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金匱要略方劑整理總結
BAOLANHUANG
>《醫學》
2021.05.11
關注
傳承岐黃薪火,一個有質地有溫度的公眾號
艾御享堂
秦伯未教授對金匱要略方劑的運用簡釋,可謂簡捷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相信一定會有用。
1.人參湯---即理中湯炮姜換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則溫多散少。
2.小半夏湯---和胃止嘔法,凡胃有痰飲濕引起的嘔吐均可適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藥和小半夏湯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溫中。又主癥和吳茱萸湯相似,但彼為寒邪而兼胃虛,此則純寒,故不用補藥輔助。
4.小半夏湯加茯苓湯---兼有利水作用。《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先渴后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5.大半夏湯---補中止嘔法,和小說半夏湯的區別,彼有實邪故用辛散;此為胃虛,故用甘藥和之。
6.干姜人參半夏丸---適用于寒飲嘔吐,不是為妊娠惡阻而設。
7.大黃甘草湯---瀉火止嘔法,和大半夏湯有虛實寒熱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8.小青龍湯---治表邪挾水氣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發的痰飲咳喘最為適合。
9.小青龍加石膏湯---溫化水飲之中兼治煩躁,但畢竟飲重于熱。與越婢加半夏湯的熱重于飲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湯---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湯---宜于痰熱內阻,麻黃可以開肺,不一定用來發汗。
12.越婢加術湯---疏表利濕法。
13.射干麻黃湯---辛散苦泄法,能溫化寒飲,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癥。
14.厚相麻黃湯---(厚樸 麻黃 杏仁 半夏 干姜 細辛 五味 小麥 石膏 )
15.大建中湯---溫中散寒,和小建中湯有緩急之分。
16.茵陳蒿湯---陽黃癥主方。
17.茵陳五苓散---治黃疸當利小便,內熱重者用梔子柏皮湯。熱不甚者用此方。
18.大黃硝石湯---治黃疸里實癥,比較茵陳蒿湯之力為猛。
19.梔子大黃湯---《酒黃疸,心中奧農,或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20.梔子豉湯---治胸中虛煩,后世改用焦山梔,作為清宣上焦風溫的通治方。
21.已椒藶黃丸---驅逐腸間水氣,使從大小便分消。
22.升麻鱉甲湯---有從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3.天雄散---治陽虛不固的遺精。
24.木防已湯---行水散結主,因體虛有伏熱,故用人參石膏為佐。
25.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兼有輕瀉軟堅作用。《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黎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已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26.甘草干姜湯---溫養肺胃法。〈〈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囑渴。〉〉
27.甘草附子湯---祛風除濕,和營實衛,有斂散相互作用。《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28.甘草麻黃湯---仲景治皮水,表虛的用防已茯苓湯,表實有熱的用越婢加術湯,表寒有濕的用麻黃加術湯,表實無熱的用此方,目的在于發汗除濕。
