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的流失表明腎臟尚處于炎癥反應過期期,基底膜損傷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進一步損傷腎小球、腎小管等組織單位,造成腎功能的整體下降,升高腎衰竭風險。
因此不論是腎病初期還是中后期,都要盡可能控制尿蛋白在較低水平!
但有些腎友在病情發展中,尿蛋白控制得一直不是很好,不能降低到0.5克以下甚至高于1克,還有部分患者是總是出現反復的情況,導致腎功能持續受到損傷。
導致尿蛋白不容易穩定住或降下去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這幾種,弄清楚對腎臟恢復才有益!
長期用藥不達標會引起不穩定
尿蛋白長時間用藥后仍然不達標,一半以上的原因是用藥不規范導致的。臨床上同樣是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控制蛋白質,多數患者就能保持穩定,但有些情況就比較差。
用藥不達標主要是包括兩方面:
一是用藥量不達標。嚴格遵守用藥劑量是達到藥效的基礎。有些患者一開始用藥是比較積極的,但中后期病情穩定后在用藥上就有松懈。還有一方面是隨著病情整體的變化,用藥劑量需要調整,但有些腎友可能沒有及時與醫生溝通,導致藥物效果受到影響。
二是用時不達標。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這與藥物本身的作用機制相關,還有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對藥物的吸收程度相關。因此有些患者服用激素2周就顯效,有些患者需要4周甚至6周。但如果說只用了1周感覺就沒效果就停藥或換藥了,也會造成尿蛋白的波動。大家看看自己是哪種情況?
免疫力差頻繁感染引起反復
有些患者積極配合用藥,但是自身免疫力水平比較差,導致出現頻繁感染,引起腎臟炎癥反應持續活躍,導致蛋白漏出量持續增多,即使用藥也不好穩定住。
很多腎友存在免疫力差的情況,但檢查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哪些指標反應免疫力?
免疫力十項檢查可以了解,通常可以反應抗原、抗體等情況,對系統的用藥更有幫助。尤其是長期服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需要注意這一點。
還有一些感染是可預防的比如感冒可以提前打流感疫苗,還有尿路感染、口腔感染等也是比較常見的誘發因素,腎友們做到定期體檢也能很大程度避免,造成腎臟二次損傷,對保持蛋白尿的穩定大有裨益。
多種并發癥引起不穩定
蛋白尿除了受到腎臟炎癥反應影響,其實與許多癥狀也有關聯。包括水腫、低蛋白血癥、高血壓等等。如果這些癥狀不穩定,尿蛋白指標也不易完全達標。所以降蛋白也需要系統的用藥,而不是單純的只吃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而是系統的調理改善腎臟的內部環境,維持腎功能的穩定,這些癥狀頑固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整體的治療方案有問題
相比于前面三方面因素,這個問題很嚴峻。如果是單純的用藥劑量不夠,增加劑量就可以改善蛋白尿的情況。但如果整體的治療方向就錯了,不僅尿蛋白不易穩定,整體病情的發展速度也會加快,必須要重視起來。
之前遇到的一位患者,膜性腎病有著十幾克蛋白尿,服用激素后半年時間降到3克左右。后續激素減量維持在這個階段,尿蛋白始終沒有降到1克以下。一年后肌酐開始升高。用激素沒有錯,但需要有常用的計劃,降低蛋白尿是重要的,但根本目的是穩定腎功能,所以說治療的根本目標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