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豆是一種耐冷不耐熱的豆類作物,適宜在溫熱地區種植;一般情況下,當土壤溫度高于10度的時候即可露地培植;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四季豆種植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四季豆種植經驗;勞動人們還通過聰明才智將積累的四季豆種植經驗用諺語的形成記載下來,為四季豆物種的繁衍生息以及四季豆種植技術的延傳提供了借鑒經驗;現在又到了適宜種植四季豆的季節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輩農民是如何利用四季豆種植諺語來種植這種作物的。
一、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
農諺“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是對四季豆播種時間的要求;不在清明后,說明四季豆的播種時間在清明節令之前,這句農諺也符合“清明前后,點瓜種豆”的說法;因為四季豆在13度以上才具備發芽能力,在10度以下35度以上發芽能力會受到抑制;四季豆的發芽適溫要求在20至25度之間,適宜生長適溫要求在18至20度,在低于15度高于30度的環境下,四季豆的授粉結實能力會受到阻礙。
從四季豆的最低發芽溫度要求以及生長適溫要求來看,只有到了春分之后才能達到四季豆的發芽最低溫度要求和生長適溫要求;因為春分之后的氣溫進一步升高,日平均氣溫能夠達到13度以上,土壤溫度能達到10度以上;也就是說,春分之后的氣溫條件和氣候環境越來越符合四季豆的發芽適溫要求和生長適溫要求;所以,從春分之后,就會逐漸進入四季豆的適播季節。
不過,四季豆是一種無霜期作物,要求無霜期達到120天左右;如果四季豆在5度環境下,或者受到霜凍浸染,地上部分容易受到凍害發生萎蔫或枯死現象;而清明前后尚處在晚霜期內,因為民間有“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的說法;從四季豆的生長習性來看,“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很顯然是一句適宜南方種植四季豆的農諺;而北方地區在清明前后還會偶有晚霜出現,所以,北方地區四季豆的適播時間一般在谷雨前后;故此北方地區種植四季豆有“谷雨種蕓豆,一把抓不透”的農諺說法。
二、蕓豆怕霜,覆膜苗壯
農諺“蕓豆怕霜,覆膜苗壯”是對四季豆播種形式的要求;這句農諺明確指出,清明之前如果播種四季豆,覆蓋地膜將能獲取更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上面我們已經談到,四季豆是一種怕霜的作物,一旦受到霜凍浸染,會致使四季豆幼苗受到凍害或直接凍蔫;所以露地種植四季豆要盡量避開晚霜期;但是四季豆在適當保護條件下早播,會促使四季豆提前進入采收期,四季豆也能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而這個保護條件,覆蓋地膜就是其中的一項保護措施;如果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覆蓋地膜會將5至10厘米地溫提升3度左右;四季豆幼苗在覆膜條件下,受到低溫凍害和霜凍浸染的幾率大大降低;而且,四季豆覆膜種植,還能起到保溫保暖保墑保肥的效果,會為四季豆一播全苗和提升壯苗率提供幫助,會為四季豆優質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三、蕓豆一捏,豆角一把
農諺“蕓豆一捏,豆角一把”是對四季豆播種密度的要求;所謂一捏是指用拇指和中指食指并攏捏起的四季豆種子;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四季豆的播種密度以一捏為一個播種單位;如果按照粒數估算,一捏也就是3至5粒四季豆種子;從這句農諺給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要求播得稠密一些為好;因為清明前后并不處于四季豆發芽和幼苗生長的最佳適溫期,春雪,倒春寒,晚霜等反常氣候現象在有些年份時有發生,老話也常說:“一場倒春寒,蕓豆就玩完”。
而且,四季豆的發芽與出苗以及幼苗期生長還受墑情,肥力和其它自然環境的影響,四季豆的出苗率常常受到自然環境或人為環境的抑制;過去沒有覆膜保溫出苗技術,也沒有溫室育苗條件;如果想在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并獲取較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只能通過加大播種量來獲取較高的出苗率;而且,加大播種量也為獲取壯苗留有余地;如果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能夠獲取一播全苗,假如發現播種密度過大,可以通過間苗的方式達到期望的種植密度;一般情況下,清明播種四季豆可根據品種要求和氣候條件,土壤墑情每穴播入3至5粒為宜,如獲全苗,每穴可保留三株壯苗;行距保持在80厘米,株距以35至45厘米為宜。
