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的雕師,先得是一位白描畫師;我們都知道,雕師在創作玉雕作品的時候要結合原料特性,先起草思路,打好底稿;隨著胚子的成型,再完善補充草稿,這期間可能要在胚子上畫好幾遍;那么雕師們所用白描畫法您了解多少呢?
白描畫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形式,我國古代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線描,又稱自描。它是運用線條的濃淡,粗細、方圓、轉折變化和用筆的輕重、快慢、提按、頓挫等藝術手法,來描繪物體的結構、質量感、空間感,并采用聚散、疏密、虛實、強弱等線描形式因素獲得形神,從而傳達作者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
白描,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種既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學習中國人物畫重要的基礎。如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我國最早的帛畫,即以白描畫法表現,早期的白描畫,其線描技法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為主,到了唐朝吳道子,才能把白描線條發展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能生動的表現衣褶的動感與厚度感。北宋畫家李公麟可稱是白描畫法的代表性人物,李公麟的《維摩演教圖》把線條的特色,發揮到最完美的境界。
白描特點
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題
白描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也不用曲筆或陪襯,但要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和情態。
不求細致,只求傳神
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而須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做到既省儉,又傳神。須要注意的是切忌用“油滑”之調和“八股”之腔,因為根底淺薄的“油滑”與言之無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
不尚華麗、務求樸實
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發的是真實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讀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