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套郵票:
-----著名畫家高云畫出郵政史上新傳奇
清風郵苑
2012年8月31日,《宋詞》特種郵票正式發行。這是中國工筆畫名家、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設計創作的第5套郵票--------
5套郵票:著名畫家高云畫出郵政史上新傳奇
□唐占軍
古都金陵,陶鳳樓中,雕花木窗,古色古香。高云帶著富有感染力的笑容,來了。
2012年8月31日,中國郵政發行了《宋詞》特種郵票1套6枚,這是繼2009年《唐詩三百首》郵票發行之后又一套古典詩詞郵票,也是一套可以點讀發聲的多媒體郵票。而這套郵票設計師就是高云。這已是由他設計創作的第5套郵票了。
高云,1956年生于南京,198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協副主席……在諸多數列不清的頭銜包圍下,現為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的高云才情萬丈,德藝雙馨。
乖乖,他一人創作了五套郵票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高云先后設計創作了5套郵票。除了這套《宋詞》,分別為1987年《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誕生四百周年》;2003年《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 2007年《京劇生角》特種郵票;2011年《儒林外史》特種郵票。
創作五套郵票,連續多次獲獎,江蘇唯有高云,全國也屈指可數。
郵票是一種受到很多限制的美術創作,規矩很多。首先,它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名片,要能代表國家的水平。其次,它是服務大眾的實用藝術,要能“讓外行有熱鬧好看,讓內行有門道可瞧”。這些限制,讓郵票設計有了相當的難度。高云的第一套郵票《徐霞客誕生400周年》獲得極大成功,小小的畫面上,高云以精湛的國畫技法,“表現了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業績。特別是以底色相襯托,僅用兩條豎線,使畫面渾然一體,郵票高而不瘦,尤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郵票發行的簽售儀式,總是人山人海,排著長長的隊伍,四周有警察維護著秩序,往往簽不完,時間就到了,趕緊找邊門后門逃走。”那一段時間,高云每天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求簽名,求回信,有時候還有集郵迷從上海、溫州等地趕到南京,直接摸到高云的家,索要簽名。
2003年,高云再次設計了《梁山泊與祝英臺》。此套郵票的發行地競爭很激烈,高云拒絕了外省以10萬元邀請出席首發儀式的誘惑,按江蘇省委宣傳部要求出席了在宜興舉行的發行儀式。
這套郵票,高云“在表現手法上采用了民間年畫常用的勾線平涂的方式;在人物造型上則吸收了明代木刻插圖和越劇的造型語言;在著色上力圖將現代色彩的明快與傳統的古色古香相融合;在服飾道具上也刻意模糊了歷史的界定;同時,在畫面構成上,又相應地減弱了寫實的成分……這一切,均以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審美情趣為前題,著力于‘民間傳說’、‘民間情趣’、‘千年歷史’和‘傳統定見’這16個字上。”
2007年,高云設計的第三套郵票《京劇生角》面世,再次獲得大量好評,彭久孝先生在《中國集郵報》撰文評價《京劇生角》,繼承了之前《京劇旦角》、《京劇丑角》兩套郵票的設計特色,使京劇系列郵票完美、合諧,更具整體性。更稱贊《京劇生角》能大膽創新,以大眾普遍認可的六位京劇名生角的扮相入票,寫實的造型使人物更具風采,栩栩如生。
2011年3月,高云設計的第四套郵票《儒林外史》再度在全國發行。這一套6枚的郵票,包括《王冕畫荷》、《范進中舉》、《兩根燈草》、《馬二先生游西湖》、《杜少卿夫婦游山》和《沈瓊枝利涉橋賣文》。高云用國畫的技法,在郵票的方寸之間,將《儒林外史》這部古代市井文人生活集錦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并賦予這些古典形象以當代意義。此套郵票一面世,即成搶手貨,很快脫銷。時間僅僅過去數月,郵市價格就翻了幾番。
詞,產生于隋唐,發展于五代,極盛于宋代,是為配樂唱歌而依一定曲調填寫的歌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詞、樂府、樂章、琴趣等宋詞是繼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之后,中國古代文學閬苑中又一枝芬芳絢麗的奇葩。宋詞或以婉約空靈的倩影,或以豪放蒼涼的雄姿,與唐詩爭奇,與元曲爭艷,代表了有宋一代文學藝術之盛。
這次,高云設計的《宋詞》郵票全套6枚,分別選取了婉約派和豪放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分別是:晏殊《浣溪沙》、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秦觀《鵲橋仙》、李清照《一剪梅》、陸游《卜算子·詠梅》、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這些作品膾炙人口,風格多樣,意境優美,為郵票畫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專家驚嘆:讓優秀的畫家參與郵票設計,不僅增加了郵票中藝術創作的分量,豐富了郵票的語言,同時,通過郵票,也將藝術郵寄給了大眾,將中國的風范寄向了世界。
郵票設計無故事
有記者發問,高廳長,在郵票設計過程中,有否故事發生,請提供點鮮活的事例。