29.甘草瀉心湯---濕熱戀胃,胃氣虛弱的,用此辛苦甘緩合劑,并不限于狐惑病。
30.甘麥大棗湯---養胃潤燥,沒有刺激性,最適用于虛弱敏感的病人。
31.半夏麻黃丸---仲景治心悸,實際治水飲內停,比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心下痞力量為強,大概彼有嘔吐,此有喘氣,故同樣化飲而用藥不同。
32.白術散---溫中劑,仲景用于養胎,恰與當歸散一溫一清相對,沒有寒濕的勿用。
33.當歸散---養血清熱法。仲景雖說妊娠可以常服,后人并以黃芩,白術作為安胎圣藥,但虛寒者終不相宜。
34.當歸生姜羊肉湯---治血虛有寒。用寒疝,又用于產后腹痛,原因一致的。
35.當歸芍藥散---和肝健脾法,后來逍遙散的組織與此相近。
36.當歸貝母苦參丸---治妊娠大便難之不能用攻下藥者。
37.百合知母湯---清潤劑,治百合病誤汗增燥。
38.百合地黃湯---清熱養血,當為百合病的主方。
39.百合滑石散---百合病內熱重的,使從小便排出,與劉河間六一散用意相近。
40.百合雞子黃湯---著重安內和中。
41.滑石代赭湯---治百合病誤下,有因勢利導的意思。
42.竹皮大丸---此方以清熱除煩為主,佐用桂枝,可能另有癥狀。
43.赤小豆當歸散---仲景用于狐惑病,亦用于近血癥,目的在清大腸濕熱,兼有排膿作用。
44.防已地黃湯---徐靈胎謂“此方它藥輕而生地獨重,乃治血中之風。”
45.防已黃芪湯---主治水濕在表,衛氣虛弱。〈〈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已黃芪湯主之。〉〉
46.防已茯苓湯---也助衛陽行水,比較防已黃芪湯力量為強。
47.附子粳米湯---治虛寒腹痛,王旭高認為脾胃藥中加入附子,有通徹上下之力。上可散寒止嘔,下可溫經定痛。〈〈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48.大承氣湯---胃家實癥主方,金匱中也用于宿食和下利之屬于食滯者。并用于痙病,瀉實熱來存津液。即斧底抽薪法,非真能鎮痙。
49.小承氣湯---主治胃家實癥。高痞滿燥實堅全備者用大承氣湯,不全用此方。
50.厚樸三物湯---小承湯變方,用量不同。承氣的目的在于蕩實,故重用大黃;此在行氣,故重用枳樸。〈〈痛而閉者,厚樸三物湯主之〉〉
51.厚樸大黃湯---也小承氣湯的變方,目的在行氣逐飲,必須胃實癥可用。〈〈支飲胸滿者,厚樸大黃湯主之〉〉
52.葶厲大棗湯---支飲不得息,葶厲大棗湯瀉肺湯主之。
53.厚樸七物湯---即小承氣湯與桂枝去芍湯合劑,是一種表里雙解法,但里癥重于表癥。《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方之。》
54.苓桂術甘湯---治痰飲,當用溫藥調和,此方實為主方,但力量和緩,只宜用于輕癥或預防及病后調養。〈〈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56.苓桂甘棗湯---治寒水之氣上逆,與桂枝加桂湯的偏重于外寒者有別。〈〈發汗發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豕,苓桂甘棗湯主之〉〉
57.奔豚湯---解散寒熱而降逆氣。和陽虛寒氣上沖的奔豚癥治法區別是:一重在肝,一重的腎。兩者截然不同。〈〈奔豕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豕湯主之。〉〉
58.苓桂味甘湯---重在制止沖氣。〈〈青龍湯下之,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
59.苓甘五味姜辛湯---溫化痰飲,用于無外感癥者,此苓比苓桂術甘湯為強。〈〈沖氣即低,而反咳,胸滿者,用苓桂味湯去桂,加干姜細辛〉〉
60.苓甘五味姜辛加半夏杏仁湯---〈〈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者,以細辛,干姜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水支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
61.茯苓澤瀉湯---與五苓散性質相揮。五苓以利小便為主,此則以嘔吐為主癥。《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62.
