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了好幾天假了,大家過得愜不愜意呀~反正奇點糕是挺愜意的,什么少坐多運動,什么減肥戒糖戒碳水,統統拋之腦后了!過節嘛,先爽了再說~(嘿嘿)
說起來,2018年,奇點糕身邊的妹子們提到“戒糖”的多了不少,不僅是貫徹減肥大計的,還有為了護膚不長痘痘抗衰老的,據說“效果卓越”。在奇點糕看來,糖是披著天使外皮的小惡魔,一方面,它好吃,能讓人心情愉悅,另一方面,它對健康也確實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2018年年底,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飲食中的糖會阻止一種能夠讓人身材纖細的腸道微生物——多形擬桿菌的定植,他們還揭示了其中的機制[1]。
研究的通訊作者Eduardo A. Groisman教授
多形擬桿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這種菌,我們的老讀者可能會有些印象,2017年的時候,奇點糕曾經給大家介紹過《自然》子刊:牛!瑞金醫院和華大基因聯合破解與漢族人肥胖有關的腸道微生物,吃出好身材不是夢 | 臨床大發現這樣一個研究,這個研究由瑞金醫院寧光院士、王衛慶教授和華大基因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領導,以中國的漢族年輕人為研究對象,首次揭示了中國人群中腸道菌群的變化、氨基酸循環與肥胖之間的關系,還發現了一個能抑制肥胖發展的細菌,它就是多形擬桿菌。
在研究中,苗條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特征之一就是以多形擬桿菌為代表的擬桿菌屬細菌豐度相當之高,而且移植了多形擬桿菌的正常飲食小鼠總脂肪量減少、肌肉量增加;高脂飲食小鼠中體重增長速度減慢,肥胖的傾向也不明顯。
多形擬桿菌
這樣來看,多形擬桿菌真是位好同志啊,可惜這位好同志卻遭到了糖的迫害。好多年前就有研究發現[2],給喂食富含多糖(淀粉、纖維素)的飲食的無菌小鼠移植多形擬桿菌時,它們的定植很順利,而且定植依賴于一個名為定植調節因子(roc)的蛋白,這個蛋白由BT3172基因編碼。但是對于富含單糖(果糖、葡萄糖)的飲食來說,roc突然就銷聲匿跡了,更不要說幫助多形擬桿菌定植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再次使用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的飲食來喂養小鼠,結果發現,與富含多糖飲食喂養的小鼠相比,它們的多形擬桿菌豐度降低了兩倍,與這個結果一致的是,roc蛋白的水平也大幅度下降。
細究原因,原來,在蛋白合成的過程中,BT3172基因轉錄產生mRNA,而高濃度的單糖可以和mRNA的5’前導序列(在細菌等原核生物中,mRNA序列從5’端開始有一段序列不參與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這段序列就是前導序列)結合,基因的表達就這樣被沉默了!
藍色部分為5'前導序列
沒有了roc蛋白的多形擬桿菌不能牢牢地在扎根在腸粘膜上,而是像失去了摩擦力的小木塊一樣,在腸道中“嗖——”地一下就滑走了。
不過,研究人員嘗試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對BT3172基因進行了改造,讓它不能與單糖結合,也就保證了基因不會被沉默,這一次,不管是給小鼠喂食富含單糖還是富含蔗糖(一種二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縮合而成)的飲食,roc蛋白的水平和多形擬桿菌的豐度都不再受到影響了。
單糖一般被認為是小分子營養物質,在小腸中就被消化吸收了,而多糖的長鏈結構不容易被消化,更多的會進入結腸中,結腸是腸道微生物的“聚居區”和“大本營”,大多數腸道微生物都生存在結腸中(按照順序,腸道結構可簡單分為小腸→結腸→直腸)。但是這次的新研究似乎說明,單糖也能夠進入結腸中,而且是以“信號分子”,而不是營養物質的身份來影響腸道微生物[3]。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認知。
雖然說,完全不攝入單糖或者二糖是不現實的,不過,首先減少添加糖,比如含糖飲料的攝入,可操作性還是非常高的,為了我們的多形擬桿菌不在腸道中“滑滑梯”,沒必要的糖,還是少攝入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