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大德不逾閑, 小德出入可也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論語》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講的是,孔子要到九夷去。有人說,那里太簡陋了,怎么辦?孔子說,君子住進去推行教化,就沒有那么簡陋了。
本章說明,孔子有退而用其次的用世思想。九夷是古代對于東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通稱。古時有南蠻、北夷、東戎、西狄的說法,此并無特別貶義的成分,只是隱含著當時那些地區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意思,否則孔子不會有去那里居住的想法。或許是當時孔子已對中原諸夏禮儀之邦感到失望,各國統治者都不愿聽從他的主張,所以他想去九夷之地從長施教。當時這些地方還沒有開發,披發紋身非常落后,孔子當時想另外開辟一片天地來保留中國文化。
孔子說的“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去居住、去傳播文化就不會落后了,劉禹錫《陋室名》的用典就取之于此。孟子《盡心篇》有言:“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是說君子所經之處,人們會受到感化,所停留的地方會得到治理,故君子居之,能改變舊俗、習以禮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