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3171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幾周不見,大家可還好?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放棄原先頻繁更新的模式,轉向深度思考的模式。以后的發文頻率可能會減低不少,但是文章的深度會更加深入,篇幅會更加長,保證大家能在看完文章之后真正地有所收獲。
這段時間我在干什么呢?我在刻意練習一項技能: 寫作。
寫作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好不容易告別了學生時代的作文,又會遇到了工作中的總結匯報。 除了達到應試和完成工作的要求外,我們為什么還要提升寫作能力,它到底能對我們起到哪些幫助作用呢?
1. 表達想法
寫作的第一個作用是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俗話說,寫的好,就一定說的好。無論是工作時寫匯報、寫工作材料,還是平時發朋友圈、發微信,能否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好,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
2. 幫助思考
平時大家應該都覺得自己的思路很清晰,但真等到上臺演講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怎么這么混亂,東一塊西一塊的,根本就不成體系!有人說這是因為緊張,但如果讓你上臺做小學數學題,你會緊張嗎?不會的。
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思維不夠清晰和縝密,而寫作就是幫助你把想法具象化的利器。等到開始提筆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思緒是如此的混亂,有些想法糾纏在一起了,模糊不清;有些想法單純只是單薄的觀點,根本就沒有支撐的論據;更有些想法基本沒有實用的價值。寫作就像是一面鏡子,把你腦海里的東西全部映射出來,讓你能知道自己真正在想什么,梳理我們的思維。
3. 自我實現
前面提到的兩點,可能還有小伙伴覺得不以為然:我既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想思考,寫作與我何干呢?不想思考,那賺錢想不想呢?大概沒有人不想吧。
我們曾在《你的一小時值多少錢》提到過,想要讓自己脫離單純打工賣時間的不賺錢的階段,就必須把自己的時間復制成很多份賣出去。寫作,恰恰是批量復制時間的利器。 如果我開個講座,最多也就是對著幾百人講課。但有了寫作之后,我可以與幾萬人分享我的投資理念,他們可以在今天、明天、甚至是很久很久之后回來看我的同一篇文章,而我所要付出的只是寫這篇文章所付出的時間而已。這是不是批量復制時間的好方法?當然是。
無論是基于哪個方面的考慮,我都強烈建議大家學習寫作。
那如何學習寫作呢?
大家是不是認為寫作很難?
只有長期喜歡閱讀的人才能寫好?
只有文采好、天賦好的人才能寫好?
是不是已經努力寫了一段時間了,還是發現寫不好,每次都無從下手?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對寫作充滿畏懼。 在各個領域成為高手的人,都是因為掌握了基本原則和套路, 寫作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本小小的寫作書,篇幅不長,短小精悍,不用2小時就能翻閱完。無論是學生黨還是在職人士,都可以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日常寫作變成一件容易上手的事情。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作者布蘭登·羅伊爾
在這本小紅書里,作者闡述了寫作的三大支柱“結構、風格、可讀性”,總結了20條寫作原則。這些原則幾乎普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寫作,每一條都能即學即用,對寫作新人來說非常友好。 我篩選了其中幾條,與大家分享。
一、結構
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就像房子框架搭的好,才不會倒。 文章結構越清晰明了,讀者的理解和把握越是精準。 如何合理布局文章結構呢?
開門見山
始終把核心觀點放在開頭, 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一目了然,自己寫作也不會亂。試試看看這兩段話:
“今天真倒霉!出門忘帶手機,上了公交車又沒位置坐,到了單位又被領導訓了一頓....等回到家看手機發現屏幕被摔壞了,真的是心情超差! ”
“今天出門忘帶手機,上了公交車又沒位置坐,到了單位又被領導訓了一頓....等回到家看手機發現屏幕被摔壞了,真的是心情超差。今天真倒霉!”
“今天真倒霉”是本段的主旨,只是調換了個順序,兩段話的可讀性就相差甚遠。第一段話從今天真倒霉開始,后面是怎么怎么倒霉。第二段話先寫怎么怎么倒霉,再總結。如果沒耐心的,可能沒看到最后的主旨就放棄了。就算有耐心的,邊看還得邊猜:作者究竟想說啥?
