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
消化系統包括哪些臟器,正常的排泄途徑是怎樣的?
答:①消化管起自口腔,止于肛門,不同腸段的消化管口徑存在差異。消化系統包括了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管(圖1-1)。
②正常的排泄途徑是:進食后,食物在口腔經過咀嚼由食道進入胃部。胃就好像攪拌機一樣,將食物攪碎,繼而送到小腸。食物經過小腸(胃壁和腸道上的肌肉像海浪般推動食物往前方收縮、脹大,稱之為蠕動)的時候,營養不斷地被吸收,直至到達小腸的末端,所有的消化作用基本完成;此時殘留下來的將會是那些消化不了的渣滓和殘余水分;于是大腸(包括結腸、直腸等部分)就要負責將其中的水分吸收,無用的食物渣滓就變成半固體狀的糞便,貯藏在直腸內,在適當的時候便由肛門排放出體外。
回腸的位置在哪里?
答:小腸是負責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盤曲于腹腔內,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圖1-2)。因此,回腸是小腸的其中一部分。回腸上接空腸,末端接續盲腸,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內。
自然排便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答:自然排便需要直腸收縮力、腹壓和重力。其中腹壓和重力在坐位時可最大限度地引出。但直腸收縮不能自我進行,只能在自律神經支配下,通過一系列的反射運動完成。正常情況下食物經小腸消化吸收進入大腸,在大腸的再吸收作用下形成糞便,又在大腸的推動下,使糞便從橫結腸送入乙狀結腸,進而送入直腸。當糞便充滿直腸時,直腸被充盈而膨脹,刺激和興奮直腸壁上的壓力感受器,產生有效的神經傳入沖動,沖動信息由神經上傳到大腦皮層的“排便反射高級中樞”,并由該中樞發出便意信號,引起便意(想排便的意識)和排便反射。排便反射的傳出沖動沿盆神經傳出,肛門內外括約肌舒張,加之腹壓、重力的協同作用,糞更即被排出外。
選自《回腸造口護理與康復指南》
文章來源:傷口、造口、失禁護理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