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小蘭和她老公小林突然冷戰(zhàn)了,仔細詢問,原來竟是因為一件“小事”。
結婚三周年,小林一整天都沒有任何表示,小蘭想既然你沒有表示,那我也不能空等,所以就自己安排了。
她定了一場歌舞劇,還選定了一家私房菜館,想給老公一個驚喜。
沒想到,小林知道小蘭后,非常生氣,說小蘭不會持家,他們這個月的貸款還沒還,弄這些有什么意思,不如好好在家吃頓飯。
這下,可是把小蘭徹底惹火了,兩個人先是大吵了一架,然后小蘭直接回了娘家。
兩個人當晚就鬧掰了,小蘭把孩子接回娘家,現(xiàn)在也不愿意見丈夫小林。
當小蘭跟我抱怨說:結婚紀念日不就應該要浪漫嘛,他至于這么小氣嗎。
我給她提了個醒:你想想,小林平時在錢的方面有虧過你嗎?你們對這件事的不同態(tài)度也許跟你們不同的家庭背景有關。
她沉默了許久。
還是比較客觀的表示:
小林父母是那種很本分的工廠職員,一直謹慎辦事,從不多花錢。
而她的父母也許是因為海外留學回來,追求情趣享受浪漫,強調(diào)高質(zhì)量的生活質(zhì)量。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小林和小蘭對婚姻的認識,對夫妻關系的理解,都是被他們原生家庭影響著的,而且會繼續(xù)影響他們的孩子。
小蘭可能會臨摹她父母的教育方式:
外放、不拘小節(jié),浪漫,同樣,小林也會效仿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嚴謹、踏實,本分。
而這兩種模式的沖擊勢必會繼續(xù)給這個家庭帶來不小的矛盾,那如果我們只是以事件沖突來看待,接下來還會有無數(shù)的小矛盾大事件。
事實上,我們最應該做的是:
跳出具體的事件圈子,來觀察,大家為什么會有這種行為和觀念,覺察到本質(zhì),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基本方向。
從心理學上來說的話,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檸檬舉個例子,有兩個人,他們的原生家庭分別是下面兩種:
第一個家庭,爸爸喜歡登山,媽媽喜歡讀書,閑暇時光,一家人會聚在一起歡度時光;不管你做什么,他們都愿意傾聽你的想法,并且給予支持;
第二個家庭,爸爸每天不著家,媽媽天天打牌,每天的話題都是媽媽埋怨爸爸掙錢少沒出息,爸爸嫌棄媽媽不能給家里掙錢,而你想學個吉他,他們雙雙否定,覺得那更是費錢。
如果讓你選擇,你更愿意選擇哪一個家庭呢?
前面說的這兩個人其實是我認識的人。
第一個家庭的孩子你看到她就會覺得很有愛,積極陽光,永遠不怕嘗試。
而第二個家庭的孩子他事業(yè)方面其實很成功,但他過得很辛苦,曾經(jīng)一度抑郁,因為他覺得沒有人理解他。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比較。
所以,聽到現(xiàn)在的你,真的有了解: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給你的人格、你的婚姻以及親子教育等方面,分別帶來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