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式
1、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凝神靜氣;
2、兩手貼褲縫,慢慢轉動手腕,掌心向后外翻,重復三次。
第一式 雙手插頂利三焦
1、雙手從兩側抬起,水平伸直,手掌豎直向上,掌心向外撐,拉伸手部、肩部經絡;
3、兩只手掌在頭頂上掌背貼合,向上插;
4、手臂從兩側回落,落至水平時停頓,手掌、肩部呈直線狀,隨后手掌下扣;
5、手掌回扣后,繼續下落,在中焦匯合。
第二式 手足前后固腎腰
1、兩手并掌,向斜前方插掌;
2、兩臂展開,向后回撥;
3、躬身向前,兩臂拉至身后,兩掌并掌
4、并掌順著腰背上拉;
5、兩掌分開,貼著腰背往下按,隨后兩手還原至胸前并掌。
第三式 調理脾膚需單舉
1、兩腳馬步姿勢站立,兩手握固;
2、握固的雙手變掌,一手上推,一手下按,同時一條腿下壓呈側弓箭步姿勢;
3、兩掌上舉下按至最高最低位置,停頓,隨機回翻,縱向來看,兩掌掌心相對;(這招和第一式雙臂回落時,雙掌回扣的感覺很相似)
4、兩手回復成握固狀。準備另外一邊的動作。
第四式 左肝右肺如射雕
1、承接第三式,一只手握固,一只手像捋胡須一樣,從面前弧形劃過,直到向前伸直;
2、握固的一只手像張弓搭箭一般,先上前,再用力后拉;
3、前伸的手掌用力外翻,就像真的鍵一般射了出去,這是這一招的“神”所在,隨后兩手甩動一圈,回復成握固姿勢。
第五式 回頭望足去心疾
1、身體轉動,一只手像捋胡須一般,從胸前向下再向上、弧形劃過;
2、如圖,畫弧劃動的手臂伸直,另一只手也順著腰腿方向伸直,兩臂與身體盡量成一條直線;
3、身體與手臂伸直后,停頓,兩只手掌回翻,隨后回復成握固姿勢。
第六式 五勞七傷向后瞧
1、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交叉下壓;
2、雙腳不動,轉身往后瞧。(最后瞧的那一眼很關鍵,無意且有神)
第七式 鳳凰展翅周身力
1、兩手握固,向一側伸出;
2、雙手周身畫圈甩動,轉3圈;
3、第3圈舉過頭頂時暫停,后側的手臂繼續下落,與腰成直線;
4、彎腰下壓,手臂也隨著下探,重復三次。
第八式 兩足頓頓飲嗜消
1、雙手交叉下按,墊腳;
2、墊腳下落,再次墊腳下落,第三次墊腳三次下落,以上為一遍。
收功
1、類似于呼吸吐納的經典動作,緩緩吸氣抬手,慢慢呼氣兩手貼著胸前向下。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上張道爺視頻截圖,無商業用途,純粹為了分享,若有侵犯某位師兄權益,請告知,及時做刪除處理。)
說在最后的話,原本練習《八部金剛功》只要多跟著張道爺的視頻跟著練就好,但張道爺的動作的確有點快,將一些主要的動作用文字表達出來,方便整體記憶。而且之前也看過某些科學報道,在我們的社會,的確存在有些人,他們在看書或者聽書時,腦海中是沒有畫面感的,只有簡單的文字排列,或許用文字的形式講述功法,也是給這些朋友的便利。
還有就是,張道爺也講過,不論練功還是靜坐,不要刻意的去引氣導氣,胡亂練氣練出來的毛病神仙也救不了,所以大家在練習《八部金剛功》時,只要平心靜氣,順其自然就好,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