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軍
安興軍,1950年出生,號秦魯居士,山東人。沉醉墨海40余載。現任中華書畫協會副主席,
【兼任】
中華書畫協會西北分會主席
陜西省慈善聯合會名譽會長
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中國藝術鑒定委員會理事
國家注冊書畫類字痕筌定教授
英才網特聘書畫顧問
陜西省紫藤園珍寶博物館名譽館長
中國一筆雙勾書畫協會顧問
【藝術經歷】
2010年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協會祝賀故宮博物院建院85周年、紫金城落成590周年、太和邀約2010故宮中秋招待會特邀嘉賓。
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特邀書法家。是唯一一位在世園會閉幕式演出《夢尋》中以書法向世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書法家。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旅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展示活動中被評為:金獎。同時獲得有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親筆簽名的榮譽證書。并且被評委會一致推薦成為并被授予影響世界的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名家榮譽稱號。
2014年11月18日書法作品,經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協會、中國迎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展組委會等五個主辦單位聯合認定,其作品在中國迎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中國當代書畫展活動中被評為金獎,并被授予2014年北京APEC峰會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名家榮譽稱號,并多次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及陜西省慈善協會表彰。
多幅作品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海內外華僑、故宮博物院、省文獻資料是收藏。其中"物華天寶″、"天涯共此時"、"云海松濤″、"天涯若比鄰"作品被烏干達、蘇丹、烏茲別克斯坦、印度等國家收藏。被譽為最具投資價值的書法家。其作品及人物傳記被國內外各大媒體多次報道、刊發。
鐘情筆墨半生緣,浮沉千古問東流——訪著名書法家安興軍
著名書法家安興軍
他,生于山東,長在長安,齊魯大地給了他生命,三秦大地哺育他成長。在書畫旅途中他選擇歸隱深處,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秦魯居士則是他對自己藝術歸宿最好的詮釋,他就是著名書法家安興軍。
尋著淡淡的墨香,筆者來到他的工作室。踏入屋內,一股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寬敞明亮的客廳放松著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淡黃色的地板散發出柔和的光線,溫馨且安逸。環視四周,房間內到處都是他的作品。有的已經裝裱好安靜地掛在墻上,有的在地板上鋪開,墨跡還未干透;有的卷起插在畫缸中。筆者不禁疑問,這樣一位對于藝術如此癡迷的人究竟會是什么樣子?
稍等片刻安興軍便風塵仆仆地進來了。初次見面,他雖年過半百,但其身形矯健,意氣風發,神色隨和,讓人倍感親切。安興軍囑咐愛人為我們泡茶:溫壺,白鶴沐浴,熏洗仙顏,游山玩水,動作一氣呵成。一會兒,一杯清香四溢的鐵觀音便端在手中,我們的談話便在茶香氤氳的會客廳中進行了。
1950年出生的安興軍從小就喜歡毛筆,或許這便注定了他與書法藝術的不解之緣。“別人用鉛筆寫字,可是我卻很喜歡筆觸柔軟細膩的毛筆,那個時候總覺得由衷的就是喜歡,也說不出來個一二,只是喜歡。”在回憶最初的筆墨情緣時,安興軍對筆者說道。于是在那個匆忙的年代,毛筆變成了他的符號和標簽。跟安興軍親近的人都知道,只要是毛筆的書信肯定就是他寫的,所有需要毛筆的場合也都少不了他。就在這種幾乎成天與毛筆在一起的生活中,安興軍的書法生涯拉開了序幕,而真正的熱愛始于他的青年時代。
那時在西安當兵的他,每天出操,拉練,政治學習一項都不能少,直到晚餐結束戰士們才允許有屬于自己的時間。軍人的生活清苦,枯燥,但是這并不能削減安興軍對于書法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他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堅持研習書法,在戰友眼中,他幾近瘋狂。“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磨練我的意志。”談及此處,安興軍感慨萬千。幾十年過去了,雖然安興軍如今淡然的幾句話帶過,但是筆者能深刻感受到他這期間的辛酸與不易。就在這種接近“擠”時間的練字過程中,部隊的生活悄然度過。
“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安興軍在平日的書法研習中總結出的獨到見解。可見書法并不只是興趣那么簡單,興趣的產生可能只是一時,但是將興趣轉化為生活必需品就需要極度的熱愛和愚公移山般的耐性。安興軍便是這“愚公”。
