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一般在女性多見,大多在50歲左右開始,更年期癥狀表現得較為明顯、突出。但男性也同樣存在。只是由于男子性腺開始衰老的時間較晚,出現癥狀的人較少而已。更年期也有提前至39歲或延遲至58歲者,但為什么同樣是人,而更年期有的來的早有的來的遲?有的癥狀表現的明顯有的表現的不突出呢?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云:“女子,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說明古人對更年期早有認識,從中醫角度講,更年期是陰虛造成的,尤其是肝陰虛造成的。俗話說“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陰氣去了一半,人的生命就會走向下坡路。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而更年期女性多男性少,女性表現的癥狀明顯,男性表現的不明顯,則主要是女性以血為本,有經、帶、懷孕、生育等,都離不開血,而血屬于陰,陰氣耗損的比男性多,所以更年期女性則多見,癥狀表現的也明顯,更年期來的早晚主要取決于肝陰虛的程度。 出于《靈樞·本輸》,為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原穴,別名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會元針灸學》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經穴解》云:“穴名太溪者,腎為人身之水,自涌泉發源;尚未見動之形,溜于然谷,亦未見動之形,至此而有動脈可見。溪乃水流之處,有動脈則水之形見,故曰太溪。溪者;水之見也;太者,言其淵不測也。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該穴功效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人的腎臟中藏有元陰和元陽,是生長發育的根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根于腎,腎之既病,百病皆生”《針灸甲乙經》言穴“在內踝后跟骨上動脈陷中”,即在足內側,內踝的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不會取穴?關注“經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取太溪穴時,可取坐式,放松全身肌肉,并將襪子退至露出足跟部,用手拇指用力均勻地在內踝與跟腱之間反復仔細地按壓,尋找感覺酸、痛、脹最為明顯且為凹陷的地方,即為此穴的準確位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