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吵也是一種幸福
——我的作文示范課執講紀事
今年教師節。下午,接到余老師的電話,他說晚上聚一聚,慶祝咱們自己的節日,掛了電話,我心里暖暖的。可今天是周四,我最后兩節作文課要上到放學,之后還有班主任事務也要處理。一路上,余主任給我打了兩次電話,雖說是關切路途順利否,但我卻為自己遲遲未到而心里不好意思。果然,等我趕到聚會的地點時已街燈璀璨,陳仙茹老師和她的寶貝女兒,還有一高的吳老師都到了,說候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了。
席間,余老師說為了進一步促進全縣的語文教學水平提升,這個學期計劃了九年級教學研討和作文教學研討,九年級的公開課任務交給陳仙茹老師,作文公開課的任務交給我。當時,我心里既興奮又緊張,能接受全縣領導老師的檢閱和指教,這樣的機會非常寶貴。但作文課,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是一大難題,既沒有現成的教案可依,又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還要在一節課中讓學生有所悟,有所獲,還真是不容易,萬一上砸了,自己丟面子且不說,豈不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辜負了領導的信任?頓覺余老師這哪是慶賀節日呢,好像鴻門宴哈。
接受任務后,我就開始冥思苦想,這作文課該咋上呢?胸中無竹愁煞人也。突然,我腦中一道閃電掠過,對,書中自有“顏如玉”。于是,我就從網上買了五六本有關作文教學方面的書。每天下了班后,我就鉆進書堆苦讀,漸漸地,夕陽散了,燈光現了,氤氳的燈光下,我像個迷路的孩子,在跋涉著,尋找著我的方向。有時,眼前好像打開了一扇門;忽而,這扇門又關上了。就在這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我明確了方向。
然后,我就開始研究課本,瀏覽名著,調查學生,最后終于確定了“細節描寫”這一內容。但總想著時間還早著呢,又加平時事務繁多,所以課件遲遲沒有完成,當離講課不到一星期的時候,余老師電話打來了,讓我把課件發給他審閱一下,這時,我慌了,課件還在爪哇國呢,我就是坐火箭也跑不到呀?于是乎,余老師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頓:“你怎么這么不操心,把我交代的任務當兒戲.....”。那一刻,我無言以對。那一夜,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著怎么才能設計好這一課。
終于,距離講課還有三天的時候,深夜10點多,我的課件終于完成了,于是,我趕緊把課件發給了余老師,誰知余老師卻當頭給我潑了一瓢冷水:“你是準備講明天的課,還是周六的課?”本來說好明天到普會寺中學,既是送課,又是試講,怎么又牽涉到周六的研討課?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二選一,講周六的課的話,省出時間明天大改動,講明天的課,周六取消你做研討示范課。”透過網絡,我好像看到了余老師那嚴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冷冷的語氣。我瞬時腦中短路,信息全刪。好容易按了下回車鍵,我小心地問:“明天不去試講了?”
“開頭你在繞彎子,簡單的你搞復雜化。”
“嗯,那我一會再改一下”。
“明天照去,講完后再切磋。”聽完余老師那不容置疑的話語,我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
回過頭來,我再看我的課件,感覺余老師說的確實有道理,竟然沒能凸顯余老師對示范課的要求“讀寫結合”,通俗的說跟著課文學寫作。一節課短短的45分鐘,要把最有用的東西展示給大家,又何必走彎路,玩花樣呢?我忍痛割愛刪去了當初自認為還不錯的導入,又精簡了一些教學環節,爭取在45分鐘內把課堂效益最大化。
第二天如約到普會寺初中進行了試講,這次試講的內容是以人物描寫為主,我先讓學生觀察后,描寫老師的外貌,當學生抓不住重點時,我又順勢引出課文《一面》的外貌描寫經典片段和《紅樓夢》對林黛玉的外貌描寫,然后用表格引導學生分析寫法,最后水到渠成總結寫法,然后再讓學生修改初寫。接下來又通過對《背影》“望父買橘”的片段的品析,引導學生總結出人物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的方法,并播放一段“患老年癡呆癥的父親給兒子留餃子”公益廣告,讓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去進行細節描寫。不過,這個寫的環節沒有完成就下課了。
這節課,余老師穩穩的坐在那兒全程跟聽。我知道他在審視著我課堂上的一言一行,細細地做著記錄,因為一向注重積累教學資料愛錄課的余老師竟把錄像機撂一邊去了。
下午,回到教研室后,余老師針對我在試講中的不足一一進行了指導,教學目標應該怎么表述,哪個環節應在前,哪個環節應在后,例子該怎么舉,并讓我把教學內容添上了“場景細節”。要求我修改完課件后,再發給他看。
回到家后,我又對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擔心兩個內容“人物細節”和“場景細節”一節課內完不成,于是刪去了場景描寫教學部分,落腳在人物細節描寫上并增添了人物現場表演后的寫作。我把修改后的課件再一次發給余老師,他看后鄭重其事地提出了抗議:“長青老師,你怎么自作主張了,我們商量個啥呢?”
