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民朋友來說想要享受到農村的各項權益,就必須要擁有農村戶口,但由于許多農民朋友將戶口遷入到城市鄉鎮以及農村的拆遷等等成為了非農戶口,將難以在享受到農村的相關權益,不過許多農民朋友雖然是非農戶口,但其父母還是農業戶口,那么當父母去世之后,這些人還能夠繼承父母的宅基地嗎?這也是許多非農戶口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其實農村的宅基地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離的,《土地管理法》第十條明確規定:農村宅基地所有權是屬于農村集體組織,農民僅僅是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所以宅基地是不能繼承的,不過由于“地隨房走”的原則,農民在繼承父母的房屋之后,也能夠享受到宅基地的使用權。
對于非農戶口來說,國家在《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中葉明確提到,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所以城鎮居民不能夠在農村擁有宅基地,但如果其父母是屬于農村人員,且在農村擁有宅基地,并且宅基地上修建了房屋,那么其能夠繼承父母的房屋,但是卻不能夠繼承宅基地。
雖然說非農戶口不能夠繼承父母的宅基地,但有些特殊人群卻能夠將非農戶口遷回農村并且申請宅基地:
1、因為讀書將戶口遷出農村成為非農戶口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后,在城市沒有找到固定工作,也沒有戶口接收點,能夠將戶口遷回農村,并且能夠繼承父母的宅基地,或者結婚后與父母分戶重新申請宅基地;
2、因為結婚夫妻雙方有一方是農村戶口,而且雙方在城市沒有固定工作,能夠將戶口遷回農村,并且申請宅基地。
3、戶口在成績,但是在農村擁有住房,而且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也能夠將戶口遷回農村,享受到宅基地的相關權益。
雖然以上幾類人能夠將戶口遷回到農村,但必須要經過70%以上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同意之后,才能夠將戶口遷回農村,如果集體組織成員不同意就不能夠將戶口遷回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