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常患有慢性病,需要同時使用多種藥物,面臨更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多是缺乏判斷引起的。以下用藥建議和禁忌,老人尤其需要注意。
老人是非法銷售各種偽劣假冒藥品的主要對象。建議從正規醫院、藥店選購藥品,不僅質量有保障,還有專業的醫生和藥師提供指導。若從網絡購藥,老人最好請子女幫忙,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網站找合法的網上藥店購買。不要相信在街頭兜售或到家里傳銷的所謂藥品和保健品,也不要通過電話和健康講座買藥。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各種藥品宣傳廣告形式多樣,不易分辨真偽。老人選擇藥品時,最好咨詢正規的醫生和藥師。現在許多醫院藥房設有免費的用藥咨詢窗口,藥店有執業藥師,可以向他們咨詢。不要輕信廣告宣傳,未經醫生診斷就隨意買藥服用。
老人常有一人多病的情況,需同時服多種藥,可能產生相互作用,降低藥效、增強毒性、甚至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建議老人最好將服用的藥記錄在本子上,列出藥品名稱、用法用量、服藥時間等。這樣一能避免多服、漏服、誤服,二能在就診時將用藥記錄帶給醫生看,以便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用藥,以免醫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出不適當的處方。
用藥依從性對老人慢性病的治療非常重要。依從性也稱順應性,是指患者用藥、飲食和運動等行為與醫務人員建議相符的程度。
好的依從性就是按照醫生和藥師的指導服藥。當老人看到別人用某種藥物療效很好,或聽到親朋好友推薦某種治療方法時,一定不要簡單照搬他人經驗。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先咨詢醫生和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藥品說明書和外包裝上的信息是很好的用藥指導,買藥后不要將藥品的外包裝和說明書隨意丟棄。老人應養成用藥前細讀說明書的習慣,重點看藥品名稱、劑量規格、用法用量、適應證(治什么病)、禁忌證(什么病癥不能用),以及用藥后可能會發生哪些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藥品應存放在什么地方。藥品包裝盒上主要看有效期,以防藥品過期失效。
按時按量用藥是保障慢性病藥物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用藥的時間長短和劑量大小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決定的,藥物的療效取決于它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時間的濃度水平,太低達不到療效,太高易發生毒副作用。時斷時續服藥,漏服后擅自加服可能造成藥物在血液中濃度大幅波動。不要誤認為劑量大病就好得快,隨意加量,也不要病情稍有好轉,就減量或停藥。老人記憶力減退,建議做用藥提醒或記錄,或用分裝藥盒防止漏服。
隨著老人生理機能漸衰,藥物在機體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與年輕時不同,且老人用藥品種多,時間長,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建議定期到醫院隨診復查,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長期用藥的老年慢病患者,一般建議每3~6月復查一次。不良反應是藥物與生俱來的固有屬性,要正確看待,請醫生和藥師幫助評價,不要看到說明書中羅列的不良反應多就拒絕用藥或自行停藥。
老人在較長時間外出前,應做好預防“意外”的充足準備,可以帶適量的暈車藥、外傷藥、感冒藥等。有慢性病的老人還應備些特殊的急救藥品,如心腦血管病患者隨身帶硝酸甘油含片,哮喘患者隨身帶哮喘氣霧劑等。建議老人外出時隨身攜帶一張“急救卡”,注明姓名、住址、親屬電話、所患疾病、急救藥存放位置、使用說明等。萬一突發疾病,路人可根據急救卡的信息實施救助。
家庭藥箱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期管理,建議每3個月檢查整理一次。整理家庭藥箱有“三部曲”:一是挑出過期藥。過期藥品不僅藥效降低,延誤病情,還可能發生嚴重的毒副作用。二是整理散裝藥。打開包裝卻沒吃完的藥片或膠囊,如果有效期不明確,或通過觀察性狀,發現變質,就要棄用。三是根據需要添置新的藥品。
親屬要經常關心家里老人的用藥情況,特別是對于記憶力或視力較差、獨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防止誤服、漏服、重服等現象的發生。家人要幫助老人建立用藥檔案和記錄,督促老人按時按量用藥,觀察老人用藥后的反應和病情的發展情況,定期整理藥箱。此外,關心也要科學適當。不要隨意為老人購買各種補藥和補品,盲目濫補,可能將孝心變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