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一位被稱之為“商界傳奇”的人物,他用了近29年,把曾是一個200平米的蘇寧,做成了現在的世界500強。在這20多年的創業路上,張近東一直本著低調的原則,卻在2017年全年總營收高達4129.51億元,成為僅次于華為的民營三甲之一。
張近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是保守的,我們講穩健實際上就是要飽受的管理和經營,但保守不等于落后,就像一個巨人的腳步,不邁則已,但是邁出去就是震動山河的效果。然而最近蘇寧的動作,完美的詮釋了張近東所說的“巨人的腳步”。
這一步就是邁向新零售,目前蘇寧設計五大行業,即互聯網、零售、地產、物流以及體育,零售是張近東創立蘇寧以來的老本行,地產是趨勢、物流是基于零售的拓展業務、體育即是興趣也是零售行業的一個擴展、而互聯網則是21世紀的大勢。從這五大行業來看,張近東都是一個在“保守”的基礎上,跟上時代的人。而新零售則是21世紀10年代零售行業的變革,同時也是像蘇寧這種綜合性企業必將要走的一條大路。
張近東邁向新零售的開始,是蘇寧的第三次轉型。蘇寧的第一次轉型是在2000年開始的向全國連鎖轉型,第二次轉型是2010年開始的線上運營轉型,而第三次轉型則是布局新零售。前面提到,張近東稱:要邁出震動山河的效果。那么邁向新零售有多震動山河?先來看一組數據,蘇寧邁向新零售的開端是開設“蘇寧小店”,從2017年開始至今,蘇寧小店在這短短不到兩年時間里,開店數量超過4000家,其擁有686萬平米倉儲面積、物流網絡覆蓋全國352個地級市、2908個區縣城市。
如果這不算震動山河的話,那么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應該算了,2019年2月12日,張近東宣布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以及旗下37家門店,這次收購耗資近80億。從企業角度來看,此次收購蘇寧一點都不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這37家門店大多位于一二線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區域,且會員數量超過400萬人,其消費潛力巨大,同時為蘇寧布局新零售,題上“畫龍點睛”之筆。
乍一看,很多網友覺得這并沒有什么,萬達之前一直在“甩包袱”,這次甩掉萬達百貨也毫不奇怪。至于蘇寧收購萬達百貨,只不過是恰巧罷了,恰巧蘇寧要加大布局新零售,恰巧王健林要甩掉萬達百貨這個“包袱”而已。其實這只是表面,蘇寧的心思或者張近東的野心不僅于此。
早在2015年,當時的蘇寧還沒有現在這樣壯大,彼時蘇寧集團與阿里巴巴展開戰列合作關系。在2015年,蘇寧易購的境外子公司,耗資21.46億美元收購了阿里巴巴新增發的2632萬股票。但是從2017年12年開始,蘇寧陸陸續續開始售出阿里股份,到2018年12月底,蘇寧把當時收購阿里的2632萬新股全部賣出,并且凈賺141億元。不過當時收購這2632萬新股耗資21.46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折合人民幣約145億元,相比之下蘇寧似乎虧了4億。
表面上看,張近東出售所有阿里股票是為了止損,其實不然。正所謂商界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阿里巴巴早在2017年就開始大張旗鼓的在鼓搗新零售,比如我們熟知的“盒馬鮮生”,而蘇寧也正是從2017年開始運作“蘇寧小店”,進入新零售行業。那么蘇寧與阿里之間的關系,也從合作伙伴變成了競爭對手。
蘇寧這位對手布局新零售的速度,讓阿里都為之愕然,不到兩年布局了4000家“蘇寧小店”,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已經不分伯仲。此外,線下實體店還有蘇寧汽車超市、蘇寧廣場、蘇寧易購生活廣場、蘇寧易購云店、蘇鮮生、蘇寧紅孩子、蘇寧極物,歐尚、大潤發、卜蜂蓮花合作店等新零售業態。在加上此次用80億收購萬達百貨,蘇寧在新零售行業耗資千億,逐漸布下了“新零售帝國”的大局。
此時,張近東的野心也暴露出來了,從目前蘇寧旗下的新零售企業來看,他將成為阿里新零售強有力的對手。正如張近東所說:不邁則已,邁出去就是震動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