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 人們對“冠心病”已經非常熟悉了。這種熟悉是建立在患病者人數眾多基礎之上的, 大家經常念叨, 傳播的范圍廣泛, 漸漸也就耳熟能詳了。因其是慢性病, 需要長期服藥, 所以患者往往久病成醫, 對服用什么藥物、什么時間服用、服用的量是多少甚至什么情況下需要做手術等等, 都了如指掌, 有的甚至比醫生還內行。這當然很好, 這對冠心病的自我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不過, 許多人畢竟不是學醫的, 對用藥治病事宜僅停留在表面, 往往只憑經驗辦事而不能深究其源, 故“書到用時方恨少”, 有時就略顯不足了。于是本刊努力搜羅相關知識, 盡最大力量把這些問題講深講透, 爭取讓您看完了本文后, 對從前的知識有所更新, 在冠心病的保健護理方面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從而向著防治冠心病的更高層次邁進。這是本刊的心愿。好,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冠心病總述
1.冠心病概況。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 它是因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血管腔狹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常見的疾病之一, 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男性多于女性。有資料顯示, 我國冠心病患者以每年10%的比例遞增, 截至2017年底, 大約有1100萬人。
2.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誘因。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兩種: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 (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 、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 (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 、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天氣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等有關, 這是它常見的誘因。
3.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冠心病發作時, 突感心前區疼痛, 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 也可為憋悶感。疼痛從胸骨后或心前區開始, 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 由冠脈痙攣所致, 也稱“變異型心絞痛”。病情嚴重時, 疼痛會逐漸加劇、變頻, 持續時間延長, 祛除誘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就會發生心肌梗死, 其時胸痛劇烈, 并可有惡心、嘔吐、出汗、發熱, 甚至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約有1/3的患者導致猝死。
4.冠心病的治療。冠心病的治療包括:
(1) 生活習慣改變。戒煙限酒, 低脂低鹽飲食, 適當體育鍛煉, 控制體重等。
(2) 藥物治療。抗血栓 (抗血小板、抗凝) , 減輕心肌氧耗 (β受體阻滯劑) , 緩解心絞痛 (硝酸酯類) , 調脂穩定斑塊 (他汀類調脂藥) 。
(3) 血運重建治療。包括介入治療 (血管內球囊擴張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 和外科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藥物治療是基礎, 介入和外科手術治療后也要堅持長期的標準藥物治療。
5.中醫對冠心病的認識。冠心病屬于中醫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疇。中醫認為冠心病是虛實夾雜的本虛標實證, 該病多為氣血不足、陰陽虧虛、氣虛血瘀、痰瘀阻絡等引起。臨床表現隨個體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多見不足和虛損的癥候。論治時視病情變化而定, 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 或標本同治, 使心胸之陽舒展, 血脈運行暢通。其中, 復方丹參片就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較好的中成藥。
二、復方丹參片簡介
1.復方丹參片概況。復方丹參片為理血劑, 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藥物, 該藥因其藥效可靠、副作用小、價格低廉, 已成為使用頻率較高的中成藥之一, 目前國內有600余家制藥廠在生產此藥。
2.組成及藥性解析。復方丹參片由丹參、三七、冰片組成。方中丹參祛瘀止痛, 活血養血, 清心除煩, 為主藥;輔以三七活血通脈, 化瘀止痛;佐以冰片芳香開竅, 行氣止痛。諸藥相配, 共奏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理氣止痛之功。
3.功效。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 癥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癥狀者。
4.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 除去包衣后顯棕色至棕褐色;氣芳香, 味微苦。
5.規格。 (1) 薄膜衣小片, 每片重0.32克 (相當于飲片的0.6克) ; (2) 薄膜衣大片, 每片重0.8克 (相當于飲片的1.8克) ; (3) 糖衣片 (相當于飲片的0.6克) 。
6.用法用量。口服, 規格 (1) (3) 一次3片, 或規格 (2) 一次1片。一日3次。
7.藥品類型。處方藥。
8.特別提醒。由于受“中藥無毒”的片面認識所影響, 作為一種常用中成藥, 復方丹參片的不良反應常常被人們忽視。很多冠心病患者把它當作常備藥品, 長期服用。其實“是藥三分毒”, 復方丹參片也不例外, 如您正在服用, 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1) 復方丹參片雖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中藥, 但也只是治標之藥, 不宜久服。因為其中的冰片具有芳香走竄的特性, 耗氣傷陽, 久服易致心臟功能減退。 (2) 復方丹參片中冰片含量偏大, 對胃腸道刺激較大, 冠心病兼有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食道炎的患者, 或屬于虛寒體質的患者均不宜選用。 (3) 長期服用復方丹參片可能引起低鉀血癥, 患者可出現腹脹、乏力等缺鉀表現, 這可能與丹參對腎功能的影響有關。因此, 老年人服此藥過程中應注意適當補鉀, 可經常吃些富鉀食物, 如香蕉、橘子、黃豆、花生、蘑菇、土豆、白薯等。當出現腹脹、乏力等缺鉀表現時, 還可加服鉀鹽 (門冬氨酸鉀鎂片或口服液) 。