四、三寸深,一寸淺,干播兩寸最保險
農諺“三寸深,一寸淺,干播兩寸最保險”是對四季豆播種深度的要求;農諺明確指出,四季豆播種深度以兩寸為宜,兩寸也就相當于現在刻度的6至7厘米;從這句農諺給出的信息可知,干種播種的四季豆要求深播;一般情況下,四季豆不要求浸種催芽,而是采取干種下播的方式定植;因為四季豆種子對水分比較敏感,對發芽水分要求比較嚴格;如果浸種催芽,會致使種子胚芽周圍的營養物質外溢形成損失,而外溢的這部分營養物質還會招致病菌感染,增加四季豆幼苗患病幾率;如果浸種時間過長,還有可能致使四季豆幼胚斷裂而失去發芽能力;所以,在實際種植四季豆過程中,種子一般不作浸種催芽處理。
但是,四季豆如果干播遇到較差墑情時,也會致使種子不能發芽;而且,如果四季豆播淺了,表層土壤水分蒸騰量較大,不利于保障四季豆種子適墑發芽;所以,只有通過播深的方式規避四季豆出苗時遇到的不適問題;因為適度播深,較深土壤的水分不容易快速蒸發,可為四季豆種子發芽提供適宜水分;不過,四季豆也不能播得太深,太深土層含氧量較低,同樣不利于四季豆發芽和出苗;據老輩采用實踐總結,春播四季豆干種下播到6至7厘米處出苗最保險。
五、蕓豆灰里拌,豆莢結成串
農諺“蕓豆灰里拌,豆莢結成串”是對四季豆播種土壤肥性的要求;這里的灰是指草木灰,這句農諺明確指出,種植四季豆適宜使用草木灰作為基肥;使用草木灰種植的四季豆,開花多,結莢多,結實成串;四季豆是一種對磷鉀元素有較高需求的作物,尤以開花結莢期對磷鉀物質需求量較大;而四季豆幼苗期除了對磷鉀物質有一定需求之外,對氮元素也有一定需求;所以,在四季豆幼苗期以及現蕾期也需保障氮元素的供應量。
草木灰是農村常見的一種生活物質,它是植物燃燒后留下的灰跡,凡是植物所含的礦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含量量可達5%至10%,其次是磷元素,含量可達2%至3%;除此之外,還含有大量的鈣元素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在蕓豆種植之前,將草木灰作為基肥使用,可以改善四季豆種植土壤,可改善四季豆種子周圍土壤通透性,可滿足四季豆種植對土壤疏松肥沃有機含量高的土壤性質要求。
而且,草木灰還可在四季豆結莢現蕾期為其提供充足的磷鉀物質和其它微量元素,可為四季豆優質高產提供功能保障;另外,草木灰中還含有一定的氮元素,可為幼苗期和現蕾期營養生長提供幫助;建議在種植四季豆時畝施150公斤的草木灰之外,還需補施1500公斤的有機肥,速效氮肥25公斤作為基肥,更利于提升四季豆的品質和產量。
六、旱豆角,澇小豆,不干不濕種蕓豆
農諺“旱豆角,澇小豆,不干不濕種蕓豆”是對四季豆播種土壤水分的要求;這句農諺也明確指出,四季豆適宜種植在不干不濕的土壤里;如果播種土壤不是過于干燥,播種時不建議帶水播種;因為四季豆播種土壤含水量較大,土壤過于潮濕,會致使土壤含氧量降低,增加四季豆出苗時間;如果種植土壤含水量過于豐富,會增加四季豆粉種爛種的幾率,不利于獲取較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據老輩菜農經驗分享,半干半濕的土壤更利于四季豆萌芽和出苗;所謂半干半濕的土壤,是指5厘米深處的土壤,能攥成團,在一米的空中自然垂落,落地后能夠自然松散,反之就是土壤過于粘重;如果5厘米深處土壤不能攥成團,則土壤過于干旱,需改善墑情后再行播種。
七、蕓豆重迎茬,種了也白搭
農諺“蕓豆重迎茬,種了也白搭”是對四季豆播種茬口安排的要求;這句農諺指明,四季豆不適宜重茬種植;民間也有“豆見豆,必定瘦”的說法;如果曾經種植四季豆的土壤不經歇茬或改良直接重茬種植,四季豆長勢不旺,藤蔓細長,葉片稀疏,還會出現落葉落花落莢,產量降低,病蟲害增加的現象;因為四季豆是一種對磷鉀物質需求較高的作物,當上茬四季豆種植后,土壤中的磷鉀元素被大量吸收,會致使下茬土壤中的磷鉀元素匱乏。
即使在種植下茬四季豆之前,在土壤中補充磷鉀物質;但磷鉀元素是一種游離性較慢的物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復土壤生態,這就造成下茬四季豆土壤微量元素不活躍形成產量降低的事實;而且不耐重茬的作物大多存在根系分泌毒素的現象,如果不經歇茬或土壤改良,會造成下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富集,對重茬作物根系產生毒害作用,從而致使下茬作物形成長勢差,病害多,品質低,產量下降的事實。
概述
現在正處于驚蟄節令期間,雖然距離清明時節還有一段時間,但四季豆已經進入開始備耕備播階段,因為民間有“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的農諺說法;四季豆是一種普通的豆類作物,只要氣候適宜,種植環境適宜,不需多少種植技術和播種經驗,也能種出優質高產的四季豆;但四季豆也是一種矯情作物,如果環境不適,或者播種技術與經驗欠缺,也會存在長勢差產量低的事實;四季豆即將進入適播期,如果你缺乏四季豆種植經驗;別擔心,你可跟著上述七句農諺學種四季豆;因為這七句農諺是對四季豆播期,播種形式,播種密度,深淺,水肥,茬口等播種技術要求作出的經驗總結,涵蓋了四季豆播種整個過程,大家可放心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