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穴位上可治到腰,下可治到腳俗話說:“...
這個穴位上可治到腰,下可治到腳
俗話說:“腰痛必治臀,息事又寧人”
而不論是提到臀部中的臀大肌、臀小肌、梨狀肌,還是臀肌筋膜、坐骨神經、閉孔內肌與上下孖肌,都不能避開這個的穴位—環跳穴。
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穴近髖關節。故又稱髖骨、環谷、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
環跳穴,位于臀部,主下肢動作,指下肢屈膝屈髖環曲跳躍時。足跟可觸及此穴,故名。同時經此穴治療可使下肢疾病好轉,做環曲跳躍運動。
穴位側臥取法:在大轉子隆突點與臀裂上端的連線上,當其內2/3與外1/3處,即大轉子的后上方;或當大轉子,骼峭與坐骨結節三角區的中央。
【取穴方法】取側臥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關節橫紋按在股骨大轉子上,拇指指脊柱,當拇指尖處,按壓有酸脹感。
而臨床應用環跳穴最廣泛的兩個主治病癥:就是腰胯疼痛和下肢萎靡。
1,腰胯疼痛:很多患者描述的腰痛位置,如果讓他準確得圈出畫出,很多都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嚴格來講已經不是“腰”,反而更近于“臀”;
2,下肢萎靡:坐骨神經在向下肢后方行進之前,剛好要從梨狀肌下孔穿出,所以梨狀肌如果張力異常,就非常之容易卡壓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萎痹”的癥狀
環跳穴向下則投影在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連線中點稍內側。坐骨神經的內側有股后皮神經、臀下神經,血管及陰部神經、血管等。一旦神經遭到壓迫,則極其可能引起下肢萎靡
。神經下方的閉孔內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叢的肌支支配。
環跳穴應用配伍應用:環跳穴配合其它穴位一起按揉、針灸有不同的作用:
配殷門、陽陵泉穴、委中穴、昆侖穴,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經痛。
配居髎、委中、懸鐘,有祛風除溫散寒的作用,主治風寒濕痹證。
配風池穴、曲池穴,有祛風活血止癢的作用,主治遍身風疹。
關注
@張建福大夫,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相關知識,任何骨科疾病方面的問題,想了解,都可以問我,我愿和您一起守護健康!
#中醫##腰胯疼痛##坐骨神經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