分段闡述
分段闡述自己的主要觀點,可分為2-4部分,最好是3部分。
我喜歡的顏色是紅色、綠色、黃色。
我喜歡紅色,因為...
我喜歡黃色,因為...
我喜歡綠色,因為...
文章結構
范疇結構 我們來談談生活中的顏色,紅色..黃色..綠色...
評價結構 我們來談談老王這個人,聰明但是膽小。聰明...膽小...
時間結構 我用三天完成了這個任務,前天...昨天...今天...
比較結構 我們公司和對手之間,在資金、規模和人員上都有差別。資金上,我們....他們...;規模上,我們....他們...;人員上,我們....他們...。
線性結構 我們從省市縣三個層面來看看污染的情況,省的層面....市的層面...縣的層面...
因果結構 最近一直在下雨,為什么會下雨呢?原因有...
二、風格
風格是一個很抽象的詞,什么是寫作風格呢? 它指的是遣詞造句的手法。如何讓文章帶上自己的風格,讓別人一讀就知道是你寫的呢?
使用恰當的例證,支撐你的內容
寫文章的時候,僅僅描述是什么,卻不解釋為什么,內容干巴巴的。比如“我有領導能力”, 怎么證明有領導能力,有事例支撐嗎?這就要詳細描述了。
“我很有領導能力。我是公司XXX項目的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克服重重難題, 最后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獲得上層領導的肯定。”
個性化你的支撐內容
在支撐內容中加入自己的感受,不僅能夠使文章內容更生動,引發讀者極大的興趣,而且還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可信、更難忘。 我們繼續沿用上面提到的例子。
“在這個項目中,我最深的體會是技術性的問題只占很小一部分比重,對項目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團隊內部和外部的溝通與協作問題……”
砍斷長句
這個原則并不是說不能用長句,而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短句表達的更清晰。 尤其身處新媒體時代, 我們的閱讀習慣更傾向于“明快有力,節奏鮮明”的短句。 可以對比下面兩段話,感受一下。
“教練在賽后分析會上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對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由于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導致的嚴重失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修改后:
“在賽后分析會上,教練對我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剖析,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因為我的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導致了嚴重的失誤。”
哪個更加清楚呢?很顯然是第二個。
使用排比
排比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合理運用它,可以極大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最近看到一篇《你不是討厭工作,你是討厭你自己》的文章里,使用了下面的排比句,層層剖析讀者的內心。
“你是討厭這份工作,還是討厭那個總是挨批、總是墊底、總是犯錯的自己?”
三、可讀性
俗話說,好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修改無疑是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大部分文章都要經過反復修改潤色才能算是完成,很多作家都是修改多次才能出稿。
再好的方法如果只是看看,不加以運用,那永遠也不能為自己所用。我們可以把這些寫作原則列成一張清單,在寫作過程中認真遵循,勤加練習。
也許有人會感嘆:“我們不是專職的寫作者,沒有大段的時間拿來練習,沒法做到每天寫幾千字,該怎么做呢?”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寫作的場景有很多,不需要大段的時間,在電腦前正襟危坐,我們一樣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寫作練習:
微信聊天
寫作能力其實就是溝通能力。你可能會想“聊天,誰不會啊?” ,就是這么簡單的事兒還有很多人聊不好。你在微信上請人幫忙,與新朋友交流,給別人解釋一件事,都可以試著認真組織語言,力求短短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達到表達目的。
發朋友圈
認真寫一條朋友圈,盡可能讓更多人喜歡,大家的點贊和評論就是對你寫作的反饋。
公眾號留言
看完自己喜愛的公號文章后,認真寫一段留言。如果心里想著看完文章要留言,那么讀的時候也會更認真,對文章內容的吸收率也更高。
寫總結、郵件、發言稿等
一切需要寫點東西的時候,都是很好的練習機會。每一次都認真對待,每一篇都有所積累,在刻意練習上,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