“郵票設計無故事!”高云笑瞇瞇地說,“這讓你們失望了吧。我知道,大家往往帶著思維定勢去猜度,正如每每講述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時就料定他一定吃苦。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
《儒林外史》是高云創作的第四套郵票,依然是高云鐘愛并擅長的古典題材。與前三次不同,這套郵票是他和蘇州青年畫家沈寧合作完成的。
“說來也怪,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擅長或偏好,往往是在沒有選擇權的時候被固化的。我畫郵票也是這樣,從邵伯林先生約我畫第一套古典題材郵票開始,我之后的郵票設計與創作,就清一色的都在跟古人打交道了。”
當時正逢集郵熱,炒郵票就像如今炒股。獲獎后的高云收到上萬封讀者來信,請他在郵票上簽名,也有人追到他家求簽名的,因為有設計者簽名的郵票升值更快。有些地方發行郵票也請他去,簽名現場人山人海,得由公安護駕,還得提前看好“逃跑路線”。
“風光是風光,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能上郵票的題材,都不一般,通常是重大事件、重大節日、重要人物,或有巨大影響的藝術品、文物等等,因此對郵票的藝術把關相當嚴謹。在征集郵票設計稿時,通常先由美術家、郵票設計家、集郵家組成評委團,對稿件實行無記名投票,決定出入圍名單,再交由歷史學家、服飾專家、道具專家等審查,一套設計方案往往得經過數十次的修改打磨。
盡管郵票設計工作繁瑣而耗時,但高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次約稿。“《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長期生活在江蘇,描寫的場景大都在南京一帶,這讓我有認同感和親近感。當我來到書中提到的那些地方,那些沿用數百年的地名,我仿佛看到書中的人物復活了,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身邊,來來往往,除了服飾的不同,其他并無二致。”
據介紹,《儒林外史》特種郵票,一套6枚,面值均為1.2元。每枚郵票表現一個故事。分別是《范進中舉》、《馬二先生游西湖》、《兩根燈草》、《王冕畫荷》、《杜少卿夫婦游山》、《沈瓊枝利涉橋賣文》。前三枚郵票內容具有諷刺意味,后三枚則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如今,由他創作的第五套《宋詞》郵票,設計采取詩配畫的形式,左側以古本線裝書的形式表現宋詞;右側則通過畫面詮釋該詞所表達的韻味和意境,畫面色彩典雅,構圖工整,人物與景物共鳴,令人愛不釋手。
《宋詞》郵票繼承了2009年《唐詩三百首》郵票的風格,采取套票版張的形式,將《宋詞三百首》一書的三百首詞3萬余字全部微縮印制到郵票版邊上,同時,通過可視點讀筆,實現郵票上6首作品以及版邊上全部三百首詞的點讀發聲,再現一版票一本書的多媒體郵票風采。這套郵票,采用了更適合表現中國工筆畫風采的膠版印刷工藝,其套印之精準,用色之雅致,完美再現了郵票設計的風采。此外,為該套郵票配制的點讀筆增加了可視功能,還可以點讀《唐詩三百首》郵票。
“我們既注重保持郵票色彩鮮明的通俗特性,又追求每一枚郵票調子的協調性,同時還注重一枚票與另一枚票的對比性,以及六枚票之間的整體關系。因此全套郵票顯得比較統一和協調。其實我對每一套郵票都有某種希望,這種希望其實也是一種壓力……”言談之中,高云顯露著自信與期待。
傳奇因豐富而精彩
對于郵票設計,高云戲稱是不小心上了“賊船”。作為當今人物畫大家,高云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連環畫《羅倫趕考》,至今仍被視為20世紀中國白描連環畫的扛鼎之作。
《羅倫趕考》結合釘頭鼠尾描和鐵線描技法,風格十分清新,整套作品畫幅之間巧妙的呼應和轉接,與之前的連環畫大不相同,在1983年《連環畫報》雜志上連載時,引起了國畫界的轟動。《羅倫趕考》開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線描之新風氣,許多美術高校都采用這套連環畫作為線描教材之一,畫風也迅速影響全國,各大美術雜志上陸續出現與之風格相似的連環畫作品,各地工筆畫大賽中也出現了類似風格的線描設色作品,但都不及《羅倫趕考》所達到的藝術高度
歷史人物大畫《魂系馬嵬》是高云的另一幅代表作,與何家英合作完成。畫面人物多達數十位,形態各異,占據十分之七畫幅的紅衣禁軍持刀怒目,處在左角的唐明皇背轉身向隅而泣,身著白衫的楊貴妃沉于畫面右下角,無盡哀婉又淡定從容,演繹了傾國傾城的絕代美感。“它使我聯想到那些唐代最偉大的人物畫作品:閻立本《步輦圖》、張萱《簪花仕女圖》、懿德太子墓室壁畫《儀仗圖》。”著名美術評論家聶危谷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館和德國美術館愿出高價收藏,均被高云婉拒,近年來有畫廊愿出千萬高價購買,高云還是沒舍得出手。
高云近年來的作品,無論題材是古裝仕女、圣賢高士、禪僧羅漢還是現代女性,也無論畫法是工筆還是小寫意,多為細寫清新的俊逸筆調,高貴而不炫富、雅淡而顯雋永。藝術批評有“畫品即人品”“風格即人”的說法,在評論界看來,高云作品的特色與其品格性情密不可分,典雅溫和的畫風與其現代文化管理者的身份相吻合,一掃舊式在野文人畫家筆下的酸寒氣息。
從畫家到“出版商”,再到廳局級官員,高云經歷了一次次的轉身,身后留下了一連串驚嘆號。他是一個畫家,一個文化圈內的名人,他是江蘇獲得全國美展金牌第一人,也是在一屆美展中獲得四個獎項的“記錄保持者”;作為一位經營有道的“出版商”,一位通過公推公選競聘上崗的政府高級官員,公務傍身之余又屢有新作問世,被評選為“年度中國畫十大年度人物”之一。這就是——將林泉高致與入世情懷集于一身的高云。我們需要深層次解讀他,走近他,在他締造的傳奇中感受一個真實可信、才情橫溢、溫爾典雅的畫家。
人生因豐富而精彩,卻不因精彩而流連,高云不斷前行的動力,來自于他的勤奮、他的才情、他的智慧、他的修養, 還有,就是來自于他對于藝術的那份沉甸甸的追求和使命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