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筋瘤,明代《外科正宗》對其有詳細描述:“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中西醫治療這一疾病,都沒有確切的療效,本文作者介紹了對于此病的針刺治療經驗。(編輯/唐義超)
筋瘤(下肢靜脈曲張)
作者/楊金生、王瑩瑩
過度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筋脈松弛;或經久站立工作、經常負重及妊娠等因素,使得血壅于下,筋脈擴張充盈;或因勞累之后,血脈充盈,再涉水淋雨,寒濕侵襲,瘀血阻絡。也可因肝火亢盛,血涸筋脈失養所致。①選中粗火針,以散刺法。在患肢找較大的曲張的血管,常規消毒,再將火針于酒精燈上燒紅,迅速準確地刺入血管中,隨針拔出即有紫黑色血液順針孔流出,無需干棉球按壓,使血自然流出,“血變而止”,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針孔。②毫針刺血海,進針后捻轉或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0分鐘。現病史:兩小腿靜脈曲張6年,靜脈隆起,顏色青紫,發癢、發脹,走路易疲勞。刺法:以火針緩刺法,刺破靜脈凸起處,放出少量血液,待惡血出凈,其血自止;血海毫針刺法。現病史:雙下肢憋困不適5年,久站腿困,小腿發熱、發脹,右腿明顯。飲食、二便和月經均正常。治療:方法同上,每周治療2次,治療10次后,已基本如常,無不適癥狀。明代《外科正宗》對其有詳細描述:“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中醫認為本病是因長久站立,下肢氣血不能暢達于上,血行緩慢,脈絡滯塞不通所致。其病機多為氣滯血瘀,火針點刺局部,可直接使惡血出凈,祛瘀而生新,促使新血生成,暢通血脈,臨床效果頗佳。由于火針是一種有形無跡的熱力,對于因寒濕之邪侵襲經絡,引起筋攣血瘀的筋瘤,用之可以祛散寒濕之邪,使脈絡調和,疼痛緩解;火針還有通經活絡、散瘀消腫、生肌斂瘡、祛腐排膿的功用。通過中粗火針散刺外露的較大的血管,使其瘀血隨針外出,起到了三棱針放血的作用,在此還有祛瘀生新之意。用血海可養血活血,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對于下肢靜脈曲張合并有慢性潰瘍及慢性濕疹者,可使瘡口周圍瘀積的氣血得以消散,加速血液流通,增強病灶周圍的營養,促進組織的再生,達到祛腐排膿、祛瘀生新的目的,故治療本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附:正好靈蘭郭氏針灸群里前兩天有同學分享過火針治療靜脈曲張,截圖如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