三、認識活血化瘀藥
從以上我們對復方丹參片的介紹中可以看到, 復方丹參片屬于活血化瘀藥。何為“活血化瘀藥”?凡能通暢血行、消散瘀血、治療瘀血癥為主要作用的藥物, 就稱為“活血化瘀藥”, 又稱“活血祛瘀藥”。活血化瘀藥適用范圍很廣, 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悶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咯血, 瘀阻于肝所致的脅痛痞塊, 瘀阻于胞宮所致的小腹疼、月經不調、痛經等;瘀阻于肢體所致的局部腫痛青紫;瘀阻于脈絡所致的半身不遂等。活血化瘀藥代表藥物有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黃、乳香、沒藥、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鳳仙花、土鱉蟲、自然銅、骨碎補、血竭、兒茶、劉寄奴、莪術、三棱、水蛭、穿山甲、斑蝥、虻蟲等。
四、活血化瘀中成藥簡介
用活血化瘀藥物制成的中成藥除了復方丹參片以外, 還有一些, 受篇幅限制, 這里只介紹有代表性的6款。
1.血府逐瘀膠囊。 (1) 組成。桃仁 (炒) 、紅花、赤芍、川芎、枳殼 (麩炒) 、柴胡、桔梗、當歸、地黃、牛膝、甘草。 (2) 功效: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頭痛日久痛如針刺而有定處、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現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在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及婦產科、皮膚科等疾病。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粒 (每粒裝0.4克) , 一日2次。一個月為一療程。
2.腦得生片。 (1) 組成:三七、川芎、紅花、葛根、山楂 (去核) 。 (2) 功效:活血化瘀, 通經活絡。主治:瘀血阻絡所致的眩暈、中風, 癥見肢體不用、言語不利及頭暈目眩;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中風及腦出血后遺癥見上述癥狀者。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片 (薄膜衣片, 每片重0.35克或0.38克;糖衣片, 片芯重0.3克) , 一日3次。
3.乳塊消片。 (1) 組成:橘葉、丹參、皂角刺、王不留行、川楝子、地龍。 (2) 功能:疏肝理氣, 活血化瘀, 消散乳塊。主治:肝氣郁結、氣滯血瘀、乳腺增生、乳房脹痛。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4~6片 (糖衣片, 每片片芯重0.35克) , 一日3次。
4.三七傷藥片。 (1) 組成:三七、草烏 (蒸) 、雪上一枝蒿、骨碎補、紅花、接骨木、赤芍、冰片。 (2) 功效:舒筋活血, 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瘀阻、關節痹痛;急慢性扭挫傷、神經痛見上述癥狀者。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3片 (每片重0.33克) , 一日3次;或遵醫囑。
5.消栓通絡膠囊。 (1) 組成:川芎、丹參、黃芪、澤瀉、三七、槐花、桂枝、郁金、木香、冰片、山楂。 (2) 功能:活血化瘀, 溫經通絡。主治:血脂增高、腦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滯、舌質發硬、言語遲澀、發音不清、手足發涼、活動疼痛。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粒 (膠囊劑, 每粒裝0.37克) , 一日3次;或遵醫囑。
6.七厘散。 (1) 組成:血竭、乳香 (制) 、沒藥、紅花等。 (2) 功效:化瘀消腫, 止痛止血。主治:跌撲損傷、血瘀疼痛、外傷出血。 (3)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5克 (分1.5克/每瓶、3克/每瓶兩種) , 一日1~3次;外用, 調敷患處。
五、活血化瘀藥膳推薦
用活血化瘀藥制成的藥膳有很多, 這里介紹幾款常用的。
1.三七伸筋草煲雞湯。原料:雞1只, 豬瘦肉50克, 三七15克, 伸筋草30克, 生姜3片。制法:將三七打粗粒;雞洗凈, 切塊;其余各物洗凈, 一起放入瓦煲, 加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 調入適量鹽后食用。功用:此款藥膳中,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伸筋草祛風除濕, 舒筋活絡。適用于操勞過度、體力透支、氣血衰弱、筋骨酸痛的人群食用。
2.丹參酒。原料:丹參300克, 米酒1000毫升。制法: (1) 將丹參切碎, 置瓶中。 (2) 倒入適量的米酒浸泡15天。 (3) 而后濾出藥渣壓榨出汁, 將藥汁與藥酒合并。 (4) 再加入適量米酒, 過濾后裝入瓶中備用。 (5) 用法與用量:每次10毫升, 每日3次。將酒溫熱, 飯前服用。 (6) 功用:養血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失眠健忘。
3.川芎蔥白魚頭湯。原料:川芎12克, 魚頭1個, 蔥白10根, 鹽適量。制法: (1) 魚頭洗凈;川芎、蔥白洗凈, 切小塊備用。 (2) 鍋下油燒熱, 放魚頭, 稍微煎一下, 倒入適量清水, 放川芎。 (3) 大火燒開, 小火慢煲90分鐘, 放蔥白, 再次煮沸后加鹽調味即可。功用: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
4.山丹桃仁粥。原料:山楂30克, 丹參15克, 桃仁 (去皮) 6克, 粳米50克。制法:所有原料洗凈, 丹參先煎, 去渣取汁, 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 加水適量, 武火煮沸, 文火熬成粥。功用:活血化瘀, 通絡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冠心病。
5.木瓜陳皮粥。原料: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 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凈, 木瓜、陳皮、絲瓜絡用水先煎, 去渣取汁, 加入川貝母 (切碎) 、加冰糖適量即成。功用:化痰除濕通絡。適用于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6.三七烏雞煲。原料:烏骨雞500克, 三七6克, 鹽適量。做法: (1) 烏雞洗凈, 切塊。 (2) 烏雞與三七加適量水, 用大火煨煮。 (3) 待雞塊熟爛后加鹽調味即可。功效:止血散瘀, 消腫定痛。
7.紅花酒。原料:紅花200克, 低度酒1000毫升, 紅糖適量。做法:紅花洗凈, 晾干表面水分, 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 封好袋口, 放入酒壇中, 加蓋密封, 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 每次飲服20~30毫升。功用:養血潤膚, 活血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