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作品為作者授權原創首發
特別提示: 作品一經本平臺錄用,將同時發表在‘網易新聞、一點資訊、鳳凰新聞、微信公眾號’四大媒體平臺!
游子,歸來!(組詩)
----悼念中國臺灣著名
詩人、作家余光中
/筆墨天方
引詩: 鄉愁
作者:余光中
七絕·悼念余老
/詩意
鄉愁兩岸遞真情,
一曲鄉愁架彩虹。
圓夢統一華夏愿,
早日團聚故鄉明。
七絕·悼余光中
/陳運杰
筆耕不輟耄耋年,
一首鄉愁四海傳。
兩岸文人哀不滯,
光中駕鶴去西天。
七絕·悼余老
/何榮
鄉愁一首響文壇,
游子思鄉瀝眼前。
星殞回歸緣故土,
海峽兩岸祭詩仙。
七絕·悼念余老
/曹偉
海峽兩岸嘆激流,
一曲長歌吟黯愁。
仙古凡離浮鶴去,
哀思舉痛赴深幽。
五絕·祭悼余老
/牧羊人
殷殷兩岸情,
余老筆為虹。
一首鄉愁曲,
團圓夢必成。
祭悼余光中先生
/關志高
詩魂永存留夢中,
一曲鄉愁兩岸情。
千古一曲成絕唱,
巨星隕落九天升。
悼余老
/姜成
鄉愁情系家國愿,
余光中華永垂范。
死而不已身先去,
兩岸統一終實現。
悼余光中
/陳松民
學者如師余光中,
滿腔熱血輟文風。
鄉愁灑下華夏濃,
千古流芳東方紅。
悼念余光中
/陳喜良
一代鴻儒余光中,
鄉愁憂國兩岸情。
巨星隕落天地慟,
華夏一統慰英靈。
悼余老先生
/范永增
鄉愁一縷寄憂思,
心系慈母意飛馳。
一代宗師駕鶴去,
兩岸大統應有時。
悼念余光中先生
/舍得
鄉愁賦知故鄉情,
詩文點綴兩岸明。
先生天堂歸西去,
悼念舉痛祭英靈。
悼念余老先生
/劉偉
一首鄉愁戳人心,
大師西去淚濕巾,
游子千里迢迢遠,
唯有鄉音心最親。
悼念余老先生
/吳梅芳
鄉愁一首世人吟,
深寄游子戀鄉情。
悲聞余老駕鶴去,
詩文永留在心靈。
悼前輩
/天意
鄉愁牽動兩岸情,
余老雖去留音容。
暢游詩海數十載,
撼動華夏美韻生。
悼余光中先生
/陳少鵬
西化回歸成巨匠,
認知鄉土變親和。
詩壇璀璨五彩筆,
一曲鄉愁落銀河。
悼念余光中先生
/閑庭信步
北風嗚咽悼先賢,
千里孤魂人未還。
一曲鄉愁日月暗,
天涯游子早團圓。
悼余光中先生
/張洪啟
天幕低垂雨紛紛,
寶島感傷不忍聞。
一代宗師駕鶴去,
海峽兩岸憶故人。
永春不忘童年事,
廈門相聚一家親。
詩篇鄉愁抒情懷,
青史永存鑄忠魂。
悼念余老先生
/褚煥琴
一首鄉愁兩岸牽,
余老此生心不甘。
怎奈大海隔相望,
同胞兄弟心相連。
臺灣大陸親手足,
血脈皮膚筋骨栓。
國際風云多變換,
統一大業子孫擔。
銘記·奠余光中先生
文
/云淡風清
你在那頭,
大陸在這頭;
你在里頭,
讀你的在外頭;
一灣海峽,
隔不斷《鄉愁》;
兩岸攜手,
是銘記你的理由……
懷念余光中先生
/崔晉江
耳畔縈繞慈母音,
一曲鄉愁賦瑤琴。
落葉歸根尋故里,
拳拳赤子兒女心。
英靈殞逝長天恨,
兩岸同悲淚濕襟。
同胞不愿分離苦,
中華一統血脈親。
2017.12.15晨
悼念余光中先生
/稻香
一曲鄉愁撫琴愁,
水映殘陽草哭秋,
殷殷期待兒孫夢,
盼望海峽同一舟。
千篇勸勉圖勵志,
文以載道解煩幽。
今聞先生仙鶴去,
滔滔思念付水流。
倘秀才(元曲)
悼余老/秋翁
愿余老,
英魂慢走。
團圓夢,
黎光已透。
兩岸親人翹首。
一統曰,
慰鄉愁,
祭酒。
倘秀才(元曲)(二)
悼余老
/秋翁
余老師,
鄉愁縷縷。
今歸去,
悲憂幾許。
兩岸親人淚雨。
一統夢,
五星旗。
共舉。
倘秀才丶悼余老
劉山
他去了,
魂尋舊游。
那鄉愁,
青絲皓首。
心海橫得太久。
思數載,
恨千秋。
慢走!
倘秀才丶祭余老
劉山
日行天,
鄉愁不渡。
月明夜,
今霄異處。
大海連著大陸。
人已去,
夢將紓。
敬訴!
17、12、15
懷念余光中先生(二)/筆墨天方
悼念余老先生
/雪松
噩耗傳來淚已傾,
徐老駕鶴西天行。
留下鄉愁思故里,
華夏一統兩岸情。
七律·悼念余光中先生
/曹偉
一代宗師騰駕鶴,
素懷錚骨愛神州。
游子憂患鄉愁業,
赤血娟心夢里修。
德磬吟成詩掩卷,
仁慈盡寫染春秋。
斯人乘西音容在,
盤祖同宗亙古留。
懷念余光中先生/尹振華
今天
您睡著了
夢里
可回到了家園
今天
大陸的這面
南方下著雨
北方飄著雪
那是對您
滴血的懷念
今天
您走了
天上星光暗淡
地上淚水漣漣
今天
不再需要郵票
也不用看票上船
您放心的游了
因為
您已把切切的鄉念
鍛成了針
您已把絲絲的鄉愁
捋成了線
今天
人們用這針線
縫補了一道心橋
兩岸的親人
不久就會團圓
今天
人們用這針線
織成了一條彩鍛
用它去接您
回到祖國的身邊
今天
請接受后輩人
虔誠的祝愿
余老好睡
仰慕您的人們
永遠
永遠把您記在心間
您去了那頭,詩留在這頭
/張國棟
一枚小小的郵票
一張小小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墳墓
一灣淺淺地海峽
貫穿了您的整個人生
貫穿了您的整個詩文
您告訴人類
什么叫親情
什么叫愛情
什么叫鄉情
今天,雖然您去了那頭
但是您的《鄉愁》留在這頭
當海峽兩岸團圓的那一天
您的靈魂也就永遠融為一體
不在是那頭和這頭
《鄉愁》就變成了全人類的《鄉愁》
注:此文為作者投稿作品,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任何問題可聯系主編處理,微信:li923887813
凡獲得讀者留言贊譽越多、對平臺有人氣等貢獻的作者,一定的原則上將獲得更多投稿錄用幾率與各大主流平臺發表機會。
投稿作品獎勵規則:(1)投稿作品有20位讀者留言或閱讀量500以上的,將再發表于搜狐新聞(或者今日頭條)。閱讀量800以上,將再發表于今日頭條、搜狐新聞、一點資訊、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含微信平臺一共6大媒體平臺推廣您的作品。多個不同類別的平臺發表作品會讓作品在網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積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讀者留言或者閱讀量八百以上還將獲得‘作家美文·年度人氣作者’稱號,再次在平臺發表時將注明該榮譽稱號。