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有不少描寫燈火的詩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燈是光明的身影,
吉祥的背影,幸福的剪影,
更是古代人民生活的歷史縮影。
中國古代燈具文化源遠流長,
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燈具,
它們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種類繁多。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古代燈藝,感受中國人的匠心獨運!
【古燈中的國寶級神品】
每個時代的燈具,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標志,是藝術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結晶。人類自掌握人工取火的方式,燃起的第一堆篝火,其實就是人類制作的第一盞燈。從那時開始,古人對燈的精益求精就一直沒有停止。
下面這些古燈中的國寶級神品,從造型到工藝,再到結構,細細看來,不禁叫人感嘆,神乎其神!
漢代十二連枝青銅燈
漢代十二連枝青銅燈 高97 cm
連枝燈,又稱多枝燈、樹形燈,是古代燈具中最繁復的一種立燈。其造型特色就是在燈柱上有規律地分層伸出多枚燈盞,數量從三個到二十九個不等。多個燈盞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又不陷于死板,整個燈就如一顆繁茂的大樹。
上面這盞十三盞銅連枝燈,造型如同招財樹,十分美麗,單單是盞未點亮的燈,已經如此搖曳生姿。試想將燈逐層點燃時,將是何等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東漢十三盞銅連枝燈
東漢(公元25-220年)十三盞銅連枝燈 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 高146厘米,寬66厘米 燈座為倒置喇叭形,座面有十瑞獸紋和云氣紋。燈呈樹形,主干分為三段。
想象,火光一點點在黑暗中跳躍起來,如夢如幻,等燈全部點燃后,更是金枝秀華,交錯生輝,“火樹銀花”這一詞用到這兒,絕對不是夸張。也難怪梁朝王筠《詠燈擎詩》言:“百華耀九枝,鳴鶴映冰池。末光本內照,丹花復外垂”,連枝燈的華美之態,足可見古人造燈技藝之高超!
戰國中山十五連枝燈
戰國中山十五連枝燈 高82.9厘米、座徑26厘米,重13.85公斤
上面這盞燈,造型上絕對是精美至極。它由燈座和七節燈架構成,主燈柱似茂盛的大樹的樹干,從下至上共分出十五枝,各枝頭各頂一盞燈盤。燈柱分大小八節,榫口各不相同,安裝起來方便而穩固。
五猴嬉戲
猴子細節
此燈上端有一螭龍盤繞,下面有五只猿猴在燈枝上嬉戲,猿猴有的在四肢并用向上攀爬;有的蹲踞在枝條上;有的在單手攀枝,全身懸空向下討食,形象生動,活潑可愛。
小鳥細節
燈座細節
樹下有二裸身人,一手托食物,一手向上拋食戲猴,燈座由三虎承托,虎口銜環,燈座上鏤雕夔龍紋。鳥、猴、人、虎造型活潑,情態各異,與燈樹動靜對比,使整座燈妙趣橫生,富有濃厚的山林情趣。
人物細節
東漢人形吊燈
再看看下面這個吊燈,它由燈盤、貯油箱和懸鏈三個部分組成。扁圓形的是燈盤,伸托燈盤的裸體小人是一個貯油箱,燈釬旁有小口,當燈盤中燈油過多時,燈油就會由這個小口回流到小人體內貯油箱。三條銅鏈分別系住裸人的雙肩和臀部,長度和位置恰到好處,使吊燈處于平衡狀態。
東漢人形吊燈 高29厘米 燈長28厘米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仔細觀察上面這盞吊燈,制燈匠人還做了精密的布置,燈蓋與燈盤不在同一條垂直線上,所以,燈蓋不會直接受到燃煙的熏染。另外三條吊鏈不與燈盤相連,所以當燈火燃起時,吊鏈不會檔光而產生投影,照明效果更好,這樣精妙的整體設計,實在讓后世人大為贊嘆!
戰國齊人形銅燈
戰國齊人形銅燈 現藏國家博物館
上面這盞銅燈擎燈侍者兩手舉高低不一,所以左右兩個燈盤上下錯落,彎曲燈柄使兩個燈盤拉開距離的同時,又增強了燈體的支撐力和穩定性,整體造型頗見匠心。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
西漢 彩繪雁魚銅燈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上面這盞彩繪雁魚銅燈,就被認為是將實用功能、優美造型、科學的環保理念有機融合的代表作之一。整盞燈由雁首頸(連魚)、雁體、燈盤、燈罩4部分套合而成,燈罩設計為兩片弧形板,可左右轉動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亮度。
魚和大雁的身體都是空心的,點燃燈油或白蠟后產生的油煙被燈罩擋住,不能亂飛,只能向上進入雁和魚的體內。此外,雁魚燈的4個部分均可自由拆裝,以便揩拭和清理煙塵。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一想到這是幾千年前古人的設計,就覺得難以置信!
【中國風燈具大全】
掐絲琺瑯描金山水樓閣圖燈
中國燈藝博大精深,不僅技藝高超精湛,種類也紛繁多樣,數不盡數,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古代燈具種類大全,各位大可一飽眼福!
按材質分
古燈所用材質很多,早期的有青銅燈、陶燈、石燈;隨后又有鐵燈、木燈、竹燈、玉燈、錫燈、鎏金燈、鍍銀燈;近代又有玻璃燈、合金的燈。戰國古燈材質多為陶質、石質;漢代多為青銅、陶;唐宋瓷質居多;明清古燈上開始出現青花;清末民初開始出現受國外影響的玻璃燈。
錫 燈
清 錫制鹿托寶瓶燭臺
陶 燈
明或更早 彩繪灰陶瑞獸燭臺
鎏金燈
玉石燈
木 燈
清 紅木宮燈
銅 燈
戰國青銅鳥盤燈 通高47.5cm 口徑57cm
玻璃燈
瓷 燈
銀 燈
景泰藍燈
按造型分
古代燈具,造型各異,形態多樣,漢代的等多動物造型,比較活潑,可見當時民間生活氛圍寬松;唐代的燈則雕飾華貴,更帶有濃郁的異域文化特征,表明當時社會經濟的興盛及對外交流;明清之際,切合時代風尚,把青花、粉彩繪畫,引入到燈具裝飾中……
豆形燈
戰國玉勾連云紋燈 通高12.8厘米 燈盤徑10.2厘米 材質為新疆和田青玉 故宮博物院藏。
滿城 漢墓出土西漢”椒林名堂“銘青銅豆形燈
器皿形燈
清雍正 御制金胎畫琺瑯丹鳳呈祥執壺燭燈
清 廣彩花瓶燭燈
人物形燈
晚清至民國 銅胎掐絲琺瑯「胡人騎羊」燭臺
動物形燈
清 碧玉一甲一名燭燈
多枝燈形燈
多枝燈
幾乎每個時期的燈具,都有各自特點和代表器物,總的趨勢是越做越精巧、越用越美觀、越來越實用。把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燈具成為了一件藝術品,這便是中國人造燈的美學!
作為一種生活器具,
燈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學思想
與高超的科技水平,
見證了幾千年間的社會面貌,
顯示了祖輩們高超技藝,
也為后輩們燃起了,
一盞盞勇于創新的不滅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