大青龍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石膏,宜表邪挾內熱之癥。《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也主之。》
63.五苓散---〈〈假令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64.枳術湯---健中化濕。后來常用于脾胃薄弱,消化不良,作為消補兼施法。〈〈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
65.栝蔞桂枝湯---即桂枝湯加瓜蔞,宜于表熱不退,津液損傷筋脈失養所呈現的痙狀,并非痙病主方。
66.栝蔞瞿麥湯---生津利水為主,加附子當是助其氣化。
67.栝蔞牡蠣散---生津止渴,引熱下行,當是百合病口渴的主方。
68.栝蔞薤白白酒湯---葉天士所謂辛滑通陽法,為胸痹主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69.栝蔞薤白半夏湯---因兼有痰飲喘息,故加入半夏。〈〈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70.枳實薤白桂枝湯---辛滑通陽,兼疏理胸腹氣分。仲景遇胸滿常用枳實,腹滿常用厚樸。〈〈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也主之。〉〉
71.茯苓杏仁甘草湯---宣肺寬胸法,兼有利水化飲作用。〈〈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也主之。〉〉
72.橘皮湯---理氣止嘔法。
73.橘皮枳實生姜湯---兼有寬胸作用。
74.橘皮竹茹湯---也是橘皮湯加味,宜于嘔吐之屬于胃中虛熱者。
75.薏苡附子散---祛寒利濕,舒展胸膈痹閉。〈〈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76.薏苡附子敗醬散---治湯癰
77.葛根湯---即桂枝湯加葛根麻黃。目的在發汗而不欲其汗大出,且照顧津液。
78.桂枝加桂湯---增強溫陽散邪能力。如果下焦有寒,可改肉桂。
79.桂枝加黃芪湯---與芪芍桂酒湯同治黃汗,用意亦相同,故兼治黃疸有表癥。
80.黃芪桂枝五物湯---溫陽助衛,用治痹證。符合于“針引陽氣”的意義。
81.黃芪建中湯---增強補中益氣的力量。
82.桂枝加龍牡湯---固澀劑。宜于陽氣不足癥。
83.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湯---太少同病,此方結合桂枝去芍湯鼓舞衛陽,主要是透發寒邪。〈〈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湯主之〉〉
84.桂枝去芍加蜀漆龍牡救逆湯---治心陽并有痰火上蒙之邪。
85.桂枝生姜枳實湯---通陽理氣,舒暢中焦為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86.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陰陽俱痹,故藥品較雜。〈〈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87.桂枝茯苓丸---和營衛,去瘀血,為下徵小劑。
88.烏頭湯---善于通肌表之陽,含有麻醉作用,故治行痹,歷節痛。
89.烏頭桂枝湯---寒疝癥表里同治法,亦可用于痹癥。
90.烏梅丸---辛苦酸合劑,能治蛔,也治久利。
91.麥門冬湯---潤肺化痰法。
92.麻杏苡甘湯---祛除表濕,使從汗解。〈〈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93.旋覆花湯---祛瘀和絡法,用于脅痛最效。仲景用治半產漏下,疑有錯誤。
94.排膿散---疑治肺癰。待考證。
95.排膿湯---即桔梗湯加味,也疑治肺癰,待考證。
96.黃土湯---溫補止血法,勿用于一般便血。
97.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偏于熱性嘔利的胃腸同治法。與瀉心湯不同的地方是,彼重在胃,此重在腸。〈〈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98.腎氣丸---虛勞腰痛,痰飲短氣,消渴小便反利和轉胞不得溺,都為下焦陽虛,助其氣化。
99.溫經湯---治虛冷結氣,仲景用于帶下,實為溫散調經而設。
100.膠艾湯---能調沖任虛損,故治經水淋瀝,妊娠下血,胞阻腹痛,以及小產后惡露不止等。后人把甘草換香附,名婦寶丹,統治虛寒性經水不調。
101.柏葉湯---治虛寒性吐血,有引血歸經意義。
102.瀉心湯---治實熱吐血,和柏葉湯恰恰相對,成為兩大綱要。
103.澤瀉湯---〈〈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整理者:晨隱野
僅供臨床參考,非專業醫生請勿
試針試藥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常用經方28個
經方使用手冊.pdf
《黃煌經方使用手冊》學習筆記(1)(附加減法)
經方運用有秘訣,100首經方臨床實戰核心,簡單易記,太實用
國醫大師劉渡舟的傷寒論方歌
《金匱要略》試題及答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
湘西
|
梅河口市
|
安庆市
|
宽甸
|
垦利县
|
麟游县
|
灵山县
|
容城县
|
荣成市
|
大邑县
|
汕头市
|
收藏
|
平阳县
|
韶山市
|
普定县
|
淳化县
|
景洪市
|
夏河县
|
门头沟区
|
山阴县
|
阿拉善左旗
|
镶黄旗
|
安达市
|
南汇区
|
阿尔山市
|
阿拉善右旗
|
保德县
|
黄石市
|
泰安市
|
镇安县
|
苏尼特右旗
|
自贡市
|
贞丰县
|
柘城县
|
宁城县
|
屏东市
|
宜良县
|
东乡县
|
出国
|
永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