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是很獨特的一種果樹,屬桑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營養豐富,其果實中含有苯甲醛、補骨脂素、佛手柑內酯及豐富的鎂、鋅、硒等微量元素,而鎂、硒、鋅是維持肌體正常生命力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無花果有增強胃功能,幫助消化、消腫解毒、明目生津、緩解腹瀉等功效,經常食用無花果可凈化腸道,促進有毒物質的排出,對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病癥有較好的預防效果,無花果是制造防癌藥物的主要原料之一。無花果除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外,也可作為水果食用,近年來栽培受到廣泛重視,有 “第 3 代水果”之稱。下面就無花果的一些特性進行總結,并簡要介紹其栽培技術要點。
一、 無花果的特性
無花果樹勢中庸偏強,新梢直立,細枝發生較多,小枝粗壯,株型緊湊。葉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長 10 ~ 12 厘米,具 3 ~ 5 深裂,先端圓鈍,葉緣有不整齊鋸齒,上表面粗糙,背面有硬毛。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由花托及其他花器組成。果實扁圓形或卵形,大小隨品種不同各異; 成熟期也不一樣,早的 7 月成熟,晚的 10 月才成熟; 成熟后果實頂端開裂; 品種不同果皮和果肉顏色多樣,果皮有綠色的,也有紫色的,果肉從粉紅到深紅色。
無花果樹體生長快,成形早,早實,一般栽植當年可見果,定植第 3 年進入盛果期,每畝產量可達 1500 千克,5年生以上每畝產量在 2000 千克以上。
無花果品種有夏果品種和秋果品種之分,一年中可結 2次果,夏果多長于基部 1 ~ 5個葉腋處。果實發育期 60~80天,樹體壽命長,抗病蟲,栽培簡單。
無花果對環境適應性強,喜光、喜溫、耐寒、耐瘠薄、耐鹽堿,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全國多地可栽培,我國主產區在長江以南,長江以北栽培時,需要對幼樹進行防寒保護。
二、 栽培技術要點
1、 園址選擇
良好的園地及栽培環境對無花果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無花果是落葉果樹,喜溫暖、耐高溫,也較抗寒,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一般沙土、壤土、黏土、酸性土、中性土和堿性土壤都可種植,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且 pH 值在 6. 2~ 7. 5 的沙質壤土最為適宜。無花果適生區范圍較廣,在旱能澆、澇能排的平原、丘陵、旱田、鹽堿地、沿海灘涂均可種植。由于無花果柔軟多汁,耐貯性較差,不便運輸,發展果園應選交通方便、離城市或加工廠較近的地方,以便加工銷售。
2 、苗木繁殖
無花果苗木繁育方法較多,有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分株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
(1) 扦插繁殖。
春秋季均可進行,春季在清明前后進行,秋季在 9—10 月落葉后進行。在扦插時掌握春季宜遲、秋季宜早的原則,扦插時地溫在 15℃ 以上,地溫過低不利于生根,影響扦插成活。選擇有一定排灌能力、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背風向陽的中性土壤作苗床,扦插前進行耕翻,保持耕深在 30 厘米左右,結合耕翻每畝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 4000 千克以上,耕后耙平,整成寬 1. 5 ~ 2. 0 米的畦。結合秋季修剪收集 1 年生健壯枝條作插條,秋插的插條邊剪邊插,春插的插條要進行沙藏處理,一般插條截成 20 厘米左右,上端剪平,下端剪斜,保證每個插條留 3 ~ 4 個芽,插前用 10 克/千克生根粉浸泡插條 2~3 小時,然后按株距 30厘米、行距 40 厘米的標準扦插,插后地上露 1 個芽,有澆水條件的澆水,然后用黑色地膜進行覆蓋。扦插成活后,在苗高 15~20 厘米時進行摘心,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適當追肥,以保證苗木健壯生長。
