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行為,為了逃避警方追查,往往利用他人銀行卡進行收款、轉賬等,為此衍生倒賣銀行卡、信用卡,攜帶、轉移他人銀行卡出入境等違法犯罪行為。
【案情簡介】
被告人劉某,男,1988年出生,湖北石首市人;被告人張某,男,1993 年出生,湖北公安縣人。
2018年4月以來,被告人劉某以人民幣1200元的價格向被告人張某收購了1張其名下配套有U盾、辦卡人身份信息、手機號碼卡等信息資料的卡號尾數9926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另被告人劉某、張某結伙以人民幣1200元的價格向祝某收購1張配套有U盾、辦卡人身份信息、手機號碼卡等信息資料的卡號尾數0304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
2018年6月,被害人陳某在晉江市安海鎮上悅城被人以“參與投資計劃獲取營利”的方式詐騙走錢款,其中部分贓款轉入上述開戶人為張某、卡號尾數9926的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中。2018年8月7日,被告人張某被傳喚協助調查。次日,被告人劉某被抓獲。據被告人張某、劉某供述,兩人在本案實際非法獲利分別為各200元、400元。
晉江法院認為,被告人劉某、張某單獨或結伙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其行為均已構成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我國銀行卡屬于實名制,卡內存儲大量個人信息,貪圖蠅頭小利出售自己名下銀行卡,有可能被買卡人用來從事詐騙、洗錢、逃稅、網絡賭博、虛假刷信譽等非法活動,給持卡人帶來巨大法律風險,甚至會導致個人信用破產,影響個人后續貸款申請、購車買房等正常生活。同時,收買、非法提供他人銀行卡的,構成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案情簡介】
被告人林某,男,1984年出生,泉州市石獅人,長期在菲律賓做生意,經常往返菲律賓和中國大陸,其偶然間聽聞幫忙從菲律賓攜帶銀行卡入境到內陸可以獲取不錯的利潤,考慮此行當零成本帶卡,輕松錢又多,其便心動了。2017年10月,林某隨身攜帶34張他人銀行卡、26張身份證及若干U盾、電話卡,乘坐飛機從菲律賓馬尼拉到泉州晉江市國際機場入境時,因非法攜帶多張他人銀行卡被泉州海關駐晉江辦事處執法人員當場查獲。
據被告人林某才供述,其通過攜帶他人銀行卡入境實際非法獲利人民幣1200元。
晉江法院認為,被告人林某才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其行為已構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依法判處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很多被告人歸案后對自己因攜帶多張他人銀行卡被抓茫然不解,覺得攜帶行為類似于國外代購,何罪之有?法官告訴你,還真有!幫忙攜帶、轉移他人銀行卡的行為不僅破壞銀行卡市場秩序,還直接影響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刑事案件的偵破及事后追贓,最終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別以為帶卡入關出關,輕松又好賺,殊不知你已觸犯法律!非法持有他人銀行卡,達到一定標準,可構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的,或者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數量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的;
(三)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的;
(四)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張以上不滿100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張以上不滿50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數量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巨大”: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張以上的;
(二)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100張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張以上的;
(四)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10張以上的;
(五)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10張以上的。
違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港澳居民往來內陸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
文:陳曉穎
編輯:尤燕玲 張凱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