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一腸道菌群重建案例,患者38歲,女性,病程4年左右,南方人,身高163,體重65公斤,10月檢查空腹血糖9,開始服用二甲雙胍,效果不明顯,空腹血糖8左右,餐后血糖14左右,睡前血糖9左右。經過咨詢,決定采用腸道菌群重建療法來改善血糖,2021年1月14日開始,到現在兩周,睡前血糖6-6.5左右,空腹血糖6.1-6.5左右,減少用藥與體重,效果顯著。
一、病例分析
1.年輕 病人非常年輕,而且屬于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恢復希望比較大;
2.活動量不足病人從事工作的體力活動少,日常運動一般,每天活動量不夠;
3.超重身高163,體重65公斤,BMI24.5,超重,會增加炎癥因子,但也說明胰島功能還可以;
4.有腸道菌群紊亂癥狀有慢性腹瀉等癥狀,說明腸道菌群紊亂,不太健康。
5.有其他代謝異常血脂、尿酸也偏高,說明代謝功能總體不太好
因為病人有超重、腸道菌群紊亂、代謝功能異常,符合代謝性炎癥綜合征的表現,可以進行腸道菌群重建療法。
二、腸道菌群重建的機制
腸道菌群重建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胡仁明教授的代謝性炎癥綜合征理論,說明2型糖尿病與慢性炎癥密切相關,內臟脂肪超標與腸道菌群紊亂是炎癥重要來源,通過改善炎癥因子,血糖自然可以控制。因此,腸道菌群重建療法通過服用腸道菌群干預劑來調節腸道菌群、有氧運動來改善內臟脂肪,雙管齊下,減少炎癥因子,顯著改善血糖。
三、腸道菌群重建主要內容
1、服用黃連素減少有害菌;
2、服用專門的腸道菌群調節劑,改善腸道菌群,促進益生菌生長,減少有害菌發育;
3、個性化運動指導,減少內臟脂肪,增加肌肉。
四、案例病人的兩周效果
1.顯著改善血糖重建后血糖在6-6.5,比重建前顯著改善,效果顯著;
2.減少體重
3.減少用藥
因此,糖尿病人控制血糖要多種方法,減少炎癥因子是關鍵,要堅持健康飲食多運動,不要過分依賴藥物。另外,不要只看血糖,血脂等等致炎效果遠遠大于血糖本身。
腸道益生菌有哪些
腸道益生菌有很多。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酪酸梭菌、酵母菌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由以上微生物組成的功能較為強大的復合活性菌。
1.乳酸菌能促進胃腸對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其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可以降低腸道的pH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減少致癌物質形成。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腸道益生菌,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繁殖,同時減少毒素產生保護肝臟。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2.雙歧桿菌能使腸道維持在一個偏酸的環境中,抑制腸內有害菌的繁殖同時防止體外致病菌進入,還可以抑制腐敗菌生長,減少致癌物質產生。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有害物質,預防和治療腹瀉防止便秘發生,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療。可合成維生素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使其具有一定的監視功能具有抗腫瘤的作用。除外雙歧桿菌還能降血脂促進嬰幼兒的腦部發育。
3.乳酸梭菌能夠產生丁酸。丁酸有抑制有害菌和腐敗菌生長促進益生菌繁殖修復腸黏膜作用,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繁殖。乳酸梭菌還能產生益生元,為益生菌生長提供營養。
4.酵母菌有調節血糖改善便秘的作用。作為一種抗氧化物質,酵母菌可以保護肝臟,有美容護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