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總感覺作業特別多,時間緊任務重。
作業很多嗎?明明是你自己得了
拖!延!癥!
1學習方面平時做作業總是一推再推,直到晚上才去完成,假期或者周末則會推到最后一天。
作業表現不積極,做作業應付了事,馬馬虎虎,上課也存在不走心的狀態。
2個人習慣懶散、消極,失去主動性和進取心,無法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3生活方面早上起床要喊三遍,吃飯特別慢,愛做小動作或者看電視,總是最后一個吃完飯。
如果你孩子的表現已經完全中槍……那就必須知道——
1學習負擔重面對各科作業和老師的要求,孩子往往會開始思考人生:這些作業要不要做?背誦能起多少復習作用?想想就覺得不愿意去做,這就導致了拖延。
2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對作業規劃不合理甚至根本不做規劃,這就導致沒有做的作業或沒有完成的任務越積越多。主觀上的逃避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進而作業的也做的馬馬虎虎,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習慣,不愛去思考,不愛看錯題,最終導致成績下降,形成拖延與成績下降的惡性循環。
也許看完原因,你還是不知道如何幫孩子克服拖延癥,沒關系,我來告訴你——
你會發現,孩子并不會拖延所有的事情,而是單單拖延“某些事情”:肯定有一些事情孩子不去拖延,反而很樂意去做。這些事情恰恰是讓孩子比較放松或者孩子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1表揚既然孩子喜歡拖延沒有興趣的事情,那你可以通過表揚讓他重燃興趣。表現出色得到家長的贊美和認可,從而獲得成就感,這也是孩子的學習動力之一。當孩子能夠快速的完成任務時,應該多獎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不拖延”是有意義的。比如按時完成了家庭作業,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受“不拖延”所帶來的好處。
2陪伴陪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計劃,計劃一定要具有即時性。拖延的家長和孩子往往白天制定計劃,晚上宣布計劃失敗,第二天再重新制定計劃,如此惡性循環。
計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計劃的延時性,計劃規定幾點去做什么,那到時間就必須立刻執行。不要光給孩子制定計劃,父母也要參與其中,制定完計劃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按時完成。
3好榜樣首先要找到“傳染源”。家長在治療孩子拖延的同時,也要自問一下自己有沒有拖延癥。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才能給孩子做榜樣。以身作則,永遠是家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眼看就要期末考試了……為了幫助你告別拖延癥,學而思網校特別推出期末免費直播,定時定點,完全免費。
今晚開始到1月2日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一科不少
現在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 學而思網校官方服務號
回復【 期末考試 】
馬上開始
本文為品牌廣告信息,解釋權歸品牌方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