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慢性腎臟病最終的發展結局是慢性腎衰竭終末期(即尿毒癥期),但不代表一定發生,后者有生之年會發生。很多人還是維持的很高,可能會終生用藥與病相伴,但發生尿毒癥透析的幾率還是很低的。
有很多慢性腎病類型可以避免發生尿毒癥,尤其是在早期積極治療后,臨床治愈效果不錯,維持穩定的人在大多數。而少數進展的患者進展的關鍵一是急性進展比較多,二是沒有做到根本治療導致。
不同類型的腎病病情進展因素有相同,也有不同。
其中有5類常見類型腎病,早控制住這些因素基本都能穩定住,有效避免腎衰竭發生。
1、腎小球硬化為主類型腎病
以腎小球損傷為主的類型的腎病主要是表現為腎小球硬化、系膜區病變、新月體的發生,典型癥狀是尿蛋白及尿紅細胞出現流失。腎臟內存在免疫炎癥反應以及導致嚴重反應發生的免疫復合物沉積。
阻止這類腎病進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抑制炎癥反應發生,積極清除免疫復合物的沉積,同時修復受損的腎小球。
這三個方面是環環相扣,每一個方面都會影響到病情的進展。但臨床上發現治療的部分患者初始用藥都停留在“表明”,比如只抑制炎癥,但沒有清除復合物也沒有積極恢復腎小球,導致激素減停藥后就容易反復很常見。
清除復合物以及積極恢復受損較輕的腎小球細胞管就是促進腎臟血液循環的改善,除了激素聯合中醫藥方案可達到比較理想的結果,前提是要盡快治療,不要等到腎小球完全硬化才采取有效措施。
2、腎小管間質性腎病
腎小管間質性損傷同樣會引起蛋白尿、血尿等癥狀,但相對來說誘發因素是比較明確的,常伴隨有明確的感染因素、常年高血壓、藥物腎毒性等情況。一般積極糾正這些因素,可實現對受損較輕腎小管的逆轉。很
關鍵因素是對誘發因素積極改善,再進行尿蛋白血尿的恢復治療。
而不是單純控制尿液蛋白及紅細胞的流失,忽視誘發因素最為關鍵。
3、高血壓引起的腎損傷
長期血壓升高引起的腎功能損傷的主要體現在腎小管間質的損傷,因此主要癥狀是夜尿增多,尿蛋白的流失并不多。腎小管損傷后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白天尿少,夜晚排尿增多,相對來說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是比較緩慢的。早期也不出現肌酐、尿酸的明顯升高。
多數患者表現為血壓不穩定,比較偏高。改善腎小管損傷的關鍵是穩定住血壓,恢復腎臟系統的血液循環的情況,避免腎功能進一步發展惡化。
需要聯合用藥,通常以沙坦普利類具有護腎作用的降壓藥為主,聯合鈣拮抗劑、利尿劑等來系統的控制更加有效。而針對腎小管間質損傷的恢復一般采取中醫藥內外兼職方案比較有效。
4、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傷
與高血壓不同,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傷早期主要表現為腎小球的高濾過、高灌注情況,以微量蛋白尿的出現為顯著癥狀。長期高血糖引起的腎動脈血流異常,導致腎小球硬化發展,致使整體腎功能下降,腎小球濾過率逐漸下降。
相對來說,糖尿病進展速度快是腎功能損傷后,早期只有少量蛋白但還沒有出現腎功能下降的情況時要及時治療,可阻止進入中后期階段。
但這個時機往往很多人沒有把握住,把糖腎和其他腎病混為一談,肌酐2、300了癥狀不炎癥也沒有重視,其實在發展就到尿毒癥透析階段了。
5、囊腫緩慢增大,多囊腎
有一類腎病是有明確遺傳性,即多囊腎。所以很多人發現的時間并不晚,但對于治療時機和關鍵卻把握不是很準確。
多囊腎剛發現時,囊腫不大不超過4公分,腎功能沒有損傷需要治療嗎?部分人可能是得到否定的答案,以觀察為主。
但實際上多囊腎本身是有腎衰竭風險的,且不低。及時囊腫不大,但已經出現腰酸腰痛甚至血尿癥狀,不超過4公分,沒有肌酐升高也需要開始治療,而不是觀察為主。
多囊腎的進展速度比糖腎略低,一旦開始出現腎功能緩慢發展就緊張速度非常快。所以建議這部分患者發現后就開始積極中醫藥治療,促進腎臟血液循環可以徹底縮小囊腫減少復發風險,更有助于護腎。而不要等到特別大壓迫腎臟血管甚至破裂后感染,必須要手術消除再治療,此時已經不能徹底改善,手術后易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