(2) 壓條繁殖。
利用母樹基部的枝條進行壓條,選擇長度在 1 米左右、生長健壯的枝條,在距母株基部 5~10 厘米處挖深 15 厘米左右的溝,將枝條壓入溝內,澆透水,一般 1 個月左右即可與母株分離。
(3) 分株繁殖。
春季臨發芽前,將植株根部的萌蘗苗從母株上帶根分離,進行移植。
3、 移栽
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進行,要求移栽的苗木高度最低在 60 厘米以上,一般可按行距 3 米、株距 2 米的標準栽植。栽植時注意挖大坑,一般 60 厘米3左右。栽后踏實土壤,隨后澆水,待水滲下后用行間干土封穴,然后用地膜覆蓋樹盤保墑,以提高成活率。
4 、栽后管理
(1) 保墑。
雖然無花果適應性強,但土壤墑情差時,會影響植株的生長,不利于產量的提高。我國北方栽培時,應做好保墑工作,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結實能力,1~3 年生小樹可采用樹盤覆蓋的方法保墑,4 年生以上的樹可采用栽植行覆膜的方法保墑,一般覆蓋面積越大,保墑效果越好。最好用黑色地膜覆蓋,一方面可起到保墑作用,另一方面可抑制草害,減少生產用工。
(2) 間作。
無花果栽植后的前 2 年,由于樹體小,行間空間較大,可適當進行間作,以增加收入,同時通過給間作物施肥、松土、除草等作業,加強土壤管理,有利于促進無花果樹體生長。在無花果園間作時應注意選擇低稈矮冠淺根性的瓜類、豆類、薯類作物,切忌種植高稈的玉米、高粱和費墑的胡麻及苜蓿等深根性作物。
(3) 施肥。
雖然無花果耐瘠薄,但產量的形成與物質供給是息息相關的,為了提高產量,要適時供給肥料,保障物質供給,每年應在采果后、春季萌芽前及果實膨大期各施1 次肥,以保證營養的需求。采果后應以有機肥和遲效性的磷鉀肥為主,根據樹體大小株施有機肥 0. 5 ~ 5. 0 千克、磷酸二銨 0. 1 ~ 0. 5 千克、硫酸鉀 0. 1 ~ 0. 5 千克。春季萌芽前以施用高氮型復合肥為主,根據樹體大小株施 0. 2 ~ 2. 5千克。果實膨大期施低氮高磷中鉀型復合肥,根據樹體大小株施 0. 2 ~ 2. 5 千克。采果后在樹梢外緣挖溝施,花前及膨果肥可采用點狀梅花挖穴施。
(4) 除草。
對于不進行間作的無花果園,應及時清除園內雜草,以減少土壤養分的消耗,保證植株生長結果的順利進行。
(5) 修剪。
無花果細枝較多,極易出現光照惡化現象,影響生長結果,生產中要進行修剪調節,以保證園內通風透光良好,提高結實能力。無花果修剪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無花果樹形以多主枝自然開心形為主,定干高度30~80 厘米,可根據樹體生長實際,選留 3 ~ 5 個主枝。
②品種不同,修剪的主要手法是不一樣的,修剪時應注意區別對待,一般夏果品種修剪時應以疏枝為主,秋果品種修剪時應以短截、回縮為主。
③無花果樹體造成傷口后,樹液會大量流出,導致樹勢衰弱,因而要實行輕剪,避免在樹體上大量造傷,以防止樹勢衰弱。
④無花果喜光,應及時疏除干枯枝、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根蘗等影響光照的枝,以保持樹體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性。
⑤控制樹勢,提高結實能力。無花果幼樹生長旺盛,成花能力弱,可在夏季將直立枝條拉平,以抑制旺長,緩和長勢,促進成花,提高結實能力。
⑥加強結果枝的更新。無花果結果枝連續結果能力較強,但結果枝枝齡過大時,結果能力會下降,導致產量降低,果個變小,因而要對結果 3 ~ 4 年后的結果枝進行疏除或回縮,以加快結果枝更新,保持旺盛的結果能力。
(6) 防凍。
無花果耐寒力較弱,在較冷地區栽培時,冬季易受凍,要注意保護樹體,防止凍害的發生,1~2 年生幼樹可采用冬季埋土的方法保護,3 年生以上的樹可采用樹干包草、裹紙等措施降低凍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