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學涵公小傳
文/郁正福 郁正禮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qū)花果山街道小村老五房十一世郁學涵公,生于1918年2月,卒于2017年2月,享年1OO歲,老伴朱云英生于1916年5月,卒于2O18年6月,享年1O3歲。是連云港市乃至周邊地區(qū)罕見的長壽老人。2O16年5月,高新區(qū)民政局和花果山街道及小村村委會領導專程為朱云英老壽星送來大蛋糕、慰問金和慰問品,祝賀她百歲生日。
郁學涵公幼讀私塾,受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信奉'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孫耕讀兩行’、'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孝親敬老’'家和萬事興’的良好家風祖訓。他侍母至孝,治家有方。給子、孫做出了好榜樣,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德高望重的鄉(xiāng)賢,深受族人的尊崇和愛戴。
郁學涵公尊宗敬祖,敬老愛幼,和親睦鄰,積德造福,有深厚的家族情懷。過去每逢過年過節(jié),他都要帶著子、孫或自己獨自一人挑著架框,帶上工具和祭品等應用之物,上山為小村老五房祖先掃墓。堅持數年,一如繼往的祭祀祖先,為祖墓清除雜草雜物,化送冥幣,焚香祭拜,增添新土。
更可敬的是,小村三世祖(二公)廷侯墓碑是他老人家獨自一人在小村雞鳴山南石塘開采墓碑石料,用錘鏨雕鑿碑文,當時他己近耄耋之年。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郁氏族人,促成了小村第三次續(xù)修 《郁氏宗譜》的熱潮。
1989年10月17日(農歷已已年冬月),小村郁氏眾多族人在老三房十一世郁學甫老人的號召和組織下,把三世祖(二公)廷侯墓碑抬到大團山半山腰三世祖墓前立碑,全體參與者放鞭放炮,焚香叩首祭拜。老一輩的功德和無私奉獻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值得我們銘記在心中。
郁學涵公雖有文化,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珠算打的響當當,但就是不愿當干部,一生務農。耕田犁地,搖耬撒種,脫粒揚場,觀察氣象,樣樣精通,是農業(yè)生產的好把式。在生產隊每年秋場五月收獲季節(jié),社員們都要選他當場長(每年兩季稻、麥登場,場上的負責人)。因為他工作勤懇,任勞任怨,對農業(yè)又很在行。他平時待人處事,幽默風趣,樂觀開朗,慈眉善目,和藹可親,通今博古,愛說笑話和講故事,所以社員們不論男女老少,都很喜歡他。
郁學涵公生活儉樸;勤勞忠厚,恪守社會公德,在生活和待人處事上教導子孫要發(fā)揚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良好的傳統(tǒng)家風。他平時節(jié)衣縮食,不錯花一分錢,生活一貫艱苦樸素。他身體矍鑠硬朗。八十多歲時,仍耳不聾,眼不花,還能開山采石,拓荒種地。挑糞上山種拾邊田,種植五谷雜糧;澆水灌園,鋤草治蟲。平時一日三餐,吃的是自己種的五谷雜糧,蕃茄方瓜、蘿卜蔬菜等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很少吃雞鴨魚蝦、豬牛羊肉等葷腥食品。這也可能就是他二位老人家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吧?
另一個長壽秘訣,可能是他雖有文化水平,但始終不愿意出來當干部。在解放初期,依他的文化水平,就算是村里的“秀才”了,如果出來當干部是很有前途的。村里有很多老少爺們?yōu)樗那巴径鹣А6颊f他是“三畝薄地,一頭牛”的“老中農”思想。
不幸的是,郁學涵公老年喪子,兒子和兒媳婦都因病先后謝世,先他而去。他經歷了世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人生最大的不幸和悲痛。
郁學涵公的兒子郁正貴和兒媳婦李鳳蘭去世后,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是由他的孫子郁洪堅和孫媳婦楊敏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讓爺爺,奶奶安度晚年,喜樂安康。孝親敬老的良好家風代代相傳,讓這個大家庭和諧而又溫馨。
郁洪堅的爺爺只有他父親這一個兒子,洪堅的父母親去世比較早,雖然自己家里經濟并不寬裕,但他們小倆口子還是主動挑起了贍養(yǎng)爺爺,奶奶的義務。他們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沒有半點厭棄。畢竟是接近一百歲的兩位老人,老人經常生病,他們小倆口子既要工作養(yǎng)家,撫育孩子,又要照顧兩位老人,對于本來就拮據的家庭來說要長期堅持是的確不容易的。雖然爺爺,奶奶有政府和村里幫助辦的“低保”和按時發(fā)放的撫恤金,依然不夠維持看病買藥和日常生活的開銷。就這樣郁洪堅和他的愛人楊敏每天按時給老人洗臉洗衣,喂飯喂藥,擦身。照顧一個臥床的老人就需要花費很多精力,更何況是兩位老人,由于他們悉心的照料,兩位老人去世時都已是百歲高齡,爺爺100歲,奶奶103歲。
郁學涵公能夠安度晚年,他們從心底里慶幸趕上了太平盛世的好生活,感激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小村居委會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也得益于他對子、孫教育有方,世代相傳的尊宗敬祖良好家風好傳統(tǒng)和郁氏祖上的蔭庇保佑。這兩位百歲老夫妻長壽記錄己永載史冊;他孫子郁洪堅和孫媳婦楊敏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敬孝爺爺、奶奶的光榮事跡,己載入《花果山街道志》,在全市傳為美談。成為孝親敬老、勤儉持家,傳承良好家風的好楷模。
現在郁學涵公的后代們和小村村民一樣都富起來了,他家蓋起了前后兩徑庭院的高樓別墅。孫子郁洪堅干起了汽車維修行業(yè),他對技術刻苦專研,精益求精。經常被市電視臺邀請到演播大廳會客室,作為專家向全市客戶講解汽車維修保養(yǎng)知識講座,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聘請他的單位越來越多,汽車行業(yè)的維修業(yè)務越來越紅火;孫媳婦楊敏勤勞善良,是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的楷模,兩個重孫子也都學業(yè)有成,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郁學涵公還是第三次續(xù)修小村《郁氏宗譜》的發(fā)起人之一。他熱心宗族事業(yè),積極為小村郁氏續(xù)修宗譜工作出謀劃策。胸有成府,平時一般沉默寡言,但關鍵時刻,他能夠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堅持沿用集體研究的32字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郁氏文化》編審部成員組成
顧問:郁美蘭 匪 石
審稿組主管 : 郁志發(fā)
審稿組組長 : 范俊來
審稿組成員:郁光濤
郁祖槃
審稿組成員:劉高田
編輯組主管 : 郁郁松
審稿組組長 : 張愛梅
組員:陳玉峰
推廣組組長:陳玉峰
組員:郁德忍 郁光濤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軍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