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惠裕全球家族智庫(fott-top)
上市前分給高管股權獎勵,并通過成立離岸信托計劃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普遍被視為科技新貴們打造的家族財富管理和傳承的一種有效手段。
一元薪酬和股權激勵的梗
2015年,在劉強東和奶茶妹子結婚的前一天,京東董事會批準針對劉強東的一項為期10年的薪酬計劃,劉強東在計劃規定的10年內,每年基本工資為1元,且沒有現金獎勵。也宣布未來10年都只拿1元年薪,持續到2025年。
很多人認為劉強東的1元年薪計劃并把10年薪酬一次性換成2600萬股股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隔離為了離婚的風險,為了避免奶茶妹將來離婚時分割財產。
當然有這種可能,而實際上,1元年薪也是企業高管對內和對外展示出的一種態度,將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既激勵員工也穩定軍心。此外,CEO們拿1元年薪一定程度上也為企業節省了數百萬成本,節省下來的成本反應到股票市場會增值多倍,對企業發展有益,老板也收獲長期利益。
劉強東1元年薪的背后其實是一項將劉強東和京東綁得更緊的股權激勵計劃。雖然每年只拿1元年薪,但根據京東的股權激勵計劃,劉強東一次性兌換了2600萬股A類股股權,相當于公司所有流通股的0.9%。劉強東獲得的這筆股權每股執行價格為16.70美元(相當于每股ADS 33.40美元)。在該10年期限內,公司不得再向劉強東授予額外股權,并且,只有當京東股價達到或超過33.4美元時,劉強東才能將他那部分股權進行套現,以獲得利益。如果以33.4美元的行權價計算,劉強東這些股權的價值為4.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6.95億元。而根據京東現在的股價,如果奶茶妹妹因為劉強東美國事件離婚,在京東這塊什么財產也分不到。
這并不是劉強東的第一次股權獎勵,我們還記得2014年京東上市前夕,京東董事會也決定,一次性獎勵創始人劉強東4%的公司股權,按當時的價格來算,當時這筆期權的價值為6.06億美元,相當于在上市前給了劉強東約37.95億元的薪酬獎勵,這直接導致京東在2014年第一季度大虧37.95億元人民幣。
離岸家族信托設置雙保險
為了實現雙保險,在京東上市前,劉強東還設立了離岸家族信托。
根據人民網報道,在京東IPO前,劉強東通過兩家控股公司持有23.67%股權,屬于婚前財產。到了京東上市的前三天,最后一版的招股書里的說明,劉強東其中一個公司,這個離岸公司Max Smart Limited是通過家族信托持有劉強東所持京東的所有股份,并且劉強東為信托唯一股東,并享有收益權。劉強東后來將未來十年獲得的一次性獎勵期權與其他股權一樣裝入了離岸家族信托之中。此舉則意味著,劉強東股權和期權的所有權都是通過離岸信托持有的。劉強東作為委托人,劉強東和他的家人作為受益人。
至此,劉強東全副身家的財產所有權已與收益權分開,當然,也與婚姻資產隔離了。看到這里,很多人都開始為奶茶妹妹感到不值,如果劉強東在婚姻恩愛期間沒有把奶茶妹妹添加為家族信托的受益人,那么奶茶妹妹在京東這塊真的什么都分不到。
雷軍百億股權激勵碾壓
雖然劉強東的近四十億元股權激勵和27億10年薪酬計劃是高明的大手筆,但是比起最近熱議的雷軍的百億薪酬卻又是小巫見大巫。
小米集團于4月8日公布了上市后首份股東周年大會通告。通告顯示,小米最高一位雇員年薪至少達98.18億元,小米發言人對此透露,該名“百億年薪員工”正是小米董事長雷軍。
根據小米集團次日正式發布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雷軍所獲的薪酬介乎150,000,001港元至15,000,000,000港元,主要為于2018年4月2日向雷軍所控制的實體一次性發行636,596,190股B類普通股(經股份拆細后)以作為其對本公司所作貢獻之回報。
所謂“百億薪酬”實際上是小米向雷軍控制的公司SmarshifshifentMobile Holding Limited發行了約6400萬股B類普通股作為股權激勵,占總股本大約2%,按當時估值情況計算,接近99億元人民幣,并未向其發放現金薪酬。
據悉,小米給雷軍的股權激勵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按照在全球很多互聯網公司和新經濟公司的慣例,公司上市前,董事會對董事長和 CEO 進行股權激勵。
但雷軍的百億薪酬如此之高,是當年劉強東的2.4倍,卻是為何?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京東的上市時的估值是300億美元左右,而小米的估值在700到800億美元,估值上小米是京東的兩倍多,所以對應的股權激勵方案,雷軍也剛好是劉強東的兩倍多。
在2019年1月9日,小米上市滿半年迎來期權解禁的當天,雷軍在對外承諾繼續鎖定公司股票一年的同時,也宣布將他在上市前獲得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與慈善基金用于慈善用途。
除了將部分股權激勵設置捐贈與慈善基金,跟劉強東一樣,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辛苦打拼下來的財產,為家族財富做好傳承計劃,2018年7月,雷軍在小米上市前就已經成立家族信托,管理市值逾4000億元的小米股份。
內陸企業海外上市
多采用離岸家族信托
事實上,《家族辦公室》了解到,以家族信托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在香港并不罕見。香港大多數上市公司的頂層結構一般是控股公司或老板持股的公司,而這些公司一般都以信托的方式去持有。
而內陸的企業家在公司在海外上市,現在大都采用的基本形式為“信托原理+離岸架構”。具備信托的內核,采用目前資本市場的離岸形式,利用VIE等架構,間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并控制內陸經營實體。通過成立離岸信托計劃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普遍被視為科技新貴們打造的家族財富管理和傳承的一種有效手段。
香港某財富管理人士同《家族辦公室》表示,“現在有不少內陸企業家在香港設立離岸家族信托,其主要作用包括滿足海外上市的需求;滿足財富傳承需求;滿足資產隔離需求,避免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財富;也有實現稅收遞延安排。”
[來源:惠裕全球家族智庫(fott-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