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除夕夜,北京中醫醫院發出組建援鄂醫療隊的通知,一時間許多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報名。其中有一條信息格外特別:“千萬別因為我年齡大把我刷下來呀!身體好壞跟年齡關系不大。我耐餓、耐渴、耐困,精力充沛,護理呼吸疾病患者經驗豐富。”發出這條信息的就是蔡衛敏。
蔡衛敏是北京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一名主管護師。2003年,她曾作為北京急救中心朝陽分中心的一員,勇敢面對非典疫情。而今43歲的她再度主動請纓,來到武漢戰“疫”的最前線。
1月27日,接到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的通知,還在上班的蔡衛敏趕緊讓丈夫送來幾件換洗的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不用送我了,回家盯緊兒子,還有5個月就高考了!”此次出征,蔡衛敏最放心不下的是讀高三的兒子。
北京中醫醫院援鄂醫療隊由1名呼吸科醫生、1名重癥醫學科醫生和8名護士組成,蔡衛敏是護理團隊里年齡最大的,擔任副隊長。出發時,護理部主任對蔡衛敏說:“老蔡,這隊孩子我就交給你了,你們一定要平平安安回來。”蔡衛敏暗下決心,一定保護好隊員。
坐在飛機上,看著寂靜的夜空,蔡衛敏一遍遍地問自己,真的準備好了嗎?武漢什么樣?病區什么樣?培訓從何做起……當她回過神時,飛機已經慢慢降落到武漢機場。
蔡衛敏來到武漢后就緊鑼密鼓地給隊員開展“魔鬼式”訓練:穿脫防護用品,戴口罩、帽子、護目鏡,穿隔離衣……10名隊員,依次練習。一個人練,9個人挑問題。“這樣穿不對!”為了糾正隊員們穿防護服時的錯誤操作,伴著她一次次提醒,年輕戰友們的操作越來越熟練。一連四個多小時練習,沒有一個人說煩,說累,說困。第二天,隊員們依舊是不厭其煩地練習。大家知道,只有做好防護,才能更好地抗擊疫情。
作為戰“疫“場上的老隊員,蔡衛敏很快適應了隔離病區的工作。她的隔離衣身前背后都畫著一副笑臉。“我想讓病人看到我時心情能好一點。隔著口罩護目鏡他們看不見我的表情,那就把笑容畫在衣服上吧!”她說。
一走進層層密閉的隔離病房,護士們幾乎沒有坐下的時候。病人多,醫護人員不停地查房、換藥、安撫。由于穿著防護服,沒有辦法上廁所,進入病房前半天,就要斷食斷水,防護服完全不透氣,幾個小時忙下來,蔡衛敏汗流浹背,濕透衣褲,但患者們能看到的,卻一直是她畫在身上的笑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海河醫院是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組建醫療隊入駐海河醫院,在“紅區”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目前海河醫院平穩運行,患者也逐漸出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一病區任思琦作為科室年齡最小的護士,主動請纓,成為馳援天津海河醫院的醫療隊隊員。
2月21日晚接到馳援天津海河醫院的通知,她當晚便抵達。面對新的環境,她拋下對陌生環境的恐懼,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結束第一個班次摘下口罩的時候,看到鏡子里勒滿傷痕的臉,她笑著說:“沒事兒,還是很漂亮的!”在逆行戰“疫”的她充滿自信,她發出了堅定的聲音:“請相信,我們一定勝利凱旋!”
