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北京時間24日晚傳來消息,“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申遺成功。西湖為什么要申報世界遺產?作為東方美的符號性景觀,它是如何體現普遍價值?
西湖為何要申遺?
為何要申遺,這大概是1999年提出西湖申遺以來,這輪跨世紀申遺長跑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之一。
保護才是目的,這個觀點一再被強調。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西湖申遺領導小組組長王國平說,西湖申遺的目的是保護西湖、造福后代、讓西湖再活一個2000年。保護西湖始終是西湖的永恒主題。杭州對西湖近8年的綜合保護,涉及生態保護、環境美化、文脈延續、景觀修復、水質治理、建筑整治等多方面內容,對西湖的“東南西北中”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和整治。
杭州市方面表示,杭州將以西湖成功申遺為新的起點,嚴格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自覺遵守世界遺產保護公約,制定執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組織實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規劃》,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為民族和人類保管好西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為子孫后代留下這筆寶貴財富。
西湖的“普遍價值”何在?
申報世界遺產,要求西湖必須具備突出普遍的價值(OUV),即存在的罕見文化和自然價值超越了國家界限,對全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一定意義上說,申報和保護管理世界文化遺產,就是發掘、解說、保護、監測、管理OUV的過程。
《世界遺產大會關于西湖的決議草案及OUV聲明》中指出,自中國唐代起,歷代文學家和畫家留下了無數頌揚西湖美景的詩篇和畫卷。自南宋起,西湖十景就被認定為理想的經典景觀,它們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正如唐宋兩代的文學家和學者所描繪的那樣,西湖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理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園林設計影響深遠,不少地方以湖、堤造型,摹習西湖的“和諧之美”。
具體說來,“西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的承載要素共有六項,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以及依存與融合于其間的景觀格局“兩堤三島”、題名景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跡與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現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色。
世界遺產中的“文化景觀”有何特別?
西湖申遺成功,意味著它成為中國第41個世界遺產,也是第3個獲批“文化景觀類”世界遺產的中國項目。此前,廬山和五臺山分別于1996年、2009年通過審批。
來自國家文物局官網的資料顯示,文化景觀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圣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并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這樣,世界遺產即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中國的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屬此)和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于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觀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