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項目『品賞·故事接龍』|歷史印像·品老[照]片·NO.6:寒門姐弟情撼天地。
今天,我們大家品賞的這張照片,有點類似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個寓言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它是一個流傳了上千年的故事。在我們大家今天品賞這張照片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孔融讓梨的故事。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照片背景的房門,那時候叫柴門,用簡單的板子拼釘而成,可以看出已經有了一些年頭,木質發白,且已顯朽狀;門前土墊成的臺階邊沿是由一排幾乎沒有加工過的石條擺放而成。這是一個貧寒的家。照片的主人公,從發型、神態、衣著和鞋子看,左邊的是姐姐,右邊的是弟弟,姐弟倆的年齡相差應當在2-3歲之間。幾只小雞圍著姐弟倆在四處覓食。時間應當是在秋末冬初9-10月的某一天。姐弟倆并排坐在石臺階上,姐姐左手端碗,右手拿著筷子,夾著塊吃的,舉到自己的嘴邊輕輕地吹著,“小弟啊,別急,姐姐吹吹,別燙著”,姐姐的聲音自然會傳過來。弟弟面向姐姐,眼睛既看著姐姐,又盯著吃的東西,心里肯定又香又甜。小雞四處覓食要靠自己,雞與雞之間不僅沒有互讓相幫,常常相互爭食為其天性。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也恰恰再次印證,難道不是撼天動地嗎!花兒,我到咱家的地里給你爹送飯去,你帶弟弟吃飯啊!家,現代漢語常用字、讀作jiā,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于靈壽,其后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家即親人,特指與自己有血親關系的人,即直系親屬,如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嬸母等。我們是祖國的花朵,陽光下盡情唱著歌。看我們幸福的生活,像花兒五彩的顏色。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請你要好好愛護我。像熱愛山川的遼闊,和美麗的江河。清晨的陽光照耀我,午后的露珠滋潤我;傍晚的微風輕撫我,每一天成長多快樂。(青春的歲月像首歌,青春的顏色紅如火;青春的夢想記心中,青春的回憶不褪色。)我們是祖國的花朵,陽光下盡情唱著歌。看我們幸福的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