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之中有這樣一段話:“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要想真正的取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如果在成功的道路上欺騙自己,走了捷徑,那么最終的成功其實是打了折扣的。如果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在路途之中思想上出現了偏差,即便最終成功,也不免會感到遺憾。只有真正的相信自己,正視自己,才不會被社會左右欺騙。
在上個世紀末,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政權為了能夠加強自己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不顧聯合國的勸阻,強行出兵攻占科威特。僅僅幾天的時間,科威特就全境陷落,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淪為了伊拉克的第十九個行省。但是伊拉克的“戰果”并沒有持續多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在短短四十二天的時間內就全面攻占了伊拉克,將薩達姆手下的120萬大軍全部擊敗。
▲薩達姆
在這次戰爭之中,美軍傷亡不到百人,而被俘虜的就更少了。但是在這些俘虜之中,就有一位美國女兵。這名美國女兵名字叫做梅莉莎,是美國密西根州人,在十八歲的時候就選擇了加入美國軍隊,并在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之中擔任著后勤工作。當時美國人將這次行動稱之為“沙漠風暴”,原本像梅莉莎這樣的女兵是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前線作戰的,她們只會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海灣戰爭中的爆炸場景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1991年梅莉莎執行任務的過程之中,突然遭到了伊拉克軍隊的襲擊,這部分軍隊利用沙漠的掩護,想要悄悄接近美國兵營,卻沒有想到在途中竟然突然遭遇了梅麗莎的車輛。當美軍陸戰隊受到消息趕去支援的時候,梅莉莎早已經被人擄走,只有一輛空余的后勤車輛停在原地。車輛之中沒有彈孔也沒有血跡,梅莉莎看樣子是保住了生命。
只不過士兵被俘這件事情終究是無法掩藏的,當梅莉莎的長官將這件事情報告給美國本部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震驚。他們一邊仇視伊拉克軍隊欺負女兵的行為,另一邊又指責美軍陸戰隊在戰場之上竟然讓一個十八歲的女兵獨自完成任務。不過更多的是聽到消息之后的慶幸,還好沒有流血事件的發生,一切應該都能挽回。不過一直到海灣戰爭結束,美國士兵依舊沒能夠將梅莉莎解救出來。
▲美軍陸戰隊
梅莉莎之所以能夠被釋放,還是因為伊拉克方面選擇了主動放棄。他們沒有刁難她,在戰爭結束之后,連同其余十多名美國戰俘一同交還給美國,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挽回一點戰爭損失。而在梅莉莎被釋放之后,人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她有沒有受到侵害,伊拉克軍隊有沒有對她進行嚴刑拷打。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梅莉莎回答說自己根本沒有被關進監獄之中,僅僅只是被限制在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件房屋之內。
▲接受采訪的梅莉莎
也沒有遭遇任何的嚴刑拷打,每天都能正常地吃喝,只是失去了人身自由而已,沒有人冒犯她,更別提對她進行侵犯了。可是記者們卻不相信梅莉莎的回答,在他們曾經報道過的文章之中,薩達姆一直是一個殘暴的形象,怎么可能會如此的好心。如果梅莉莎所說屬實,那么自己曾經的言論就將會遭到質疑。這些記者們希望能夠花重金讓梅莉莎說出他們希望得到的回答,那就是她確實遭受了折磨,但是自己最終堅持了過來。
在這些美國記者的劇本之中,梅莉莎是一個獨自完成任務不幸被俘的士兵,在被俘虜之后,梅莉莎遭到了伊拉克軍方的迫害,伊拉克軍隊為了取得勝利,不擇手段的迫害她,想要從她的口中獲得情報,并趁機襲擊美國軍隊。這樣的劇本不僅能讓梅莉莎獲得高額的報酬,還能讓自己在美國群眾心中樹立英雄般的形象。
▲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的車輛
但是對于這樣誘人的條件,梅莉莎并沒有產生任何的動搖。她在對家人的電話之中解釋道,自己之所以被伊拉克俘虜,是因為當時車子陷在了沙子里面,沒有辦法啟動,所以被伊拉克軍隊給抓走了,而自己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受到過任何傷害。
假如梅莉莎選擇了記者給出的回答,那么回到國家之后,無論是個人財富還是社會地位都會得到質的提升。可是梅莉莎并沒有這樣做,她只是選擇了實事求是,告訴人們這只是一起意外事故,并沒有想象之中的波瀾。但或許正是梅莉莎眼中認為的平凡的事情,在別人眼里才是那樣的不平凡呢?人們或許會感慨她不愿屈服的精神,但是肯定更加感慨她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實事求是的態度。
參考資料: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