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不可說,為什么呢!說都不能說,還怎么去認識呢?歷來宣揚的這種不可知論的人,都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階段,沒有真正去讀懂《道德經》,這阻礙了后人去認識自然的主動性,實在是誤導。人們尚未了解掌握的東西,并不代表就不可以去認識,所以,接下來就來討論一下老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這里的“常”,原為“恒”,是為避諱漢文帝劉恒的名字而改作“常”,這一改,老子這句話就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道可道,非常道。此句的意思應該是,“道是可以表達出來的,不是永恒存在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名是可以命名出來的,不是永恒存在的名 ”。這么一對比,老子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出來了。名是人來給命名的,在沒有人存在的時候,這個名字也就不存在,在人給起了名字之后,才有了名。
所以,名字不是永恒的。以此理相推。道這個名字是人來命名的,在人沒有存在以前,道就根本沒有名字,是人給道起了個名字叫“道”。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
老子這句話的用意是說,道是永恒存在的,這個現實不因為人給道起了個名而改變。人是道生出來的產物。當然,人并不能改變道 ,但可以去認識、遵循道的規律、法則去生存。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來的。
“道”的命名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為人效法遵循大地而生存,大地效法遵循天,天效法遵循著道,道法自然意思是道效法遵循自己本來的面目、樣子,總之,一切都遵循著道。
日月星辰、動物、風、水、草木、呼吸心跳等等一切現象,按照宇宙運動變化的法則,發光、發熱、有動有靜、有生有長有滅,沒有盡頭。這種萬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看不到摸不到、推動萬物生滅的力量或宇宙法則,就是“道 ”。它是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萬物都具備陰、陽,而推動陰陽相互轉化、運動、轉變的力量,就是“道”。
孔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此判斷是依據老子學說而來,孔子曾問道于老子。可以說,這句話是孔子對老子思想的詮釋注解。他的意思,并不是說一陰一陽就是道,真正的涵義是主導萬物從陽轉陰,從陰轉陽,永遠存在于這個過程的力量,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