80年代,轉業后的安興軍離開了部隊。為了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安興軍不得不暫時放下自己的摯愛,為了生計忙于奔波。可是無論再怎么辛苦,他內心對于書法藝術虔誠的追隨一直并沒有停歇。直到他參加了樂石藝術學校,安興軍對于書法藝術顯示出來的天賦和機敏才充分的被挖掘出來。在學校的系統書法學習讓安興軍明白了學無止境的含義,他拜師,寫帖,臨寫過王羲之,王獻之,張旭,顏真卿,蘇軾等書法名家的作品,堅持不懈,一寫就是十余載春秋。“字帖就是一面鏡子,讓你看清楚真實的自己。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從開始的否定自己,到發現自己,再否定再發現,反復循環,在矛盾中不斷前進,不斷進步,并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安興軍說到這里,仿佛陷入了沉思。臨帖是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必修的課程,這個過程漫長且單調。但它卻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安興軍認識自己,臥薪嘗膽的旅途。
安興軍對書法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要寫出字的精、氣、神,同時這也是中華文字的魅力所在。字亦如人,性格迥異,其含義更為重要。陰柔之字不能寫出陽剛之氣,溫婉之字也不能寫的過于霸氣。安興軍的字強調“風骨”二字。“漢字,任何人都可以書寫,但其中不乏有大家,名家,正式由于這些人寫出了字的風骨,賦予了它更深層次的含義。”對于漢子的書寫他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安興軍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他的“佛”字。它不僅是一個二次元的漢字那么簡單,安興軍將自己對于禪道的頓悟融入“佛”中,由內而外的將感情寄予字中。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灑脫豪放,騰達自如,不拘一格卻又構架清晰。在抬筆之前,他已了然于胸。筆姿疾徐相間,運筆剛柔相濟,隨著筆墨的起伏流轉,佛家的修行之道便彰顯其中。
安興軍平日除了苦心研習書法,也經常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向世人彰顯中華書法藝術的精髓與韻味。2011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安興軍被邀在現場為中外友人揮毫潑墨展現書法技藝。世園會閉幕式上,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讓世界感受到了西安這座古城濃厚的文化意蘊。安興軍說:“我要以中國長安的視角,陜西文人的情懷告訴全世界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除此以外,安興軍的作品在2012年倫敦奧員會運動之旅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展覽活動中被評為金獎。對于如此多的沉甸甸的榮譽,而安興軍卻很淡然,他對筆者說道:“獎杯,證書不能代表什么,我只是做了我認為正確的事情,得到大家的認可,最重要的是我熱愛這個事業。”
除了經常被邀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外,安興軍還是一個滿懷愛心的慈善家。5.12汶川地震后,他第一時間在西安鐘鼓樓廣場舉行義賣活動,只要是有愛心人士前來購買,他都會用自己的滿腔愛心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為災區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玉樹的災難也曾使安興軍感到焦急難過,他主動參與陜西省慈善協會組織的賑災義賣,其38幅作品全部被收藏,所得善款全部捐出。提到此處,安興軍的臉上都會露出自豪的神情,隨后轉為凝重。“面對那么多無助的孩子和那么多受災群眾,我心痛啊!但是我可以做的就是盡我之力去幫助他們,或許對他們來講,也只是杯水車薪。今后在慈善方面我定會盡我所能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其實他的內心五味雜陳,既為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也在為未來的慈善事業憧憬。
現任,中華書畫協會副主席兼任西北分會主席、陜西省慈善聯合會名譽會長、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中國藝術鑒定委員會理事、國家注冊書畫類字痕鑒定教授、英才網特聘書畫顧問、陜西省紫藤園珍寶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一筆雙勾書畫協會顧問。
和藹才是他的秉性。四十多年來,他從探求書法藝術的奧秘到將書法興趣變成畢生的熱愛,將弘揚中國書法藝術視為己任。在筆者的追問下,安興軍堅定地說:“我如此熱愛書法藝術,最終是為了將中國的國粹充實壯大,并把它弘揚出去,讓全世界了解、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
時間的流逝增加的只是歲月的年輪,唯一沒有改變的卻是安興軍的率真與豪邁。他猶如一杯濃茶,茶香氤氳過后沉淀下來的便是精華與厚重的底蘊。在一幅幅藝術與感悟交織的書法作品中,筆者看到了安興軍近四十余載的風雨歷程,時而磅礴,時而平緩,在思想的盡頭我們看到的只有豁達、沉穩與灑脫。
舒雅歸真見佛心,又如云龍躍天庭;書海無塵更絕塵,懷遠鴻運現筆芯!《安興軍書法觀感》邂逅有感,贈安老師
[贊安老師書法]飲飽墨池吸長虹,腕運氣韻峰嵯峨。筆走龍蛇游蒼極,萬千大象形天地。滿裝道義乾坤醉,日月星海憫人倫。李明可一
《云中鶴》――拜讀秦魯居士鶴翁安興軍安師大作有感
筆走龍形鶴翔天
墨似流瀑群峰澗
紙上琴聲瑟瑟飄
硯海云涌現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