“一定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劉曉亞作為馳援海河醫院的醫療隊員語氣中充滿堅定。
劉曉亞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積極主動遞交請戰書。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奮戰在抗疫一線,夫妻并肩作戰令人感動。
進入“紅區”后,給劉曉亞醫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良好的團隊氛圍。“來自不同醫院的中西醫團隊,在一起協作的非常好,相互鼓勵,也相互認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務。”他說。
山東省博興縣中醫醫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山東省博興縣中醫醫院主治醫師柳華偉作為山東省濱州市支援武漢的唯一中醫人,用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一個中醫人的仁心仁術。
雖然上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下有才上小學的幼子,但面對疫情,他毅然決然報名,“我是黨員,我先去。”
柳華偉到達武漢后被分配到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工作,后來,他被確定為山東省援鄂醫療隊駐漢陽國博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負責每日輪崗入艙,評估病人中藥用藥情況。在繁忙工作之余,柳華偉都抽時間向醫院領導匯報工作情況,交流治療體會。雖然他也惦記著家中的父母和孩子,但在醫院領導面前從不提家中的困難。女兒很懂事,只把對爸爸的想念寫進了作文中:“爸爸身著藍色沖鋒衣,有種勇士的感覺!我做夢夢到爸爸了。”
在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柳華偉帶著兩名護士負責6個單元共120張床位,每日進入隔離病區認真詳細查房,工作近10個小時,一天下來體力付出很大。
“37床胸悶加重、41床發熱持續不退、178床咳嗽加重,請柳醫生看看,他們都要求吃中藥……”護士隨時匯報患者信息。有的患者剛進艙時不愿意吃中藥,但看到服中藥的患者癥狀神奇改善后,他們會主動要求吃中藥。柳華偉給病人看病要舌診和脈診,但穿著嚴密的防護服,隔著容易起霧的護目鏡和面罩,戴著雙層手套,這讓他很不適應,但他耐心問診,詳細采集疾病信息。對于病人用藥后的反應、病情變化,他也及時詢問并調方。柳華偉還特別注意病人的情緒,及時進行心理輔導,鼓勵他們增強信心,以更好的身心狀態與病毒抗爭。他的一個“加油”手勢,讓醫生病人都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柳華偉說:“我們給病人加油也是給自己加油,醫患配合才能盡快戰勝疫情。”
有位老年女性患者特別欣賞柳華偉的診斷和治療,她說:“剛住院時,我心里很害怕,沒想到中醫藥療效這么快、這么好!感謝中醫給了我戰勝病魔的勇氣。”看到患者對中醫藥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柳華偉心里很欣慰。
江蘇省泰州市中醫院
袁慶是江蘇省泰州市中醫院馳援武漢的一名醫護人員,一起來聽聽他的心聲:
3月5日是我來湖北省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第26天,同往常一樣,5點半起床,匆匆吃碗泡面,6點半乘上開往醫院的班車,到達醫院后穿上防護服,進艙開始一天的工作。
剛進入D區查房,一位要出院的患者拉著我的手,豎起了大拇指,要跟我合影。他說:“袁醫生,你不僅治好了我的新冠肺炎,還調好了我的血壓,我們留個電話,明年春天歡迎你到武漢來,我帶您看櫻花,吃武昌魚,真的謝謝你們了!”
看著患者們一天天好轉,陸續出院,我心里非常欣慰。3月8日下午,我所在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休艙,我和其他醫療隊員一起繼續駐守待命。為了患者,為了守護這萬家燈火,我愿意戰斗至疫情的最后一刻。
四川省敘永縣中醫醫院
余洪是四川省敘永縣中醫醫院馳援武漢的一名醫護人員,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心聲:
3月8日,漢陽方艙醫院出口熱鬧起來。39名患者將轉入定點醫院繼續醫治,12名患者通過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符合出院標準,將被送往社區繼續隔離觀察。這是漢陽方艙醫院送走的最后一批患者。
3月9日,這是我們來到武漢的第28天。這些天,在這擁有1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我們所有醫護人員不畏險阻、不懼困難,24小時分班次連軸運轉,人人工作一絲不茍、認真細致。經過不懈努力,我們四川第六批援鄂醫療隊共收治患者近500例,達到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回頭的預期目標,得到患者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都說我們是沖在疫情前沿的逆行者,是英雄!其實,在我們辛苦付出的背后還受到了來自政府、醫院各級領導的無盡囑托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照顧;得到了很多家人、同事、朋友的牽掛和支持。是你們在背后默默付出,給予我們前線人員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支撐。在漢陽方艙醫院正式休艙的特殊時刻,再次對您們鄭重道一聲:謝謝!
休艙后,我們將進入暫行休整,等待下一步安排,高度緊張的身心狀態也可以得到舒緩放松,請大家放心吧,想念你們!
整理自北京中醫醫院微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微信、中國中醫藥報、四川中醫藥微信
編輯: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