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陽氣不能溫養心臟,血氣凝聚,體內陰寒導致心脈收縮,氣血不利,又因痰濕困阻(高血脂),故真心痛頻發,正與《內經》所云“寒則血行遲而少”相合。
葉天士久病導致病邪入經絡深處學說認為,氣血推行不利,血絡之中必有瘀凝,導致病氣纏延難以去掉,應當疏通其絡而病氣才可盡。本方我是借鑒古代五大名家,參考大家之長所用。療效甚好。
滑伯仁用補劑每參人活血通經之品,史載之多用三棱、莪術。
王清任復用桃仁、紅花,皆治絡之謂。痰瘀同源之說,源于武威漢簡,至《諸病源候論》首次闡明瘀血化痰的病理過程。
朱丹溪則倡言“痰夾瘀血遂成窠囊”。
王清任發明益氣活血之補陽還五湯。
祝昧菊擅用附子溫通陽氣,氣陽旺盛則血行有力。
古為今用而推陳出新?!母喾疥愐?,全方不以補益為著眼點,剿撫兼施,匯溫陽益氣、活血理氣、運脾祛痰于一爐。
患者,男,75歲。有冠心病15年。胸痛有很多年了,心痛頻作,檢查有冠心病、血脂異常,夜晚難以入睡,脈沉細結代,舌淡苔薄,唇紫。后來因為他要出遠門,治療就以膏代煎,治病要治本,所以根據此病的基礎,固本清源,以達到去病延年。
藥用:野山參 (另煎沖),淡附片 ,川桂枝 ,柴胡,赤白芍藥 ,當歸 川芎 炒枳殼 桔梗 懷牛膝 紅花,大生地 桃仁 ,生甘草 生蒲黃 ,醋靈脂 ,炙乳沒 ,延胡索 煨金鈴 蘇木 ,降香 ,九香蟲 ,黃芪.紫丹參 ,血竭 (研沖收膏),制香附 天臺烏藥 ,法半夏 ,小青皮 ,茯苓 ,廣郁金 百合 炙遠志 酸棗仁 ,靈磁石,全栝蔞 干薤白 ,木香 ,蒼白術 。
上味共煎濃汁,文火熬糊,再入鹿角膠 麥芽糖 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沖飲一匙。
溫陽益氣法重用附子、桂枝、野山參、鹿角膠,活血通脈則選血府逐瘀湯全方加味,理氣祛痰倚仗二陳、蔞薤及諸香藥,并用蒼白二術以運脾杜絕痰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