一般土壤比較貧瘠、氣候比較干旱、作物長勢比較瘦弱差小的地塊,一般不可蹲苗(要蹲苗也必須短蹲苗和輕蹲苗),但作物已經進入到旺盛生長期或開花坐果期時,那么這種情況是不能再對作物進行蹲苗處理的。除此之外,從播種定植到成熟采收生長后期非常短的農作物,一般也不適合進行蹲苗管理。
第二點:作物蹲苗時,不僅蹲苗的天數時長不固定,而且蹲苗的次數也不是固定的,既可以一次蹲苗到位,也可以分兩次進行蹲苗,具體蹲苗時間長度要根據作物蹲苗期間的長勢變化和長勢變化靈活把控掌握。
第三點:作物蹲苗時,一般在作物完全確定緩苗成活后進行,到作物進入到快速生長期、快速膨大期和開花前必須立即結束蹲苗。
第四點:作物蹲苗期間,如果蹲苗還沒有蹲到位而幼苗莖葉中午出現明顯萎焉或地面發白干裂的現象時,此時可以在傍晚時分少量噴淋清水后繼續蹲苗,一直蹲到想要達到的蹲苗效果。
第五點:作物蹲苗期間,最主要的蹲苗手法是控水+控肥(蹲苗期間一般不要去澆水追肥),其實蹲苗期間需要經常勤中耕細松土,這樣才能讓作物根系在疏松的土壤中形成更加發達健壯的根系而實現最好的蹲苗效果,但蹲苗期間中耕松土位置要注意適當遠離根系一些(適當切斷部分毛細根),以防發生作物蹲苗期間過重傷根問題(蹲苗期間可以傷斷毛細根但一定不可傷主根)。
第六點:作物蹲苗期間,必須要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濕度才能進行蹲苗,如果土壤太干旱,可以先輕澆小水后蹲苗,但澆水時一定不能大水漫灌或過量灌水。
第七點:作物蹲苗結束后,必須立即充足澆水追肥(水肥齊攻)、增加溫度光照,以此加速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發育、促進作物快速大量開花結果,從而讓作物快速形成高產、實現早收優收。
第八點:作物蹲苗的幾個基本原則:蹲濕不蹲旱,蹲旺不蹲弱,蹲大不蹲小,蹲肥不蹲瘦,蹲黑不蹲黃。
總而言之:農作物蹲苗促根壯棵、促產增收的管理技術,這不僅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管理工作,而且也需要農民朋友有非常豐富且靈活的蹲苗經驗,適時科學合理的蹲苗效果最好,但蹲苗不當也會嚴重影響作物的長勢和產量,如果大家完全不懂或者學不會這門蹲苗技術,還不如干脆不蹲苗來的安全可靠,或者直接用磷酸二氫鉀+控旺藥(如矮壯素、助壯素、多效唑等)也能獲得比較不錯的效果,但打藥控旺后的效果,遠遠不如正確合理蹲苗的綜合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