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跨境電商企業通過平臺買賣商品,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辦理收付匯?
答:一般來說,跨境電商企業泛指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但從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角度,無論是通過跨境電商達成貿易的線下企業,還是提供線上服務的交易平臺,乃至提供結算服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按照“誰進口誰付匯、誰出口誰收匯”的原則,均作為企業納入外匯監管。根據達成交易的電商平臺和企業進出口報關主體的不同,在現行法規要求下,企業可通過以下三種模式辦理貿易外匯收支:
(一)線下企業通過境內電商平臺與境外企業達成貿易協議、境內電商平臺負責進出口報關的,應以境內平臺企業名義完成收付匯,線下企業不應自行辦理收付匯。境內平臺企業應選擇銀行而不應選擇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其辦理跨境結算。該模式下,線下企業與境內交易平臺實質是“委托-代理”關系,外匯監管的第一責任對象是平臺企業。
(二)線下企業通過境內或境外電商平臺與境外企業達成貿易協議且自行進出口報關的,應由線下企業自行辦理收付匯,不應通過境內平臺企業代為收付匯。線下企業應選擇銀行而不應選擇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其辦理跨境結算。該模式下,線下企業與傳統外貿企業無異,外匯監管的第一責任對象是線下企業。
(三)線下企業通過境內或境外交易平臺與境外企業達成貿易協議,且通過國際郵包直郵模式完成進出口的,由于沒有相應的報關信息,因此其收付匯一般申報在“122030-貨物貿易-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未納入海關統計的網絡購物”項下。線下企業可以選擇境內支付機構為其辦理跨境收付匯。該模式下,相當于該境內支付機構代替線下企業辦理了涉外收付款資金集中收付業務,需要由支付機構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還原申報。
應特別注意的是,部分線下企業通過在境外支付機構開設虛擬賬戶等形式暫收或暫付貨款,其實質是將境內企業收入存放境外,而現行法規對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實行核準制,因此,線下企業此類操作目前仍需經所屬地外匯局批準后方可實施。
問:作為跨境電商平臺的個人賣家,收到境外匯款超過年度5萬美元額度怎么辦?
答:個人從事跨境電商貿易,應首先登記為個體工商戶或申請成為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之后即可開立外匯結算賬戶。結算賬戶的購匯和結匯均不受年度總額限制,無論金額大小都可憑真實貿易單據辦理。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如選擇通過支付機構收結匯,應由支付機構按規定進行還原申報;如選擇以自身名義進出口,則應由本人辦理跨境收付匯。
應特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可以從事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目前經外匯局批準從事跨境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僅有33家,個人賣家在選擇支付機構時要注意核實。
問:銀行辦理跨境電商收付匯,如何進行盡職審核?
答:銀行應把握好真實性、一致性原則,在業務辦理時履職盡責。首先應詢問企業或個人該筆收付匯對應貨物的通關方式,如屬于國際郵包等無關單的通關方式,可審核訂單合同或其他憑證,并將收付匯申報在“122030-貨物貿易-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未納入海關統計的網絡購物”項下;如該筆收付匯對應的貨物有關單,則需提示企業由報關單所屬方來辦理該筆收付匯業務。對于A類電商企業,銀行還可以根據企業在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等平臺查詢到的銷售訂單、物流運輸等信息,在確認交易真實性的情況下,直接為企業辦理相關收支及結售匯業務,即通過簡化的真實電子信息替代傳統紙質憑證審核。對于個人外匯結算賬戶的收結匯業務,應憑合同及物流公司出具的運輸單據等商業單證辦理。
問:銀行是否可以通過個人儲蓄賬戶辦理個人跨境電商收支業務?如何審核交易的真實性?
答:為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發展,目前存在不具備個人工商戶資格的普通個人從事跨境電商貿易的情況。對此類經常項目項下小額、零星的貿易結售匯,可以憑有效身份證件在個人年度便利化額度內通過個人儲蓄賬戶辦理。
問:支付機構應如何申請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
答:支付機構需要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后,方可試點開辦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支付機構申請“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應符合下述條件:(一)具有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許可業務范圍應包括互聯網支付;(二)近 2年內無重大違反人民幣及外匯管理規定的行為;(三)有完備的組織機構、業務流程及風險管理制度;(四)具備采集并保留交易信息數據的技術條件,并能保障交易的真實性、安全性。
支付機構申請辦理名錄登記,應向注冊地外匯局提交以下材料:(一)書面申請,載明申請人的名稱、注冊地、注冊資本、股權結構、組織機構設置、已開展的支付業務和擬申請開展的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種類及范圍等;(二)業務運營方案,包含業務辦理流程(按業務種類,詳細列明交易、匯兌和支付的完整流程)、客戶實名制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采集報送、系統建設、系統與銀行數據接口、系統應急預案、外匯備付金賬戶管理,以及與所開展業務相對應的風險控制、內部操作規程及合規管理等內容;(三)《支付業務許可證》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副本及復印件;(四)銀行合作協議;(五)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試點業務范圍僅包括服務貿易的支付機構,其開辦試點業務同樣需要申請名錄登記。
問:支付機構客戶可以將自有外匯劃轉給支付機構支付嗎?
答:支付機構在提供跨境外匯支付服務時,允許客戶用人民幣或自有外匯進行支付。客戶向支付機構劃轉外匯時,銀行應要求其提供包含有交易金額、支付機構名稱等信息的網上交易真實性證明材料,經核對支付機構賬戶名稱和金額后辦理,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跨境外匯互聯網支付劃轉”字樣。
問:境外公司要通過境外或者境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境內公司或個人的貨款或因提供服務產生的服務費,是否允許?
答:如果通過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貨款或服務貿易費用,應根據匯發〔2015〕7號文的規定辦理。如果通過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僅作為支付通道,跨境匯款的收款人仍為交易對方本身而非境外支付機構的前提下,按普通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付匯的規定辦理。
問題所說的通過平臺收款,只是交易方式,實質還是境內公司與境外公司的服務費。通過境外平臺收款,意味著資金通過某種途徑跨境支出后到了該平臺,需要判斷該步驟是否合規;通過境內平臺收款,則該境內機構要么為合法的支付機構,要么為代理企業。前者可參照支付機構管理政策,后者實際就是由該代理企業完成跨境支付,銀行在辦理業務時需要按照展業原則審核是否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
問:支付機構集中辦理結售匯及收付匯業務,是否有時間限制?
答:支付機構應在收到資金之日(T)后的第一個工作日(T+1)內完成結售匯業務辦理。外匯局對收付匯業務暫未規定辦理時限,支付機構可按照與商戶的合同規定或經雙方約定的結算周期進行統一收付。
問:我公司剛剛起步做跨境電商,自身還沒有能力做好物流運輸和報關操作,出于成本考慮和資金周轉速度,可不可以由我公司自行收付匯?
答:未來的跨境電商領域行業分工將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各類主體的需求不斷細化、職業化。這有利于降低跨境電商總體成本、提高盈利率,也不可避免地會對“誰進口誰付匯、誰出口誰收匯”的原則帶來挑戰。如果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建議與外匯監管部門加強溝通,雙方共同分析業務模式,選擇最優方案,避免出現因非主觀違規而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