我囁嚅著說:“我怕兩個內容,完不成,時間不夠。”
“完不成也按原來商量的上,別傻改了。細節描寫淪為了單單的人物細節,這教學設計就漏洞百出了。再說屈建華的課題就是“人物描寫”,兩節課內容撞車。”
哎,改唄,還有啥說的呢。從每一問題該怎么設置,每一句話該用什么字體,什么顏色,每一個環節之間應該怎么過渡.....我都認真琢磨,夜里11點多,課件終于大功告成了。
磨課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就像嬰兒分娩前,坐臥不寧。特級教師黃愛華曾說:“磨課,磨人”,原先還不理解,這次經歷了磨課的過程我才真正體會到個中滋味。雖然一次一次的否定,一次一次的更改,一次一次地完善,讓我感覺有點累,但辛苦的背后,我卻收獲著快樂,我的教學真正得到了成長。我想,教師的成長必然是有辛苦伴隨的,正如蝴蝶的蛻變一樣。
星期六,公開課就要閃亮登場了,誰知出師不利,二高電腦課件放不出來,事前余老師和我還在周五試過課件,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一番調試耽誤了10多分鐘,課終于開場了,開始有點小緊張,漸漸地,我砰砰跳動的心平復了下來,按預設的環節一步一步推進,同學們表現積極,發言踴躍,筆端文字如流,教學效果比我平時的作文課還好,讓人意外的小確幸。
這節課結束的上午,我找到了余老師,不好意思地說:“余老師,講課中有些環節,我覺得我處理的不是太滿意,準備接受你的批評。”
“不批評了,上得很好,何況沒有完美的課堂吶。現給你頒個安慰獎,前幾次對你批評的多,有點殘酷,你不會介意吧?”余老師笑著說。
“不生氣,在雙河的老同事都說我比以前進步了呢。有時候,挨吵也是一種幸福。”
研討會后,與會的老師在群里熱烈的交流,表達著寫讀創教學和新概念作文帶給自己的震撼與啟示,也熱情討論我的公開課的成功與不足,這都是對我指導和鞭策。我要謝謝同行們,正是透過他們的討論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執講的是一節“寫讀創”作文教學!對于“寫讀創”教學我是知道的,但從未深入過,可經余老師這么一指點就可以為大家示范了。這有點不可思議,太神奇了吧,或許正如陳愛強老師所感言的:“寫讀創”,接地氣。
這次公開課促使我進行了一次蛻變,實現了一次自我超越。我對寫讀創教學的把握還非常膚淺,但相信自己深入鉆研進去,就能在這遼闊的天空輕盈地飛翔。
確山縣名師工作室成員簡介 |
閆長青 市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市觀摩課執講教師,教學設計《馬說》獲中國中學語文教學設計大賽獲一等獎,曾獲第十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優秀指導獎,縣優秀教師及優秀班主任。
信奉“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主張“語文課需要激情,需要感動,需要震撼,用思維觸摸,用心靈感受”;做一個幸福語文人,當一個魅力班主任。
閱讀是智慧 分享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